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国家、社会与弱者权益保护 442
第十三章 公权之于弱者:“利维坦”与“最小国家” 442
第一节 法律与弱者权益保护 442
一、宪法与弱者权益保护 445
二、刑事法律与弱者权益保护 449
三、民法与弱者权益保护 451
四、国际法与弱者权益保护 453
第二节 行政对弱者权益的保护 456
一、社会政策在弱者权益保护上的特殊意义 456
二、社会福利制度与弱者救助 462
第三节 司法对弱者权益的保护 464
一、宪法诉讼与弱者权益保护 465
二、诉讼改革与弱者权益保护 467
三、法律援助与弱者权益保护 469
第十四章 社会权之于弱者:公民社会与社会自治 475
第一节 国家、社会在弱者权益保护上的责任担当 475
第二节 政协组织与弱者权益保护 480
一、我国目前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 481
二、政协在保护弱者权益方面的特殊优势 482
三、政协在保护弱者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483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组织与弱者权益保护 484
一、村民委员会与农民问题 485
二、社区组织与弱者权益保护 490
三、失地农民的社区保障问题 496
第四节 新闻媒体与弱者权益保护 498
一、新闻媒体之于弱者救助的特殊作用 498
二、新闻媒体在弱者救助上的行为方式 500
三、我国媒体救助弱者存在的问题及改善路径分析 502
第五节 非政府组织与弱者权益保护 509
一、非政府组织释义 509
二、非政府组织救助弱者的优势 510
三、第三部门与非政府组织 511
四、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 513
第六节 人民团体与弱者权益保护 515
一、我国现行人民团体概况 515
二、妇女联合会与女性权益保护 517
三、工会与劳动者弱者权益保护 528
第七节 事业、企业单位与弱者权益保护 533
一、事业单位在弱者救助中的功能 533
二、企业单位对职工权益的保护 541
第八节 民间组织与弱者权益保护 548
一、当代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 548
二、民间组织与弱者的利益表达 551
三、民间组织在慈善事业方面的特殊功能 557
四、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在救助弱者上的重要意义 575
五、社会工作与弱者权益保护 582
第十五章 权利之于弱者 586
第一节 权利:弱者主张的法律基础 588
一、生存权、劳动就业权和健康权 589
二、发展权、环境权与迁徙权 599
三、受教育权 604
四、参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与表达、结社自由权 608
五、诉讼救济权 612
第二节 权利:弱者维权的行动方式 614
一、弱者的利益表达机制 616
二、组织增权或人的联合 626
第三节 有关弱者的赋权理论 630
第四编 福利国家与弱者权益保护 637
第十六章 福利国家的基本制度 637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概念诠释 637
一、社会福利的理想定位——以人为本的发展型社会福利观 637
二、社会福利与弱者保护 644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 647
四、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660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历史考察——福利资源来源角度的叙述 664
一、福利风险理论 665
二、福利阶段理论 668
第三节 福利国家理论 673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 673
二、福利国家类型和制度安排特征 678
三、福利国家的本质 679
四、福利国家的危机 682
第四节 现代福利相关理论 684
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与研究现状 684
二、福利社会化问题 691
第五节 社会福利权研究 696
一、福利权的概念 696
二、社会保障权 700
第十七章 社会福利下弱者权益保护的践行 718
第一节 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718
一、医疗权利 719
二、医疗保障制度 722
第二节 教育救助制度研究 737
一、教育救助在弱者保护上的特殊意义 737
二、义务教育阶段弱者受教育权的保障 739
三、高中教育阶段的弱者受教育权保障 746
四、高等教育阶段的弱者受教育权保障 747
第三节 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760
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760
二、养老模式 764
三、养老保险 778
第四节 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791
一、住房权概述 791
二、我国住房保障的历史沿革 796
三、我国的住房体制改革及具体住房保障制度 801
四、完善住房保障的建议 809
第五节 就业保障制度研究 815
一、就业及其意义概述 815
二、我国的就业现状 816
三、我国促进就业的措施 823
征引文献 848
编后记 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