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县志 1991-2007》PDF下载

  • 购买积分:2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赤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02070765
  • 页数:11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赤城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第二部综合县志,写1991~2007年间赤城县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水利建设、改革开放、人物传记、特色产业、旅游等。

概述 1

大事记 6

1991年 6

1992年 7

1993年 8

1994年 9

1995年 10

1996年 12

1997年 13

1998年 15

1999年 16

2000年 17

2001年 18

2002年 19

2003年 20

2004年 22

2005年 22

2006年 24

2007年 26

第一编 政区建置 29

第一章 建置 境域 3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0

古代 30

近、现代 33

附:日伪及国民党军侵据时期建置 34

第二节 境域变迁 34

明朝 34

清朝 35

中华民国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 37

附:古代赤城地理位置图 38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4

第一节 明代行政区划 44

第二节 清代行政区划 44

赤城县 44

龙门县 44

第三节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45

民国初期 45

抗日战争时期 46

解放战争时期 4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48

赤城县、龙关县 48

赤城县 52

第三章 乡镇概览 57

第一节 赤城镇 57

第二节 龙关镇 59

第三节 田家窑镇 61

第四节 雕鹗镇 62

第五节 龙门所镇 64

第六节 独石口镇 66

第七节 后城镇 67

附:富民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 69

第八节 白草镇 70

第九节 东卯镇 71

第十节 东万口乡 73

第十一节 炮梁乡 75

第十二节 茨营子乡 76

第十三节 大海陀乡 78

第十四节 镇宁堡乡 79

第十五节 样田乡 81

第十六节 马营乡 83

第十七节 云州乡 84

附:民间艺人贾德胜 86

第十八节 三道川乡 86

第四章 村情略录 88

第二编 自然环境 99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00

第一节 地质 100

地层及地质发展 100

地质构造 101

地震 101

第二节 地貌 102

山地 103

丘陵 109

盆地 109

第三节 河流 110

常年河 110

季节河与支流 111

第二章 气候 111

第一节 日照 气温 111

日照 111

气温 112

第二节 降水 风霜 114

降水 114

风向与风速 115

霜期 115

第三节 气候分区 116

中温半湿润气候区 116

中温半干旱气候区 116

温凉半湿润气候区 116

温凉半干旱气候区 116

冷凉较湿润气候区 116

冷凉半干旱气候区 117

第四节 土壤 植被 117

土壤 117

植被 118

第三章 自然资源 11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9

土地总量 119

土地、土壤资源评价 119

第二节 水资源 120

水资源总量 120

水资源质量 122

水资源特征 122

第三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123

野生动物 123

野生植物 125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30

金属矿 130

非金属矿 133

第五节 能源资源 135

水能资源 135

地热资源 135

风能资源 135

生物质资源 135

第四章 自然灾害 136

第一节 气象灾害 136

旱灾 136

洪灾 137

雹灾 138

雷电灾害 139

第二节 生物灾害 140

病虫害 140

鼠灾 140

第三节 地质灾害 140

第五章 环境保护 141

第一节 环境质量 141

水污染 141

大气污染 141

噪声污染 141

固体废物排放 141

第二节 污染治理 142

治理老污染源 142

严控新污染源 142

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142

规范矿山企业管理 143

第三节 生态环境监察 143

第四节 环保法律法规宣传 144

第五节 环保管理机构 144

第三编 人口 145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46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46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46

第三节 人口变动 147

人口自然变动 147

人口机械变动 149

流动人口 149

第四节 人口构成 150

性别构成 150

年龄构成 151

附:百岁老人侯向武 152

民族构成 152

文化构成 153

职业构成 154

户籍构成 154

第五节 家庭 婚姻 155

家庭 155

婚姻 156

附:赤城县家庭、婚姻面面观 156

第二章 人口控制 157

第一节 依法管理 157

人口目标管理 158

节育技术管理 159

流动人口管理 159

人口信息管理 160

第二节 优质服务 160

优化服务功能 160

制定独生子女优惠政策 160

实施“少生快富幸福工程” 160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61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61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61

