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总论 1
【重点直达】 1
1.经络学说的形成 1
2.经络系统组成 2
3.十二经脉 3
4.奇经八脉 3
5.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3
6.经络的标本、根结和气街、四海 3
7.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
【释难解疑】 3
1.十二经脉 3
2.奇经八脉 3
3.十五络脉 4
4.十二经别 4
5.十二经筋 4
6.十二皮部 4
7.标本 4
8.根结 4
9.气街 5
10.四海 5
【记忆小站】 5
(一)要点汇编 5
1.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5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5
3.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6
4.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 7
5.标本 7
6.根结 8
(二)要点归纳 9
1.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特点 9
2.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10
3.经脉和络脉的作用 11
4.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2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3
【重点直达】 13
1.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13
2.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13
3.特定穴 13
4.腧穴定位法 13
【释难解疑】 14
1.经穴 14
2.奇穴 14
3.阿是穴 14
4.五输穴 14
5.五输穴特点 14
6.原穴 14
7.络穴 14
8.络穴的特点 15
9.背俞穴 15
10.募穴 15
11.俞募穴特点 15
12.郄穴 15
13.郄穴的特点 16
14.下合穴 16
15.八脉交会穴 16
16.体表标志定位法 16
17.骨度分寸法 16
18.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16
【记忆小站】 17
(一)要点汇编 17
1.分经主治规律 17
2.分部主治规律 18
3.五输穴 18
附1:井荥输(原)经合歌 21
附2: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21
4.原穴、络穴 23
5.背俞穴、募穴 24
6.八会穴 25
7.郄穴 25
8.下合穴 26
9.八脉交会穴 26
10.定穴体表标志 27
11.常用定穴解剖标志 28
12.常用骨度分寸 29
1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31
(二)要点归纳 31
1.腧穴及特定穴文献记载 31
2.腧穴及特定穴特点 32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33
【重点直达】 33
1.手太阴肺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3
2.手阳明大肠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3
3.足阳明胃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3
4.足太阴脾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4
5.手少阴心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5
6.手太阳小肠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5
7.足太阳膀胱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5
8.足少阴肾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5
9.手厥阴心包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6
10.手少阳三焦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6
11.足少阳胆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6
12.足厥阴肝经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7
13.督脉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7
14.任脉经脉走行及主治概要 37
【释难解疑】 37
1.四总穴 37
2.新四总穴 38
3.四关穴 38
4.四花穴 38
5.鬼穴 38
6.回阳九针穴 39
附:回阳九针穴歌诀 39
7.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39
附: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39
8.行针指要穴 39
附:行针指要歌 40
9.百症腧穴 40
附:百症赋 40
10.玉龙一百二十穴 43
附:玉龙歌 44
【记忆小站】 51
(一)要点汇编 51
1.十二经脉走行《灵枢经脉》原文 51
2.十二经脉络脉循行及病候《灵枢经脉》原文 55
3.奇经八脉循行《难经第二十八难》原文 56
4.十二经脉主要病候 57
5.奇经八脉病候 59
6.奇经八脉(任督除外)交会腧穴 59
7.十四经脉腧穴数目 60
8.十四经脉常用腧穴定位、功效、主治及操作 60
9.常用奇穴定位、主治及操作 88
(二)要点归纳 94
1.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4
2.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4
3.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4
4.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5
5.手少阴心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5
6.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5
