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苗连营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4505530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紧紧围绕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和法律事务专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除导论外,全书共分20章,内容涉及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全部内容。

导论 1

1行政法概述 9

1.1 行政 11

1.1.1 行政的概念 11

1.1.2 行政的特征 11

1.2 行政法 13

1.2.1 行政法的概念 13

1.2.2 行政法的特点 13

1.2.3 行政法的功能 15

1.3 行政法律关系 16

1.3.1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16

1.3.2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16

1.4 行政法的渊源与分类 17

1.4.1 行政法的渊源 17

1.4.2 行政法的分类 20

1.5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1

1.5.1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21

1.5.2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21

2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28

2.1 外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29

2.1.1 外国行政法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29

2.1.2 外国行政法的发展 31

2.2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36

2.2.1 我国行政法的历史阶段 37

2.2.2 我国行政法学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 42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44

3.1 行政主体概述 46

3.1.1 行政主体的概念 46

3.1.2 行政主体和相关概念的区别 46

3.1.3 行政主体的分类 46

3.2 行政机关 47

3.2.1 行政机关的含义及特点 47

3.2.2 国家行政机关的种类及范围 47

3.3 被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的组织 48

3.3.1 行政授权 48

3.3.2 行政委托 49

3.4 公务员 49

3.4.1 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 49

3.4.2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49

3.4.3 公务员的权利义务 50

3.4.4 公务员管理制度 50

3.5 行政相对人 52

3.5.1 行政相对人的概述 52

3.5.2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 52

3.5.3 行政相对人的地位 52

4行政行为概述 55

4.1 行政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57

4.1.1 行政行为的概念 57

4.1.2 行政行为的特点 57

4.2 行政行为的分类 57

4.2.1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57

4.2.2 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57

4.3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58

4.3.1 行政行为的内容 58

4.3.2 行政行为的效力 58

4.4 行政行为的成立、合法及生效 59

4.4.1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59

4.4.2 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 59

4.4.3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59

4.5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60

4.5.1 行政行为的无效 60

4.5.2 行政行为的撤销 60

4.5.3 行政行为的废止 60

5行政规范 63

5.1 行政规范的定义和特征 64

5.1.1 行政规范的定义 64

5.1.2 行政规范的特征 64

5.2 行政规范的分类 66

5.2.1 创制性行政规范 66

5.2.2 解释性行政规范 67

5.2.3 指导性行政规范 68

5.3 行政规范的效力 69

5.3.1 行政规范的效力等级 69

5.3.2 行政规范的依据效力 71

5.4 行政规范的制定程序 72

5.4.1 编制规划 72

5.4.2 立项和交办 72

5.4.3 起草 72

5.4.4 审核 72

5.4.5 签发 73

5.4.6 公布 73

6行政许可 75

6.1 行政许可概述 76

6.1.1 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 76

6.1.2 行政许可的种类 76

6.1.3 行政许可的分类 77

6.2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77

6.2.1 许可法定原则 77

6.2.2 许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78

6.2.3 许可便民、效率原则 78

6.2.4 信赖保护原则 79

6.3 行政许可的设定 79

6.3.1 设定条件 79

6.3.2 设定权限 80

6.3.3 设定内容 81

6.3.4 设定程序 81

6.3.5 违法设定许可的处理 81

6.4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82

6.4.1 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 82

6.4.2 实施行政许可的被授权组织 82

6.4.3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 82

6.4.4 综合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 83

6.5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83

6.5.1 申请与受理 83

6.5.2 审核 83

6.5.3 决定 84

6.5.4 撤销、吊销和注销 84

6.6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85

6.6.1 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85

6.6.2 对被许可人的监督 85

6.7 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86

6.7.1 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的责任 86

6.7.2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 86

6.7.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法的责任 87