附:东李家窑村、沙沟村农民生活调查 163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164

收入 164

支出 164

附:赤城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 165

第四章 民情习俗 166

第一节 餐饮习俗 166

饮食习俗 166

待客习俗 168

第二节 服饰习俗 169

改革开放前服饰 169

改革开放后服饰 169

第三节 住宅习俗 170

建房习俗 170

选门习俗 170

搬迁习俗 171

第四节 节日习俗 171

春节 171

元宵节 172

端午节 172

中秋节 172

腊八节 172

节令习俗 172

第五节 婚嫁习俗 173

旧时习俗 173

新时期习俗 174

第六节 丧葬习俗 175

红河片丧俗 175

黑、白河片丧俗 177

第七节 称谓习俗 177

红河片称谓 177

白河片称谓 178

黑河片称谓 178

第八节 陋习 179

赌博 179

买卖婚姻 179

不讲公共卫生 179

看风水、择日 180

占卜命运 180

求雨 180

第九节 方言习俗 181

第四编 人物 183

第一章 人物传 184

孟昭炎 184

荣廷君 185

刘文杰 185

马文 186

李培之 187

阎尚谟 188

王青 190

王府 190

范永安 192

周万贵 193

赵祝三 194

刘鸿飞 194

王德林 195

第二章 人物特记 195

吉鸿昌 195

方振武 196

熊尚林 197

第三章 人物简介 198

张玉海 198

梁恺 199

庞孝忠 200

火华 200

杨春 201

魏尚清 201

李全 202

赵廷友 203

王云峰 204

刘俊 205

曹长河 205

郭荣丽 206

李建新 207

戴焕云 207

冯玉军 208

第四章 惠乡榜 208

卜赉 208

于占生 209

马怀清 209

王文慧 210

李江成、李汉国 210

施有 210

冀家志 211

魏敏芝 211

王孝凯 211

梁登城 212

李树明 212

第五章 人物表 212

赤城县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简表 212

赤城籍出国留学或工作人员简表 213

赤城籍在外地工作的正县(团)级以上干部简表 214

赤城县获副高职称人物名表 215

赤城县离休干部名表 220

革命烈士英名录 231

第五编 基础设施 279

第一章 城乡建设 280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80

县城规划布局 280

市政建设 280

附:赤城县城区街路名称变更情况 283

公共建筑 287

住宅建设 289

公用事业建设 290

第二节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 290

小城镇规划 290

小城镇建设 291

第三节 城乡建设管理 293

管理机构 293

城建资金管理 293

市容市貌管理 294

建筑市场管理 295

第二章 交通运输 296

第一节 公路建设 296

公路 296

隧道 桥梁 300

公路管理 303

第二节 公路运输 305

货运 305

客运 305

出租车 307

公交车 308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08

第三章 水利 308

第一节 蓄水工程 308

云州水库 309

汤泉水库 310

三道河水库 311

夏家村水库 311

坑塘水池 311

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情况 311

第二节 灌溉工程 312

渠滩工程 312

附:云州滩开发情况 312

井灌工程 313

扬水工程 314

喷灌工程 314

集雨节灌工程 314

第三节 防洪工程 314

河道治理 314

县城防洪工程 315

第四节 饮水工程 315

第五节 水土保持工程 316

水土流失 316

综合治理 316

第六节 水利管理 321

管理机构 321

水资源管理 321

水利工程管理 321

第四章 邮政 电信 322

第一节 邮政 322

邮路 322

设施建设 323

业务 323

管理机构 325

第二节 电信 325

设施建设 325

业务 329

管理机构 329

第三节 移动通信 330

网络建设 330

业务与服务 331

管理机构 331

第四节 联通 332

管理机构 332

网络与服务 332

第五章 电力 332

第一节 水力发电 332

水电站建设 332

农村电气化建设 333

第二节 电网建设 333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333

35千伏输变电工程 334

10千伏配变电工程 336

第三节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337

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337

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338

城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338

第四节 电力供应 338

城乡用电 338

电价 339

供电所 340

第五节 电业管理 341

管理机构 341

管理体制改革 341

安全管理 341

生产技术管理 342

第六编 政治体制改革 343

第一章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344

第一节 加强人大、政协工作 344

第二节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44

建立人大常委会议事制度 344

建立人大监督工作制度 344

建立人大代表工作制度 345

建立乡镇人大工作制度 346

第三节 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346

建立政协工作制度 346

建立协商监督制度 346

建立视察调研制度 347

建立提案工作制度 347

第四节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48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 348

