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研究现状 1
二、研究要点、框架结构及相关概念 5
三、研究方法 9
第一章 宋儒研究《中庸》的学术背景 12
第一节 儒学危机 12
一、佛道的挑战 13
二、儒学本身的不足 18
第二节 《中庸》及汉唐《中庸》学 26
一、《中庸》定位 26
二、汉唐的《中庸》研究 38
第三节 义理之学的兴起 50
第二章 回归儒学之道的《中庸》研究——理学先驱的《中庸》研究 57
第一节 对儒学之道的认知 58
第二节 对天人关系的反思 67
第三节 对《中庸》的具体研究 72
第三章 以本体论建构为目标的《中庸》研究——周敦颐、张载、二程及后学的《中庸》学 81
第一节 在本体建构上的体现 81
一、诚本论 83
二、“太虚”论 93
三、“天理”论 104
第二节 在本体致知与修养上的体现 119
一、诚、慎动的修养论 120
二、自明诚的致知论 123
三、诚敬双修的修养论 127
第三节 二程后学的《中庸》学 132
一、以“道”为核心的《中庸》研究 132
二、“以中为大本”的《中庸》研究 136
三、“以中为性,以庸为道”的《中庸》研究 144
第四章 以心性论探讨为目标的《中庸》研究——闽学、湖湘学、陆学的《中庸》学 150
第一节 闽学的《中庸》研究 151
一、中和问题 157
二、对《中庸》其他思想的诠释 180
三、对《中庸》体例的研究 197
第二节 湖湘学的《中庸》研究 201
一、对性的阐发 201
二、对心的界定 211
第三节 陆学的《中庸》研究 216
一、从工夫入手的《中庸》研究 216
二、从本体入手的《中庸》研究 224
第五章 一般儒学的《中庸》研究 237
第一节 延续传统儒学的《中庸》研究 238
一、对道的界定 239
二、对中庸之道的重视 242
三、注重《中庸》的教化功能 248
第二节 对理学进行批驳的《中庸》研究 251
一、恢复《中庸》“本来面目”的研究 252
二、批判理学道统论的《中庸》研究 258
第六章 宋儒研究《中庸》的方法与思路 268
一、语言解释与心理解释的研究方法 269
二、“理在《经》文内”与“理在解语内”的研究思路 276
结语 280
一、宋儒研究《中庸》的特点 280
二、宋儒对《中庸》的研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285
参考文献 288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