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解读比较文学 1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形成、含义及研究价值 1
第一节 比较文学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1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含义 3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价值 11
第四节 比较文学在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第二章 回望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 15
第一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回顾 15
第二节 回首国外比较文学的发展 18
第三节 国外比较文学的探索 19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几种经典研究方法 21
第一节 影响研究法 21
第二节 平行研究法 29
第三节 接受研究法 37
第四节 跨学科研究法 40
中篇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俄文学关系 42
第一章 追根探源俄苏文学 42
第一节 古代罗斯与中国的认知 42
第二节 解析“Китай”的含义 44
第三节 陕甘茶马古道上的罗斯 46
第二章 俄罗斯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48
第一节 18—19世纪罗斯的“汉学潮” 48
第二节 俄罗斯三位知名汉学家的命运 49
第三节 俄罗斯的东正教驻北京使团 51
第四节 18—19世纪的俄罗斯“中国热” 55
第五节 俄罗斯大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观(以屠、普、冈、托、契为例) 58
第三章 “五四”前后的俄国文学风 61
第一节 最初的俄国文学译本 61
第二节 俄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吸纳 64
第三节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 66
第四节 俄苏马列思想的导入 68
第四章 “译介之魂”与俄苏文学、文化的情结 73
第一节 忧患的魂灵与精神界之斗士 73
第二节 鲁迅与革命的文学同路人(ПОПУТЧИКИ) 77
第三节 鲁迅与俄苏文学 82
第四节 鲁迅与俄苏版画文化 92
第五章 苏联红色文学在中国的吸纳与淡出 94
第一节 苏联文学对中国小说家的浸润 94
第二节 中国诗人对苏联文学思潮的摄取 101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回响 104
第四节 苏联文学译介的两大特征 109
第五节 俄苏“红色经典”的传入与消沉 110
第六章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文学 120
第一节 沉睡中醒来的中俄文学 120
第二节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与中国 122
下篇 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之生态文学 131
第一章 俄罗斯生态文学产生的渊源与必然性 131
第一节 俄罗斯生态文学产生之原因 131
第二节 俄罗斯生态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33
第三节 宗教与俄罗斯生态文学的互蕴与互镶 134
第二章 地球忧患意识 137
第一节 绿色的忧思与绿色的期待 137
第二节 俄生态文学在中国的潮起 143
第三章 人性、理性、神性三维模式与生命的悲歌——俄罗斯当代主要生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纳与渗透 156
第一节 大自然的朝圣者、哲人与诗人——普里什文 156
第二节 人类忠实的环保朋友——列昂诺夫 158
第三节 “地球人”艾特马托夫的深层生态观 160
第四节 瓦西里耶夫“生态人的塑造”与《不要射击白天鹅》 165
第五节 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大自然伟力的化身 167
第六节 失复乐园——拉斯普京的乡土情结及其大自然中诞生的民族生态意识 170
第七节 特罗耶波尔斯基笔下的义犬——黑耳朵比姆 173
第四章 中国文坛对俄罗斯生态文学的反思 176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演变——中国对俄罗斯生态文学的回想 176
第二节 生态文明的未来——俄罗斯生态文学对中国的启迪 183
参考文献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