建立政务、厂务、校务公开制度 349

建立民主选举制度 349

第二章 党政机构改革 350

第一节 1988年乡镇管理体制改革 350

第二节 并乡扩镇 350

第三节 1996年机构改革 351

县级机构改革 351

乡级机构改革 351

附:县人大、县政协机构改革 351

第四节 2002年机构改革 351

县级机构改革 351

乡镇机构改革 352

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改革 353

第五节 2005年机构改革 353

第三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353

第一节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353

建立干部公选机制 353

建立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354

建立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 354

建立干部见习制度 354

建立干部下基层任职制度 354

建立干部任前公示制度 354

建立领导干部坐休制度 354

第二节 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355

第三节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 355

第四章 司法机构体制改革 356

第一节 审判体制改革 356

审判机制改革 356

审判方式改革 356

便民利民措施 357

第二节 检察体制改革 357

实行民事行政检察 357

实行主诉检察官责任制 358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 358

实行检务公开制度 358

第三节 公安体制改革 358

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 358

刑事侦查机制改革 359

户籍管理改革 359

第四节 司法行政工作改革 359

律师工作改革 359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改革 359

人民调解工作改革 360

第七编 中共赤城县地方组织 361

第一章 组织机构 362

第一节 领导机构 362

第六届县委班子 362

第七届县委班子 363

第八届县委班子 364

第九届县委班子 364

第十届县委班子 365

第二节 工作机构 366

机构变动 366

机构简介 367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 368

县直基层党组织 369

农村基层党组织 369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369

第一节 第六次党代会 369

大会筹备工作 369

代表的产生及构成 369

大会议程 370

第二节 第七次党代会 370

大会筹备工作 370

代表的产生及构成 370

大会议程 370

第三节 第八次党代会 371

大会筹备工作 371

代表的产生及构成 371

大会议程 371

第四节 第九次党代会 371

大会筹备工作 372

代表的产生及构成 372

大会议程 372

第五节 第十次党代会 372

大会筹备工作 372

代表的产生及构成 373

大会议程 373

第三章 县委全体委员会议 374

第一节 第六届县委全委会议 374

第一次全委会议 374

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 374

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374

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 374

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374

第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374

第二节 第七届县委全委会议 375

第一次全委会议 375

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 375

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375

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 375

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375

第三节 第八届县委全委会议 375

第一次全委会议 376

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 376

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376

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 376

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376

第六次全委(扩大)会议 376

第四节 第九届县委全委会议 376

第一次全委会议 376

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 376

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 377

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 377

第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377

第五节 第十届县委全委会议 377

第一次全委会议 377

第二次全委会议 377

第四章 县委自身建设 378

第五章 重要决策 379

第一节 重要决策概览 379

党的建设 379

党政领导班子建设 380

党政机构改革 380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81

农业和农村工作 381

精神文明建设 382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82

减轻农民负担 382

企业改革 383

对外开放优惠政策 383

信访工作 384

文化教育、医药卫生 384

第二节 重要决策辑要 384

确立经济建设方针 384

确立外向带动战略 385

确立工业立县战略 386

打造张家口第一靓城 387

加强党的建设 388

在农村开展“四个一”达标活动 389

确立“财政自立”工程 390

第六章 纪检监察工作 390

第一节 纪委领导机构 391

第二节 纪检监察工作机构 391

第三节 基层纪检组织 391

县直基层纪委 391

乡镇纪委 391

第四节 主要工作 392

1990~1992年 392

1993~1997年 392

1998~2002年 392

2003~2005年 393

2006~2007年 393

第七章 组织工作 394

第一节 党的建设 394

开展评优活动 394

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 394

民主评议党员 394

实施“五个好”工程 394

创建“党建示范村” 395

党员教育 395

党务公示制度 395

扩大党建覆盖面 395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395

党员发展 395

附:赤城县共产党员三字歌 396

第二节 改革选人用人机制 397

第三节 知识分子工作 398

第八章 宣传工作 399

第一节 理论教育 399

县委常委理论学习 399

中层干部理论学习 399

一般干部和党员的理论学习 399

理论研究工作 39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 400

爱国主义教育 400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400

“两讲一建”教育 400

第三节 实施小康文化工程 400

第四节 新闻宣传 401

第五节 宣传队伍建设 402

第九章 老干部工作 402

第一节 干部职工离退休 402

第二节 离退休人员待遇 402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 403

第十章 精神文明建设 404

第一节 文明创建活动 404

创建文明县城 404

创建文明行业 404

创建文明单位 404

创建文明生态村 404

创建文明小城镇和居民小区 405

创建星级文明家庭 405

第二节 除陋习树新风 405

第三节 赤城县公民行为规范 406

第十一章 农村工作 406

第一节 农村改革 406

第二节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407

第三节 农经工作 408

农经队伍建设 408

农村财务管理 408

化解乡村债务 408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408

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408

第十二章 统一战线工作 409

第一节 党外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409

第二节 对台工作 409

第三节 为经济建设服务 409

包村扶贫 409

招商引资 409

第十三章 政法工作 410

第一节 社会稳定工作 410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10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410

