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策展与批评 1
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刘淳 3
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策展与策展人的价值&何桂彦 12
策展格局与批评立场——以云南艺术家策划、组织的两个展览为例&张光华 18
策展与学术研究的关联性——在四川美术学院首届青年批评家论坛上的发言&刘礼宾 25
21世纪的中国:没有人是策展人,也没有人不是策展人&佟玉洁 32
中国双三年展中的艺术史观——以新世纪之初的广州三年展、上海双年展为例&胡斌 41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国独立艺术展(1979至今)》展览媒体分析报告&王林 52
水墨图学·原型研究 策展人言&付晓东 65
关于“时代肖像”的策展陈述&李旭 68
第二辑 展览与制度 75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孙振华 77
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历史——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盛葳 86
当前中国美术馆多维度的策划格局&张晴 94
美术馆权利及其影响下的策展&蓝庆伟 106
游离:美术馆与策展机制的现状&王璜生 111
学院艺术与学院外现场&顾丞峰 116
谈展览与网络的互动关系——以近年美术高校毕业展为例&郑荔 120
第三辑 理论与历史 127
柳暗花明:走向当代的新水墨&贾方舟 129
游心虚淡——兼论新水墨的精神品格&陈孝信 139
水墨创作与“图像转向”&鲁虹 146
21世纪水墨研究刍议&皮力 154
解放的水墨和水墨的解放&冀少峰 160
改变看法 还原水墨的真实存在——什么是当代的水墨心性&王春辰 165
变与不变——三个维度下的当下水墨画创作之理论反思&杭春晓 170
山水画的文明底色&杜曦云 177
行为何以艺术&杨卫 180
展望未来:“多元化”抑或“多样化”?&沈爱凤 188
“过度阐释”质疑&彭德 200
“艺术只分好坏,不分性别”吗?——关于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思考&徐虹 202
数字艺术与数字艺术批评&王端廷 208
对象·方式·背景——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吴鸿 213
摄影与物性: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视觉隐喻&杨小彦 219
微叙事及其知识机制——界面、速度与批评&鲁明军 228
“虚托邦”艺术的可能性:现代艺术的第三次重写&夏可君 237
艺术档案的方法与实践——以北京大学系列艺术档案工作为例&滕宇宁 249
汉唐精神的当下意义&张 渝 257
“TERMS”作为艺术史的问题——对34th CIHA Congress-2016北京大会的主题思考&朱青生 265
作为自我反讽的批判与朗西埃的不满&吴亮 273
文化热情让财富与艺术交相辉映——从美第奇家族对艺术的赞助与收藏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李晓峰 283
王春辰译 当代艺术与美学的政治&雅克·朗西埃著 291
启蒙现代性的逻辑结论?《杜尚之后的康德》译后记&沈语冰 306
巴克桑德尔《艺术史的语言》译跋&颜勇 314
新洋务运动之“莫奈特展”&王晨 330
第四辑 现场与个案 335
边界的移动与思想的聚焦——当前中国雕塑创作的新走向&马钦忠 337
“物”与“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院雕塑系特征分析&吴鸿 342
坚守与创新:现代性视野中的云贵美术&殷双喜 346
80年代在央美的故事&陈默 359
终南雅集——文化之旅&陶咏白 368
“并置”:对过去与未来的水墨性思考——黄国武现、当代水墨实践考察&皮道坚 373
矢控:不可控之可控,可控之不可控——原弓的艺术实践及其意义反思&高岭 378
重读王肇民“形是一切”论&刘骁纯 384
梁硕:在经验“纠离”的后台&鲍栋 388
破镜遣词——陈晓云的影像及其背景&鲍栋 392
时代潮流中的王华祥&管郁达 396
“广场”——张大力更新的标识&俞可 406
潘玉良白描集 序言&陶咏白 410
隔岸又观火——温哥华札记二则&郑娜 415
契悟自我——沙耆艺术创作历程解析&之之 421
誓身勇开民国 无我革命无勋——写在黄兴诞辰140周年暨公嫡孙黄绍强先生主题油画展开幕&邓平祥 428
邵大箴先生与85时期的《美术》杂志&王小箭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