第一章 导论:中国现代转型悲壮进程中的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史 1
第二章 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事业的形成 12
第一节 战时首都的确立与多元政治生态的构成 12
第二节 战时经济中心与文化教育中心的确立 17
第三节 战时外交活动中心与国际化开放姿态 24
第三章 新闻抗战理念的流行与构筑心理国防的必要 30
第一节 战时新闻学与战时新闻政策 30
第二节 战时新闻学与新闻武器论 38
第三节 新闻抗战理念与心理国防建设 44
第四章 战时多元传播格局中的政党机关报 51
第一节 中国早期政党机关报及“党报思想” 51
第二节 国民党最高言论机关《中央日报》 54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队系统首席大报《扫荡报》 63
第四节 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新华日报》 69
第五章 战时多元传播格局中的民间大报 83
第一节 中国民间自由主义的旗帜《大公报》 83
第二节 致力于民族解放和中间道路的《新民报》 92
第三节 “报纸大众化”革命中的《世界日报》 100
第四节 公教立场伸张正义的《益世报》 105
第五节 以服务抗战为职志的《时事新报》 112
第六章 战时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地方报纸 118
第一节 战前重庆地方报纸发展状况概述 118
第二节 徘徊于商营与官营之间的《商务日报》 121
第三节 以传播思想文化资讯为使命的《新蜀报》 126
第四节 深受《大公报》影响的《国民公报》 133
第五节 有利川事、造福川民的《济川公报》 137
第六节 战时重庆社会“百科全书”《西南日报》 143
第七节 战时重庆代表性的地方小报 148
第七章 重庆各报联合版及其他重要报纸 158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创举 158
第二节 陪都时期的其他重要报纸 169
第八章 战时多元传播格局中的中外通讯社 179
第一节 战时重庆的中国新闻通讯事业 179
第二节 战时重庆的外国新闻通讯事业 188
第九章 战时广播事业与对外心战攻势的展开 201
第一节 战时广播事业的迁建与发展 201
第二节 战时对外宣传与“心战”指导工作 212
第十章 战时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出版事业 222
第一节 战时重庆主要出版机构与文化传播实绩 222
第二节 战时启蒙普及读物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35
第三节 战时期刊的繁荣与文化战略的调适 242
第十一章 战时新闻学术团体学术期刊的创办与成效 255
第一节 战时新闻学术团体的创建与活动内容 255
第二节 战时新闻学术期刊的创办与研究方向 268
第十二章 战时重庆的新闻教育机构及办学特色 280
第一节 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办学特色与成绩 280
第二节 战时党办新闻院系的办学特色与成绩 286
第三节 战时非党营新闻院系的办学特色与成绩 297
第十三章 战时新闻与人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呈现 304
第一节 复旦大学新闻与人文教育思想及代表人物 304
第二节 中央政治学院新闻与人文教育思想及代表人物 313
第三节 重庆新闻学院新闻与人文教育思想及代表人物 323
第十四章 战时大众传播视野中的文艺观与文艺运动 328
第一节 抗战文艺与国家战略和民族情感的关系 328
第二节 战时戏剧和电影运动的大众化宣教特点 339
第三节 战时文学运动的大众化宣教特点 347
第四节 战时音乐和美术运动的大众化宣教特点 358
第十五章 战时大众传播视野中的政治文化论争 368
第一节 文艺界“舆论领袖”意识的演变 368
第二节 文艺界“舆论领袖”与“议程设置”能力 375
第三节 舆论议题的设置与文化传播的变形 385
第十六章 战时军政外交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传播互动 391
第一节 战时中国与苏联文化传播互动的领域及特点 391
第二节 战时中国与美国文化传播互动的领域及特点 403
第三节 战时中国与英法文化传播互动的领域及特点 413
第十七章 战时新闻统制与新闻自由的角力 424
第一节 战时新闻统制政策的形成及理论依据 424
第二节 “新闻自由运动”与战时国内国际背景 433
第三节 宪政浪潮推动“拒检运动”的发展 443
第十八章 结语:立足与超越启蒙救亡模式的现代传播姿态 452
后记 追寻真切的抗战史迹,追怀伟大的抗战先贤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