开展严打斗争 411

开展专项斗争 411

第三节 政法队伍建设 411

第十四章 其他工作 412

第一节 信访工作 412

第二节 机要保密工作 413

第三节 党校教育 413

举办培训班 413

函授教育 413

教学设施建设 413

第四节 党史研究工作 413

党史资料征集 413

党史资料编研 413

第八编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415

第一章 人民代表 416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16

第二节 代表构成 41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17

第一节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417

十届一次会议 417

十届二次会议 418

十届三次会议 418

第二节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418

十一届一次会议 418

十一届二次会议 418

十一届三次会议 418

十一届四次会议 419

十一届五次会议 419

十一届六次会议 419

第三节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419

十二届一次会议 419

十二届二次会议 420

十二届三次会议 420

十二届四次会议 420

十二届五次会议 420

十二届六次会议 420

第四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421

十三届一次会议 421

十三届二次会议 421

十三届三次会议 421

十三届四次会议 421

十三届五次会议 422

第五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422

第三章 人大常委会 422

第一节 常委会组成人员 422

第二节 常委会会议 423

第三节 常委会办事机构 424

第四章 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424

第一节 县十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424

第二节 县十一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425

第三节 县十二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425

第四节 县十三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426

第五节 县十四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427

第五章 主要活动 427

第一节 依法行使决定权 427

第二节 依法行使监督权 427

工作监督 427

法律监督 428

第三节 依法行使任免权 429

第四节 代表工作 430

建立代表活动小组 430

建立代表工作制度 430

代表培训 430

代表联系 430

代表活动 430

代表变动 430

第五节 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 430

工作联系 431

业务指导 431

法律监督 431

第六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31

第一节 人民代表 431

第十届 431

第十一届 431

第十二届 431

第十三届 431

第十四届 431

第十五届 432

第二节 代表会议 432

第三节 机构设置 433

附:赤城县人大常委会视察报告 433

第九编 赤城县人民政府 437

第一章 政府机构 438

第一节 县政府组成人员 438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机构 440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441

第二章 施政辑要 441

第一节 实施工业立县战略 441

第二节 “三农”工作 443

延长土地承包期 443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443

实施农业产业化 445

减轻农民负担 447

第三节 以开放促开发 448

第四节 对外开放环境建设 450

公路建设 451

邮电通信建设 452

县城建设 453

附:汤泉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 456

第五节 民心工程 456

人畜饮水工程 456

重建和改建汤泉河桥 457

实施“村村通”工程 457

改善办学条件 458

县城住宅小区建设 459

县城市场建设 459

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459

社会保障 460

成立赤城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460

其他 460

第十编 综合政务管理 463

第一章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 464

第一节 人事管理 464

干部来源 464

干部结构 464

干部选拔、任免 465

干部培训考核 465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 466

干部工资调整 466

公务员制度 467

编制管理 467

第二节 劳动管理 468

用工管理 468

下岗职工解困与再就业 470

企业职工工资 471

劳务输出 472

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473

劳动监察管理 474

劳动争议仲裁 474

第三节 社会保障管理 475

企业养老保险 475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475

工伤、生育保险 476

失业保险 476

城镇医疗保险 476

农村养老保险 477

第四节 管理机构 478

第二章 民政管理 478

第一节 民族宗教管理 478

民族管理 478

宗教管理 481

第二节 社会救济 48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 481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低保) 482

