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章 灌区建置沿革 45
第一节 历代建置 47
第二节 当代建置 49
第二章 地理环境 53
第一节 地形地貌 55
一、地形 55
二、地貌 55
三、地层岩性 55
四、地质构造 56
五、土壤 57
第二节 水资源 57
一、地表水 57
二、气候与降水量 58
三、地下水 59
第三章 渠道工程 61
第一节 渠道沿革和古建筑 63
一、七星渠沿革 63
二、古建筑 66
三、旧渠概况 67
第二节 渠道建设 69
一、渠道裁弯 70
二、渠道砌护 71
三、标准化渠堤建设 76
四、生物护堤 76
五、上延工程 78
六、泉眼山水电站 79
七、上段扩整工程 80
八、重点工程 80
九、岁修工程 80
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81
第三节 建筑物更新改造 85
一、进水闸 85
二、节制闸 87
三、退水闸 89
四、渡槽 92
五、跌水 96
六、桥梁 97
七、涵洞 100
八、直开口及量水设施 100
第四节 扬水工程 105
一、小型扬水泵站 105
二、固海扬水工程 108
三、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 110
第五节 管理设施 113
一、办公设施 113
二、职工住宅设施 115
三、家属区及段点职工饮水工程 117
第六节 支干渠 117
一、康滩渠 117
二、柳青渠 118
三、南北渠 119
四、高干渠 120
第四章 防洪工程 131
第一节 山洪灾害及抢险 133
第二节 防洪设施 140
一、排洪渡槽 140
二、输水涵洞 144
三、过洪涵洞 144
四、溢洪堰 146
五、沟道治理 146
六、香山北麓防洪工程 148
第五章 灌区排水工程 151
第一节 排水建筑物 153
第二节 灌区排水干沟 154
一、第六排水沟 154
二、第八排水沟 154
三、宣和挡浸沟 154
四、南河沟 154
五、北河沟 157
第六章 工程管理 159
第一节 工程建设管理 161
一、渠道岁修 161
二、渠道养护 162
三、工程储备 163
第二节 安全生产 163
一、组织领导 163
二、制度建设 164
三、管理措施 165
四、工程抢险 166
五、历代治水经验 167
第七章 灌溉管理 169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71
一、专管机构 171
二、群管组织 172
三、调度管理 172
四、支干渠输水损失的处理 173
五、节约用水 173
六、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 175
七、节水型社会建设 176
第二节 配水量水 178
一、配水计划 178
二、灌溉面积 182
三、测水量水 182
第三节 灌溉制度 186
第四节 扬水灌溉 187
第五节 水利科技应用 188
一、通信设施 188
二、水位水情遥测 188
三、计算机应用 189
四、新技术展望 190
第八章 经营管理 191
第一节 水费 193
一、水价 193
二、水费及征工款的征收管理 195
三、水费使用 198
第二节 综合经营 198
一、土地开发及经营 200
二、建筑业 201
三、养殖业 207
四、工商贸易 208
第九章 水政执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9
第一节 水政执法 211
一、队伍建设 211
二、法规依据 211
三、案件查处 212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15
第三节 法规宣传与教育 216
第十章 组织与队伍建设 219
第一节 机构 221
一、机构沿革 221
二、职能科室 224
三、管理所 226
四、下属企业 234
第二节 党群组织 236
一、管理处党组织 236
二、基层党组织 238
三、纪检监察组织 240
四、工会组织 241
五、共青团组织 242
第三节 人员管理 244
一、人员编制 244
二、人员结构 244
三、职称评聘 245
四、执业资格 246
第四节 教育培训 246
一、思想教育 246
二、文化培训 248
三、技术培训 248
第五节 劳资管理 250
一、工资 250
二、福利 251
三、考核 252
四、离退休人员 253
五、政务公开 253
第六节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54
一、改革的目标 254
二、改革的原则 254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254
四、改革进程 255
第十一章 人物 257
第一节 历史人物 259
第二节 当代人物 262
第三节 名录 269
第四节 荣誉表彰 272
附录 水利艺文 279
第一节 碑记 281
一、《改修七星渠碑记》明·谭性教 281
二、《改建冯城环洞碑记》清·黄恩锡 282
三、《钮公恩德碑记》 283
四、皇清分巡宁夏道钮公生祠碑记 283
五、《续建七星渠碑记》清·郑元吉 285
第二节 诗词 285
第三节 传说 290
第四节 名胜古迹 293
第五节 考述及其他 297
后记 305
索引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