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与志向 8
格律不在性情外 10
力戒门户之见 11
不可因韵害意 13
蜉蝣何其多 14
诗非类书 15
乐府古题 16
诗中事不可太认真 18
做大才不做粗才 19
毕竟味少 20
成此一家数 21
但知有苏小 22
光景常新 23
味鲜趣真 25
和韵贵出新 26
多师是我师 28
诗者持也 29
幽深细微 30
如此通脱 31
改诗难于作诗 33
差半个字 34
言外之意 36
比兴更妙 37
夙论如此 38
尊之诋之的利弊 38
押韵的语录和讲章 39
作诗不可不辨 41
六经中有伪文章 42
善学不善学 43
诗贵翻案 44
饮酒与唱曲 45
咏物与咏史 46
才大志小 47
知难而进 48
“露”与“剩” 49
春兰秋菊各一时 50
先取真意 51
总督衙门的担水夫 52
暗中用典 53
无意于传诗传名 54
不失赤子之心 55
萃天地之清气 56
矢口而成 57
应酬诗 58
诗如言也 59
勿改少作 60
可伸可屈 能放能收 61
万死投荒尚有情 62
但得流传不在多 63
读书与作诗 64
识最为先 65
格调与性情 66
求诗书中 得诗书外 67
诗必本乎于性情 67
不知命意所在 68
诗中的理语 69
不说理而说理 70
妙在没来历 71
各有身份 各有心胸 72
取诸家之精华 73
诗不尽如其人 74
柴米油盐酱醋茶 75
诗便不俗 76
诗家变体 76
关吏疾呼书书书 77
似易实难 78
人贵直 文贵曲 79
不可有乡野气 80
小家子题目 81
得遇江州白司马 82
宜厚宜薄 以妙为主 84
人各有性之所近 85
阮亭与七子 86
王士祯的《声调谱》 87
必童而习之 88
从谏如流 89
思涩与手滑 90
天籁与人巧 91
改碎为整 改死为活 92
不知与知 似知非知 93
查慎行的作诗法 94
饷米五斗 95
纯以神行 97
深得作诗甘苦 98
所见所感 99
诗主高淡 属对甚巧 100
说尽世情 101
都是性情 不关堆垛 102
好恶拂人之性 103
各有境界 各有宜称 104
权门托足及其他 106
近体难于古体 107
各自标新 各有祖述 108
朴与巧 淡与浓 109
写神 寄托 感慨 110
诗以比兴为佳 111
有篇有句 方称妙手 112
厚积薄发 从容大度 113
李邕与孙觉的批评 114
家贫梦买书 115
由博返约 116
多重性与两面性 116
被人嫌处只缘多 117
人专必传 118
善藏其短 长乃愈见 119
拙于自言 自文其陋 120
不悦西施之影 120
何必勉强作诗 121
可悟诗文之道 122
音韵风华 固不可少 122
闻乐与入市 123
迂谬已极 124
各从其志 125
一改旧习 人以为怪 126
无斧凿痕 无填砌痕 127
不似韩与颇似韩 127
空架虽立 诸妙尽捐 128
郑板桥爱徐青藤诗 129
不可开卷便是 130
写景易 言情难 131
不可一概而论 132
出新意 去陈言 133
诗以意为主 134
欲作佳诗 先选好韵 135
不用生典 136
一时兴会所触 137
余学诗所由始 139
王士祯的五戒 140
梦中神合与白昼现形 140
旧句时时改 141
学杜者不可不知 142
求工反拙 142
—贯之理 143
虚字的作用 145
以行肆之物享大宾 145
成功之后 仍归平正 146
作诗不可以无我 147
六经而外此传书 148
有干无华及其他 149
本其时之方言 149
门户须宽 采取须严 150
取其善者而行之 151
一涉笺注 趣便索然 152
所以真切可爱 152
喋喋千言才更短 153
各有妙境 154
俗学与实学 155
联句之始 156
集句的由来 156
诗文集的由来 157
如何区分唐宋 158
不是此诗 恰是此诗 160
好诗来之不易 161
用僻典如请生客 162
文章切忌随人后 163
关系与含蓄 164
有才无情 多趣少韵 165
非其至者 165
音节未协与清脆可歌 167
诗话作而诗亡 168
樵夫与舵工 169
艺之精者不两能 170
用意精深 下语平淡 171
能放能收 方称作手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