五保供养 482

灾民救济 482

特困户救助 483

第三节 优待抚恤 483

国家抚恤 483

群众优待 483

其他优待 484

优抚福利设施——光荣院 484

第四节 退伍军人安置 484

第五节 陵园管理 484

赤城县烈士陵园 485

其他烈士纪念建筑物 485

第六节 基层政权建设 486

第二届村民委员会 486

第三届村民委员会 487

第四届村民委员会 487

第五届村民委员会 487

第六届村民委员会 487

第七届村民委员会 487

第七节 残联工作 487

工作机构 487

残疾人普查 488

残联代表大会 488

主要工作 488

第八节 婚姻登记管理 489

第九节 殡葬管理 489

第十节 社团和民间组织管理 490

第十一节 其他工作 490

地名管理 490

社区工作 490

福利彩票发行 491

老龄工作 491

第十二节 民政管理机构 491

第三章 扶贫开发 4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1

第二节 贫困状况及成因 491

贫困状况 491

贫困成因 492

第三节 扶贫措施及效果 492

“八五”期间(1991~1995年) 492

“九五”期间(1996 ~2000年) 492

“十五”期间(2001 ~2005年) 492

“十一五”开局两年(2006 ~ 2007年) 493

第十一编 人民政协 495

第一章 政协机构 496

第一节 领导机构 496

第二节 工作机构 497

第三节 专门委员会 497

第四节 政协乡镇联络组 497

第二章 县政协委员会及全体会议 498

第一节 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 498

四届一次会议 498

四届二次会议 498

四届三次会议 499

第二节 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 499

五届一次会议 499

五届二次会议 499

五届三次会议 499

五届四次会议 499

五届五次会议 500

第三节 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 500

六届一次会议 500

六届二次会议 500

六届三次会议 500

六届四次会议 500

六届五次会议 501

第四节 县政协第七届委员会 501

七届一次会议 501

七届二次会议 501

七届三次会议 501

七届四次会议 502

第五节 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 502

八届一次会议 502

第三章 县政协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 502

第一节 第四届常委会 502

第二节 第五届常委会 503

第三节 第六届常委会 503

第四节 第七届常委会 503

第五节 第八届常委会 504

第四章 政协主要工作 504

第一节 视察、调研 504

第二节 提案工作 506

第三节 关注民生 支持发展 507

第四节 文史工作 508

编辑出版《城文史资料》 508

编辑出版《城县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会调查报告、建议案、提案选编》 509

创办 《政协委员论坛》 509

附:政协赤城县委员会调查报告 509

第十二编 人民团体 515

第一章 总工会 516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 516

组织机构 516

代表大会 516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17

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517

营造企业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517

加强劳动法律监督工作 519

搞好职工教育与培训 519

重视女职工工作 519

实施送温暖和再就业工程 520

劳动模范的评选与管理 520

组织文体活动 521

第二章 共青团 522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 522

组织机构 522

代表大会 522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22

参与经济建设 522

实施希望工程 524

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525

加强青少年教育培训 525

实施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526

组织少年先锋队活动 527

第三章 妇联会 528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 528

组织机构 528

代表大会 52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28

“双学双比”活动 528

“巾帼建功”活动 529

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530

“维权”活动 531

扶贫济困助学 532

评优活动 533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53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34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34

开展技术培训 534

开展科普宣传 535

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 535

第五章 工商业联合会 536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 536

组织机构 536

代表大会 536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36

积极参政议政 536

兴办光彩事业 537

热心扶贫济困 537

开展联谊活动 537

第六章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537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 537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38

第十三编 公安 司法 539

第一章 公安 540

第一节 公安建制 540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540

刑事案件侦破 540

经济案件侦破 541

严打斗争 541

破获犯罪团伙 541

附:刑事案件案例 542

第三节 治安管理 543

治安案件查处 543

打防体系 543

特种行业管理 544

危爆物品管理 544

政保工作 544

户政管理 545

出入境管理 545

110报警服务 545

林业治安管理 545

青少年教育 546

第四节 交通管理 546

第五节 消防管理 547

第六节 监所管理 548

第二章 司法行政 548

第一节 工作机构 548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549

“二五”普法 549

“三五”普法 549

“四五”普法 549

“五五”普法 549

第三节 民事调解工作 550

民调组织 550

民调工作 550

第四节 公证 551

第五节 律师事务 551

第六节 法律援助 552

第十四编 审判 检察 553

第一章 审判 554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54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54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57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59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59

第六节 案件执行 560

第七节 审判监督 561

第二章 检察 562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6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62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检察 564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56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6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67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568

第八节 综合治理 569

第十五编 军事 571

第一章 军事机构 572

第一节 县国防动员委员会 572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部 572

机构设置 572

历任领导人 572

第三节 基层武装部 573

乡镇武装部 573

县直单位武装部 573

第四节 驻军 573

驻军部队 573

抢险救灾 573

第五节 武警中队 574

第二章 新兵征集 574

第一节 兵役登记 574

第二节 体检与审查 574

第三节 审定与交接 575

第三章 民兵工作 575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75

第二节 军事训练 576

第三节 民兵作用 576

第四章 学生军训 577

第一节 军训对象 577

第二节 军训规模 577

第三节 军训效果 577

第五章 国防教育 578

第一节 教育阵地 578

第二节 教育形式 578

第三节 教育效果 579

第六章 军事光荣榜 579

第一节 先进集体和个人 579

先进集体 579

先进个人 579

第二节 历史功臣事迹补记 580

三个英雄集体 580

附:耿玉华生平小札 580

七个默默无闻的历史功臣 581

第十六编 经济综情 589

第一章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590

第一节 “八五”时期国民经济运行 590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590

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590

基础设施建设 590

改革开放 591

第二节 “九五”时期国民经济运行 591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591

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591

基础设施建设 592

改革开放 592

第三节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运行 592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592

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592

基础设施建设 593

改革开放 593

第四节 “十一五”开局两年国民经济运行 594

2006年经济发展情况 594

2007年经济发展情况 594

第二章 经济结构 596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596

第二节 产业结构 596

三次产业结构 596

第一产业结构 596

第二产业结构 597

第三产业结构 598

第三节 劳动力结构 599

农村劳动力结构 599

从业人员结构 599

第四节 产品结构 599

农产品 599

工业产品 600

第五节 投资结构 600

投资规模 600

投资方向 600

投资项目 600

资金来源 601

第三章 招商引资 601

第一节 建立组织机构 601

第二节 开展对外宣传 601

第三节 制定优惠政策 602

第四节 参与招商活动 602

第五节 招商引资重点项目 602

第四章 民营经济 607

第一节 民营经济构成 607

第二节 民营经济主要指标 607

第十七编 经济体制改革 609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10

第一节 第一轮土地承包 610

第二节 第二轮土地承包 610

第三节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611

第四节 拍卖“四荒”使用权 611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 612

第二章 工商企业改革 612

第一节 经营机制改革 612

第一轮承包 612

第二轮承包 613

第三轮承包 613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614

第三章 宏观调控体制改革 615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615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616

