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 1
一、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二、生理学的发展与研究 1
三、学习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3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4
一、新陈代谢 4
二、兴奋性 4
三、生殖 6
四、适应性 6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 6
一、人体与外环境 6
二、人的体液 7
三、内环境与稳态 7
第四节 人体功能调节 8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8
二、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10
第2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4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4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14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5
三、细胞膜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18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0
一、生物电现象 20
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20
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21
四、兴奋的引起及传播 23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24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功能传递 25
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26
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28
四、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 29
第3章 血液 33
第一节 概述 33
一、血液的组成 33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33
三、血液的功能 34
第二节 血浆 35
一、血浆成分和作用 35
二、血浆渗透压 35
第三节 血细胞 37
一、红细胞 37
二、白细胞 40
三、血小板 41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42
一、血液凝固 42
二、纤维蛋白溶解 46
第五节 血量、血型与输血 47
一、血量 47
二、血型与输血 47
第4章 血液循环 51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51
一、心肌细胞的类型 51
二、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52
三、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53
四、正常体表心电图 55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56
一、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57
二、心肌的传导性 59
三、心肌的兴奋性 60
四、心肌的收缩性 62
第三节 心动周期与心脏射血功能 63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63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64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66
四、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 67
五、心力储备 69
六、心音 70
第四节 血管生理 71
一、血管的分类与功能 71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与血压 72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73
四、静脉血压与血流 77
五、微循环 79
六、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82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84
一、神经调节 84
二、体液调节 89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91
第六节 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特点 92
一、心脏血液循环 92
二、肺血液循环 94
三、脑血液循环 95
第5章 呼吸 99
第一节 肺通气 99
一、肺通气的原理 100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04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107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107
二、气体交换的过程 108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09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10
一、氧的运输 111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113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14
一、呼吸中枢 114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115
第6章 消化与吸收 120
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 120
一、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120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120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121
四、胃肠道激素 123
五、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124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124
一、唾液及其作用 124
二、咀嚼与吞咽 125
三、食管的功能 125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125
一、胃液分泌 125
二、胃的运动 128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130
一、胰液及其作用 130
二、胆汁及其作用 131
三、小肠液及其作用 132
四、小肠的运动 133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134
一、大肠的运动 134
二、大肠液及其作用 134
三、排便与排便反射 134
第六节 吸收 135
一、吸收部位及机制 135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36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39
第一节 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39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139
二、三磷腺苷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40
三、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 140
第二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 141
一、直接测热法 141
二、间接测热法 141
第三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42
一、体表面积 143
二、肌肉活动 143
三、环境温度 144
四、精神活动 144
五、食物特殊动力效应 144
第四节 基础代谢 144
一、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测定 144
二、基础代谢率测定的临床意义 145
第五节 正常体温 145
一、体温的概念及意义 145
二、体温的测量 145
三、体温的生理性变异 146
第六节 体热平衡 147
一、产热 147
二、散热 148
第七节 体温调节 149
一、温度感受器 149
二、体温调节中枢 149
三、体温调节机制 149
四、体温调节异常 150
第8章 排泄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 152
二、尿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52
三、肾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153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156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56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159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163
四、尿液浓缩与稀释原理 165
第三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166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66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泌尿功能的因素 167
第四节 尿液及排放 171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171
二、排尿及排尿反射 172
三、排尿异常 172
第9章 感觉器官 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一、感受器与感觉器官及其分类 174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75
第二节 视觉器官 176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176
二、眼的感光换能功能 180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183
第三节 位听觉器官 185
一、耳的听觉功能 185
二、内耳的位觉和运动觉功能 190
第四节 嗅觉和味觉 193
第10章 神经系统 195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195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195
二、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197
三、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205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207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207
二、丘脑感觉投射系统 208
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209
四、痛觉 210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11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11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214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15
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16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217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8
一、自主神经系统 218
二、内脏功能的中枢调节 221
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 222
一、人类大脑皮质的活动特征 223
二、学习与记忆 225
三、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227
四、觉醒与睡眠 228
第11章 内分泌 231
第一节 概述 231
一、内分泌系统和激素 231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232
三、激素的分类 233
四、激素的作用机制 235
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236
一、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236
二、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 238
三、腺垂体激素 239
四、神经垂体激素 241
第三节 甲状腺 242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43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44
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245
第四节 肾上腺 247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247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250
第五节 胰岛 251
一、胰岛素 252
二、胰高血糖素 253
第六节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254
一、甲状旁腺激素 254
二、降钙素 255
三、维生素D3 255
第12章 生殖 258
第一节 概述 258
一、生殖的概念与意义 258
二、生殖的调控 259
第二节 男性生殖 259
一、睾丸的功能 259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261
三、阴茎的勃起和射精 262
四、男性性生理 263
第三节 女性生殖 263
一、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264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265
三、卵巢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 266
四、子宫内膜及其周期性变化 267
五、妊娠 269
六、避孕 272
七、女性性生理 274
第13章 衰老与长寿 276
第一节 人的生长发育规律 276
一、生长发育的概念 276
二、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277
第二节 健康 280
一、健康的定义 280
二、促进健康的途径 281
第三节 衰老的概念及规律 282
一、衰老的概念 282
二、衰老的主要生理变化 283
三、衰老的心理变化 284
四、衰老的发生机制 284
第四节 寿命的概念及规律 286
一、寿命的寓意 286
二、人的寿命规律 286
三、长寿探索史话 287
四、延缓衰老的途径 288
参考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