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缘起 1
(一)佛教的缘起 2
(二)出家的形式 4
(三)出家修行为大丈夫行径 5
佛教的基本教理 9
(一)“佛”之本义 10
(二)佛教的基本教理 11
佛法修证的目的、对象和原理 33
(一)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34
(二)了脱生死 35
(三)修此一心 36
众生成佛的可能性 51
(一)成佛人人有份 52
(二)道念决定道业 54
修佛办道的难与易 59
(一)佛所言二十难 60
(二)憨山所言十难 62
(三)难之与易的根源 62
(四)真实用心则易,信不及则难 63
(五)信实则易,放逸则难 63
(六)理上解悟则易,确实证悟则难 64
(七)难之与易,在人不在法 65
末法求道的困境与方便 68
(一)末法的本质 69
(二)末法的现象 70
(三)末劫求道当以戒为师 78
(四)末法求道之可靠指南——《楞严经》 79
修佛办道的先决条件 81
(一)归依三宝 82
(二)发心起愿 85
(三)严持戒律 99
(四)深信因果 122
(五)金刚眼、顺风耳、好肚皮 131
修佛办道的路线 134
(一)总路线:戒定慧 135
(二)具体路线:信解行证 136
修佛办道的法门 138
(一)诸法以戒为基 139
(二)法门设定的原则:对机而设 141
(三)选择法门的原则:确定正助,一门深入 144
(四)论禅宗 146
圆融无碍的方法论 163
(一)顿渐圆融 164
(二)行解圆融 167
(三)净秽圆融 171
(四)动静圆融 172
(五)佛法世法圆融 176
(六)内外圆融 182
(七)禅净圆融 184
参禅法要 187
(一)参禅须知 188
(二)调心 189
(三)照顾话头 212
(四)参禅以开悟为期 239
其他修法 243
(一)净土(念佛)修法 244
(二)研经与言教 246
(三)律下修法 250
(四)打七 254
(五)拜忏 255
(六)水陆法会 257
(七)僧仪 258
诸行功德 261
(一)静坐须臾胜七宝造塔 262
(二)持戒的功德 263
后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