第三节 税收体制改革 617

管理体制改革 617

税制改革 617

征管模式改革 617

第四节 价格体制改革 618

第四章 金融体制改革 618

第一节 机构改革 618

第二节 职能调整 619

第三节 制度建设 619

第五章 市场体系建设 620

第一节 商品市场 620

集贸市场 620

早市市场 621

专业市场 621

物资交流大会 621

第二节 人才劳务市场 622

第三节 土地市场 623

第四节 房地产市场 624

第十八编 综合经济管理 62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626

第一节 机构 626

第二节 短期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626

第三节 中长期计划编制与实施 627

“八五”计划及2000年规划 627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628

“十五”计划(2001 ~2005年) 628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628

第四节 项目管理 629

第二章 统计管理 630

第一节 机构 630

第二节 专业统计 630

农业统计 630

工业统计 630

商业统计 630

服务业统计 631

劳动工资及城镇再就业情况统计 631

基本建设统计 631

综合、核算统计 631

第三节 普查 631

人口普查 631

工业普查 631

农业普查 631

第三产业普查 632

基本单位普查 632

经济普查 632

第四节 抽样调查 632

农产量调查 632

十村百户农经调查 632

城镇住户调查 633

第五节 统计网络 633

统计方式 633

统计数字 634

第三章 物价管理 634

第一节 机构 634

第二节 物价调整与改革 634

第三节 收费管理 635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 636

第五节 价格服务 637

协调价格矛盾 637

价格信息服务 637

价格认证服务 637

第四章 财政管理 637

第一节 机构 637

第二节 管理职能 638

调节国民经济比例 638

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分配关系 638

强化预算约束 638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 638

第四节 财政收入 639

第五节 财政支出 640

第五章 税务管理 641

第一节 机构 641

第二节 税种 税率 641

流转税类 641

资源税类 642

所得税类 642

财产税类 642

行为税类 643

特定目的税类 643

第三节 税收征管 644

税务登记 644

纳税申报 644

税收管理 645

税款征收 646

发票管理 647

第四节 税务执法 648

以率计征 648

依法减免 648

公开办税 648

税务稽查 648

信息化建设 648

第六章 工商管理 649

第一节 机构 649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49

市场状况 649

市场监管 650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65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651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651

第六节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652

第七章 审计管理 652

第一节 机构 652

第二节 审计项目 653

企业审计 653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653

财政审计 653

行政事业财务收支审计 653

行业(授权)审计 653

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653

外资运用项目审计 654

审计成果 654

第三节 审计工作改革 654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654

第一节 机构 654

第二节 技术监督基础建设 655

完善检测手段 655

情报资料收集 655

技术力量 655

第三节 质量监督 655

建立企业质量档案 655

产品质量定期检验 655

实施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656

创名优品牌 656

第四节 计量监督 656

计量器具检定 656

商品计量监督 657

为企业服务 657

第五节 标准化管理 658

第六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658

第七节 行政执法 659

第九章 国土资源管理 660

第一节 机构 660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661

第三节 地籍管理 662

土地调查 662

土地登记 662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 663

第五节 宅基地管理 665

第六节 土地开发与复垦 666

土地开发整理 666

土地复垦 666

第七节 土地市场建设 666

第八节 矿产资源管理 667

机构 667

严把准入关 667

矿山企业管理 668

第十九编 第一产业 669

第一章 农业综合状况 670

第一节 农业区划 670

《农业区域总体规划》 670

《赤城县农业资源区划》 670

第二节 农业生产条件 671

农村基础设施 671

农业人口与从业人员 671

耕地 672

农业机械 673

农用主要能源及物资消耗 673

灾害情况 673

第三节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73

第四节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674

兴仁堡农业示范园区 674

赤城县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 675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675

