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农民工 5
1.2.1 农民工的定义和特征 5
1.2.2 农民工的形成和发展 8
1.3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 11
1.4 论文的结构 15
1.5 本章小结 16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8
2.1 引言 18
2.2 农民工的相关研究 18
2.3 批评话语分析方法 23
2.3.1 话语、社会、批评及意识形态 24
2.3.2 新闻话语分析 31
2.3.3 (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概述 39
2.3.4 (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 46
2.4 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 50
2.5 认知话语分析方法 56
2.5.1 主流(批评)话语分析中的缺失部分 57
2.5.2 弥补缺失部分 60
2.6 本章小结 71
第三章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72
3.1 引言 72
3.2 理论依据 73
3.2.1 Van Dijk的社会-认知方法 73
3.2.2 Lakoff的认知隐喻理论 78
3.2.3 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 80
3.2.4 Van Leeuwen的分析工具:社会行为者和社会行为的话语再现 82
3.3 《人民日报》中农民工的历时话语再现的分析框架和方法 88
3.4 语料 89
3.4.1 《人民日报》 90
3.4.2 语料选取和分类 91
3.5 本章小结 93
第四章 《人民日报》中有关农民工报道的历时分析 94
4.1 引言 94
4.2 语篇的宏观层面分析 94
4.2.1 体裁分析 94
4.2.2 主题分析 96
4.3 语篇的微观层面分析 99
4.3.1 “农民工”的指称策略 99
4.3.2 “我们”与“他们” 105
4.3.3 检索分析和搭配分析 107
4.4 本章小结 122
第五章 《人民日报》(1987-2007)中认知隐喻的分析 124
5.1 引言 124
5.2 隐喻、思想及意识形态 124
5.3 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 128
5.4 语料分析与讨论 129
5.5 本章小结 149
第六章 社会行为者的描述 151
6.1 引言 151
6.2 标题(1987-2007)中农民工的话语再现 152
6.2.1 包含与排除 152
6.2.2 命名与归类 154
6.2.3 主动与被动 156
6.3 农民工和他们的社会行为在抽样语篇中的话语再现 157
6.3.1 农民工在抽样语篇中的话语再现 157
6.3.2 农民工的社会行为在抽样语篇中的话语再现 161
6.4 本章小结 163
第七章 结论 164
7.1 引言 164
7.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165
7.3 本研究的贡献 168
7.4 本研究的启示 169
7.5 本研究的局限 170
7.6 今后研究的建议 171
注释 173
附录 176
参考文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