7行政强制 90

7.1 行政强制概述 91

7.1.1 行政强制的概念 91

7.1.2 我国行政强制的立法概况 92

7.2 行政强制执行 92

7.2.1 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92

7.2.2 行政强制执行的一般程序 93

7.2.3 特别种类的行政强制执行 93

7.2.4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94

7.3 行政即时强制 95

7.3.1 行政即时强制的概念 95

7.3.2 行政即时强制的种类 95

7.4 行政强制措施 95

7.4.1 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 95

7.4.2 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 96

8行政处罚 99

8.1 行政处罚概述 100

8.1.1 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 100

8.1.2 行政处罚的原则 101

8.2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103

8.2.1 行政处罚的种类 103

8.2.2 行政处罚的类型 104

8.2.3 行政处罚的设定 105

8.3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106

8.3.1 一般处罚机关 106

8.3.2 集中处罚机关 106

8.4 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107

8.4.1 行政处罚的管辖 107

8.4.2 行政处罚的适用 108

8.5 行政处罚的程序 108

8.5.1 简易程序与一般程序 108

8.5.2 听证程序 109

9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112

9.1 行政合同 113

9.1.1 行政合同的概念 113

9.1.2 行政合同的订立 114

9.1.3 行政合同的特性 117

9.2 行政指导 117

9.2.1 行政指导的概念和性质 117

9.2.2 行政指导的种类 118

9.2.3 行政指导的法律责任 118

10行政事实行为 122

10.1 行政事实行为概述 123

10.1.1 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 124

10.1.2 行政事实行为的特征 124

10.2 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 124

10.2.1 程序型行政事实行为 124

10.2.2 即时型行政事实行为 125

10.2.3 告知型行政事实行为 125

10.2.4 服务型行政事实行为 125

10.2.5 暴力侵权行为 126

10.3 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 126

10.3.1 行政事实行为救济的必要性 126

10.3.2 外国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制度 127

10.3.3 我国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129

11其他行政行为 133

11.1 行政确认 135

11.1.1 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 135

11.1.2 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分类 135

11.1.3 行政确认的内容 135

11.1.4 行政确认的作用 136

11.1.5 行政确认的程序 136

11.2 行政给付 136

11.2.1 行政给付的概念 136

11.2.2 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 136

11.2.3 行政给什的申请人 136

11.2.4 行政给付的种类 137

11.3 行政奖励 137

11.3.1 行政奖励的概念与特征 137

11.3.2 行政奖励的原则 137

11.3.3 行政奖励的形式 138

11.3.4 行政奖励的程序 138

11.4 行政征收 138

11.4.1 行政征收的概念与特征 138

11.4.2 行政征收的原则 138

11.4.3 行政征收的种类 139

11.4.4 行政征收的程序 139

11.5 行政检查 139

11.5.1 行政检查的概念与特征 139

11.5.2 行政检查的分类 140

11.5.3 行政检查的方法 140

11.5.4 行政检查的程序 141

11.5.5 行政检查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41

11.6 行政司法 142

11.6.1 行政司法的概念与特征 142

11.6.2 行政司法的程序 142

12行政程序 145

12.1 行政程序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146

12.1.1 行政程序的概念 146

12.1.2 行政程序的分类 146

12.1.3 行政程序的意义 147

12.2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47

12.2.1 程序法定原则 147

12.2.2 程序民主原则 147

12.2.3 程序公开原则 147

12.2.4 程序公平原则 147

12.2.5 程序效率原则 147

12.3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148

12.3.1 回避制度 148

12.3.2 表明身份制度 148

12.3.3 调查制度 148

12.3.4 告知制度 148

12.3.5 行政案卷制度 148

12.3.6 听证制度 148

12.3.7 说明理由 148

12.3.8 时效制度 149

12.4 行政程序法 149

12.4.1 行政程序法的概念 149

12.4.2 其他国家和地区行政程序立法的概况 149

12.4.3 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 149

13行政复议 152

13.1 行政复议的概念与原则 153

13.1.1 行政复议的概念 153

13.1.2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54

13.2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 154

13.2.1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概念 154

13.2.2 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行为 154

13.2.3 不可申请复议的事项 155

13.3 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155

13.3.1 申请人 155

13.3.2 被申请人 155

13.3.3 第三人 156

13.3.4 行政复议机关 156

13.4 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 157

13.4.1 行政复议的申请 157

13.4.2 行政复议的受理 157

13.5 行政复议的审理、决定及其执行 158

13.5.1 行政复议的审理 158

13.5.2 行政复议的决定 159

13.5.3 行政复议的执行 160

14行政诉讼概述 162

14.1 行政诉讼与行政诉讼法 163

14.1.1 行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163

14.1.2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联系与区别 164

14.1.3 行政诉讼法的形式与功能 165