蔬菜产业 675

食用菌产业 675

畜牧养殖业 676

仁用杏产业 677

第二章 农业 677

第一节 种植结构调整 677

第二节 粮油作物 678

粮食作物 678

油料作物 683

第三节 经济作物 684

蔬菜、瓜类作物 684

其他经济作物 686

第四节 食用菌栽培 687

第五节 农技农艺 688

保护地种植 688

坑田种植 688

旱作示范 688

种子包衣 689

畦田带种 689

水稻新法 689

病虫害防治 689

耕作制度 689

第六节 农业服务与管理 690

管理机构 690

农技队伍管理 690

农业招商引资 691

农资市场管理 691

农机管理 691

第三章 林业 693

第一节 林业发展综情 693

第二节 造林 育苗 696

造林 696

育苗 698

第三节 发展林业举措 698

还山于民 698

工程林技术创新 699

低质林改造 700

成幼林抚育 701

第四节 国营林场 701

黑龙山林场 701

大海陀林场 702

剪子岭林场 703

塞北林场赤城分场 703

第五节 生态示范工程 704

霞城生态园区工程 704

龙关双峰山工程 704

二堡子退耕还林工程 704

下虎村退耕还林工程 704

九龙山生态工程 704

第六节 林业服务与管理 705

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 705

林木、林地确权 707

查处非法占用林地行为 707

限额采伐 707

森林执法 707

森林防火 707

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 708

林业管理机构 709

附:林业荣誉榜 710

第四章 畜牧水产业 711

第一节 畜牧水产业发展综情 711

畜牧养殖业三大变化 711

畜禽发展 712

肉、蛋、奶、毛产量 713

牧渔业产值 713

第二节 畜禽种类、品种 714

畜类 714

禽类 716

鱼类 716

第三节 畜禽养殖基地和养殖大户 717

畜禽养殖基地 717

畜禽养殖大户 719

第四节 草场建设 720

草场资源 720

草业管理 721

第五节 畜禽保护 721

畜禽防检体系 721

畜禽防疫 722

畜禽检疫 722

第六节 畜牧水产业执法 722

宣传法律法规 722

实行舍饲禁牧 722

规范畜禽市场 723

维护养殖户权益 723

第七节 畜牧水产业投资 723

第八节 畜牧水产业管理机构 724

第五章 乡镇企业 7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24

第二节 乡镇企业总情 724

乡镇企业改革 724

规模 效益 725

主要产品 726

第二十编 第二产业 727

第一章 工业综情 72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28

第二节 经营机制 730

国有企业 730

集体企业 730

股份制企业 730

合资企业 731

外商独资企业 731

第三节 工业门类 731

第四节 工业主要产品及产量 731

第二章 采掘业 732

第一节 金属矿开发 732

铁矿开发 732

金银矿开发 738

铅锌矿开发 740

铜矿开发 741

第二节 非金属矿开发 741

石墨矿开发 741

煤矿开发 743

沸石矿开发 743

其他矿产开发 743

第三章 制造业 744

第一节 食品加工业 745

粮油 745

糕点 745

酒类 745

饮料 745

肉类 745

饲料 745

淀粉 745

杏仁 745

主要企业 746

第二节 建材及木材加工业 748

建材 748

木材加工 748

主要企业 748

第三节 化工、制药业 750

化工 750

制药业 751

主要企业 751

第四节 服装、制鞋、皮革业 752

服装业 752

制鞋业 752

皮革业 753

主要企业 753

第五节 造纸、印刷业 753

造纸 753

印刷 754

主要企业 754

第六节 机械制造业 754

农机制造 754

日用五金 754

主要企业 755

第七节 其他加工业 755

乐器加工 755

黄芩保健茶叶加工 755

金刚石加工 756

第四章 工业企业管理 756

第一节 国有和县办集体企业管理 756

承包经营中的管理 756

产权制度改革中的管理 757

第二节 管理机构 758

赤城县经济委员会 758

赤城县经济贸易局 758

赤城县工业促进局 759

赤城县黄金管理局 759

赤城县金银管理办公室 759

赤城县矿业管理局 759

第五章 建筑业 760

第一节 建筑业概况 760

第二节 建筑队伍 760

专业建筑队伍 760

业余建筑队伍 763

第三节 建筑设计 763

第六章 电力 766

第二十一编 第三产业 767

第一章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68

第一节 零售总额变化 768

第二节 零售总额构成 768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 768

按行业分 769

第三节 商品交易市场 772

固定交易市场 772

临时交易市场 772

统一大市场 773

第二章 商业系统 773

第一节 企业概况 773

第二节 企业改革 774

第三节 主要企业 775

赤城县百货公司 775

赤城县五金交电公司 776

赤城县食品公司 776

赤城县糖酒蔬菜公司 776

赤城县饮食服务公司 777

赤城县赵川商业综合公司 777

赤城县赵川贸易中心 777

赤城县龙关食品经营处 778

赤城县龙关商业大楼 778

赤城县商贸大厦 778

赤城县商业食品厂 778

第四节 酒类商品专卖 778

第五节 生猪定点屠宰 779

第六节 民营商业 779

民营股份制企业 780

民营企业 780

个体商户 780

第七节 管理机构 780

第三章 供销系统 781

第一节 企业概况 781

第二节 企业改革 782

县级企业改革 782

基层供销社改革 783

第三节 主要企业 783

赤城县生产资料公司 783

赤城县土产公司 783

赤城县副食品公司 784

赤城县工业品公司 784

赤城县农产品公司 784

赤城县畜产品公司 784

赤城县盐业专营有限公司 784

万合隆商场 784

赤城县宝泉酒厂 785

赤城县服装厂 785

赤城县赵川批发转运站 785

赤城县供销商厦 785

第四节 基层供销社 785

第五节 专项经营 786

盐业专营 786

化肥、农药、农膜专营 786

烟花爆竹专营 786

第六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787

组建区域性基层供销组织 787

农产品行业协会 787

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787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787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787