7.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6
8.足少阴肾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6
9.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6
10.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6
11.足少阳胆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7
12.足厥阴肝经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7
13.督脉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7
14.任脉腧穴主治要点归纳 97
第四章 刺灸法 98
【重点直达】 98
1.毫针法 98
2.灸法 99
3.拔罐法 101
4.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法 101
5.电针 102
6.头针 102
7.耳针 103
【释难解疑】 103
1.刺法 103
2.灸法 103
3.刺手、押手 104
4.行针 104
5.提插法 104
6.捻转法 104
7.得气 105
8.烧山火 105
9.透天凉 105
10.留针 105
11.保健灸 105
12.艾柱灸 106
13.直接灸 106
14.无瘢痕灸 106
15.瘢痕灸 106
16.间接灸 106
17.艾条灸 106
18.温针灸 106
19.天灸 107
20.灸感 107
21.拔罐法 107
22.三棱针法 107
23.皮肤针法 107
24.电针法 107
25.头针 107
26.耳针 108
27.耳穴 108
28.耳轮分区 108
29.耳舟分区 108
30.对耳轮分区 108
31.三角窝分区 109
32.耳屏分区 109
33.对耳屏分区 110
34.耳甲分区 110
35.耳垂分区 111
36.耳背分区 112
【记忆小站】 112
(一)要点汇编 112
1.毫针补泻手法 112
2.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113
3.常用灸法操作及应用 120
4.拔罐法操作及应用 124
5.三棱针法操作及应用 125
6.皮肤针操作及应用 127
7.皮内针操作 128
8.电针法操作及应用 128
9.头针定位及主治 130
10.头针操作及应用 131
11.耳郭表面解剖 132
12.耳穴的分布特点 134
13.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134
(二)要点归纳 143
1.刺法的量学要素 143
2.灸法的量学要素 143
3.刺灸法的宜忌 144
4.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146
5.临床常用行针手法 147
6.得气的判断及临床价值 149
7.针刺注意事项 150
8.施灸禁忌 150
9.拔罐法注意事项 151
10.三棱针法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151
11.皮肤针法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152
12.皮内针法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153
13.电针法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153
14.头针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154
15.耳针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 155
16.耳针的选穴原则 156
17.耳穴探查方法 156
18.耳穴刺激方法 156
第五章 针灸治疗 157
【重点直达】 157
1.针灸治疗作用及原则 157
2.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157
3.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158
【释难解疑】 158
1.疏通经络作用 158
2.调和阴阳作用 158
3.扶正祛邪作用 158
4.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158
5.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159
6.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159
7.调神与调气 160
8.针灸处方 160
9.近部选穴 160
10.远部选穴 161
11.辨证选穴 161
12.对症选穴 161
13.按部配穴 161
14.按经配穴 162
【记忆小站】 163
(一)要点汇编 163
1.内科病证治疗 163
中风 163
眩晕 165
头痛 165
面瘫 166
面痛 167
感冒 167
咳嗽 167
哮喘 168
心悸 169
不寐 169
胸痹 170
郁证 170
癫狂 171
痴呆 171
痫病 172
震颤麻痹 172
消渴 173
胁痛 173
胃痛 174
腹痛 174
呕吐 174
泄泻 175
便秘 175
癃闭 176
阳痿 176
2.妇儿科病证治疗 177
月经不调 177
痛经 178
经闭 178
崩漏 179
带下病 179
不孕 180
胎位不正 180
滞产 181
乳少 181
遗尿 181
小儿惊风 182
小儿食积 182
小儿脑性瘫痪 182
小儿多动症 183
3.皮外科病证治疗 183
风疹 183
疔疮 183
痄腮 184
乳痈 184
乳癖 184
肠痈 184
痔疮 185
扭伤 185
肘劳 186
肩痹 186
颈痹 186
腰痛 187
痹证 187
痿证 187
腱鞘囊肿 188
丹毒 188
蛇丹 188
扁平疣 188
神经性皮炎 189
痤疮 189
斑秃 189
4.五官科病证治疗 190
目赤肿痛 190
麦粒肿 190
近视 190
耳鸣、耳聋 190
牙痛 191
鼻渊 191
咽喉肿痛 191
口疮 192
5.急症治疗 192
晕厥 192
虚脱 192
高热 193
抽搐 193
内脏绞痛 193
6.其他治疗 194
慢性疲劳综合征 194
戒断综合征 194
肥胖症 195
衰老 195
术后切口疼痛 195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196
放化疗反应 196
(二)要点归纳 196
1.针灸治疗作用 196
2.针灸治疗原则 196
3.针灸诊治特点 196
4.选穴原则 196
5.针灸治疗的组成要素 197
6.针灸处方常用符号 197
7.不同病证相同针灸处方选穴示例 197
8.针灸治疗常用穴位配伍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