14.2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65

14.2.1 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与作用 165

14.2.2 行政诉讼与民事、刑事诉讼共有的原则 166

14.2.3 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 166

14.3 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 167

14.3.1 行政审判庭专属审判行政案件 167

14.3.2 合议制审判方式 167

14.3.3 法律规范合法性的有限审查 168

14.3.4 起诉不停止执行 168

14.3.5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 168

14.3.6 司法变更权有限 169

15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171

15.1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72

15.1.1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概述 172

15.1.2 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73

15.2 行政诉讼的管辖 179

15.2.1 行政诉讼管辖概述 179

15.2.2 级别管辖 180

15.2.3 地域管辖 181

15.2.4 裁定管辖 182

15.2.5 管辖异议 183

16行政诉讼当事人 186

16.1 行政诉讼当事人概述 187

16.1.1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 187

16.1.2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87

16.2 行政诉讼的原告 188

16.2.1 行政诉讼原告的概念和资格 188

16.2.2 特殊情况下原告的确定 188

16.2.3 原告资格的转移 191

16.3 行政诉讼的被告 191

16.3.1 行政诉讼被告的概念和条件 191

16.3.2 特殊情形下被告的确定 191

16.4 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 193

16.4.1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 193

16.4.2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种类 193

16.4.3 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 194

16.5 共同诉讼人 194

16.5.1 共同诉讼人的概念 194

16.5.2 共同诉讼人的种类 194

17行政诉讼程序 197

17.1 起诉与受理 198

17.1.1 行政案件的起诉 198

17.1.2 行政案件的受理 202

17.2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程序 203

17.2.1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203

17.2.2 审理前的准备 203

17.2.3 开庭审理 205

17.2.4 一审中的其他问题 206

17.3 行政诉讼的第二审程序 207

17.3.1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 207

17.3.2 上诉的提起、审查和受理 207

17.3.3 上诉的审理 207

17.4 行政诉讼的审判监督程序 208

17.4.1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208

17.4.2 再审程序的提起 208

17.4.3 当事人的申诉 209

17.4.4 人民检察院的抗诉 209

17.4.5 再审案件的立案和审理 211

18行政诉讼的证据、法律适用与特殊制度 214

18.1 行政诉讼的证据 215

18.1.1 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 216

18.1.2 举证责任 218

18.1.3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221

18.1.4 行政诉讼证据的对质辨认与核实 222

18.1.5 行政诉讼证据的审核与认定 224

18.2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226

18.2.1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概念 226

18.2.2 各位阶法律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 227

18.2.3 行政诉讼中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 227

18.3 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 230

18.3.1 延期审理和延长审限 230

18.3.2 撤诉和缺席判决 231

18.3.3 被告在一审期间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 232

18.3.4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233

18.3.5 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233

18.3.6 具体行政行为的停止执行问题 234

18.3.7 合并审理 234

18.3.8 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235

19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 239

19.1 行政诉讼的判决 240

19.1.1 行政诉讼判决的概念与特点 240

19.1.2 一审行政判决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241

19.1.3 二审行政判决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244

19.1.4 行政判决的效力 244

19.2 行政诉讼的裁定 245

19.2.1 行政诉讼裁定的概念及特征 245

19.2.2 行政诉讼裁定的种类及其适用条件 245

19.2.3 行政诉讼裁定的效力 247

19.3 行政诉讼的决定 247

19.3.1 行政诉讼决定的概念和特点 247

19.3.2 行政诉讼决定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247

19.3.3 行政诉讼决定的效力 248

19.4 行政诉讼的执行 248

19.4.1 行政诉讼执行的概念 248

19.4.2 执行的条件 249

19.4.3 执行措施 249

19.4.4 执行的提起 249

19.4.5 执行审查 250

19.4.6 执行中止 250

19.4.7 执行终结 251

20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254

20.1 行政赔偿 255

20.1.1 行政赔偿的范围 255

20.1.2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256

20.1.3 行政赔偿程序 257

20.1.4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258

20.2 行政补偿 260

20.2.1 行政补偿的概念 260

20.2.2 行政补偿的实施 261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