第七节 管理机构 788

第四章 粮食系统 788

第一节 企业概况 788

第二节 企业改革 789

直属企业改革 789

基层粮站改制 789

第三节 粮食购销机制改革 789

第四节 非农业居民销售制度改革 790

定量供应 790

放开销售 790

票证的使用 790

第五节 国家粮油储备 791

第六节 主要企业 791

直属国有粮食购销库 791

军粮供应站 791

粮油供应公司 791

粮油贸易总公司 792

养殖总场 792

朝阳集团 792

红城大酒店 792

粮油加工厂 792

食品开发公司 792

聚乾饮料厂 792

饲料公司 793

淀粉厂 793

龙关国有粮食购销库 793

后城国有粮食购销库 793

第七节 管理机构 793

第五章 物资经销 793

第一节 企业概况 793

第二节 主要企业 794

木材公司 794

金属材料公司 794

机电设备公司 794

燃料公司 794

龙关物资供应公司 794

第三节 危爆化学品管理 795

专营机构 795

专营物品管理 795

第四节 管理机构 795

第六章 对外贸易 796

第一节 企业概况 796

第二节 企业改革 797

第三节 主要企业 797

河北省赤城县外贸冷冻加工厂 797

赤城县山区资源购销公司 798

赤城县粮油食品出口公司 798

赤城县矿产品出口公司 798

赤城县土畜产品出口公司 798

赤城县粮油经营部 798

赤城县外贸汽车队 798

第四节 管理机构 798

第七章 石油经销 799

第一节 企业概况 799

第二节 企业改革 800

管理体制改革 800

分配制度改革 800

第三节 管理机构 800

第八章 烟草经销 801

第一节 企业概况 801

第二节 管理机制改革 802

从散管到统管 802

健全营销网络 803

批零差价调整 803

规范市场 依法管烟 803

第三节 烟草种植 804

第四节 管理机构 804

第九章 房地产业 804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 804

第二节 房地产交易 805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806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806

城镇建房住房管理 806

管理机构 807

第十章 金融业 807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赤城县支行 807

机构 807

主要职责 808

业务 808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赤城县支行 809

机构 809

业务 810

第三节 中国建设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赤城支行 812

机构 812

业务 812

第四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赤城县支行 814

机构 814

业务 814

第五节 中国工商银行赤城县支行 815

第六节 赤城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816

机构 816

业务 816

第七节 赤城县邮政储蓄所 817

第十一章 保险业 817

第一节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赤城支公司 818

机构 818

主营业务 818

理赔 818

第二节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赤城县支公司 819

机构 819

主营业务 819

理赔 819

第十二章 公路运输业 819

第十三章 旅游业 820

第一节 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 820

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20

赤城温泉省级旅游度假村 822

落凤坡恐龙足迹化石群 826

朝阳观石窟 827

灵真观 827

龙门峡与护国寺 828

冰山梁 829

黑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829

白云山九连洞 831

重光塔 831

独石与独石口 832

塘子庙温泉 832

长城 833

骆驼山 834

县城鼓楼 834

隔河寨 835

杨洪墓 835

赤城革命烈士陵园 836

第二节 旅游服务 836

旅游线路 836

管理机构 838

第十四章 生活服务业 838

第一节 服务行业 838

餐饮业 838

旅店业 838

理发业 839

照相馆 839

洗浴业 839

日用品修理业 839

第二节 社区服务 839

永进路社区 839

建国路社区 840

鼓楼东社区 840

鼓楼西社区 840

第二十二编 教育 84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842

第二章 教育体制改革 842

第一节 中小学布局调整 842

第二节 办学体制改革 844

第三节 学制改革 844

第四节 基层管理机制改革 845

第五节 校务公开 845

第三章 学前教育 845

第一节 学前教育综情 845

幼儿园 845

学前班 846

第二节 幼儿园选介 846

赤城县第一幼儿园 846

赤城县第二幼儿园 847

三岔口幼儿园 847

星光艺术幼儿园 847

忠星幼儿园 848

英才双语幼儿园 848

第三节 教学与课程设置 848

第四节 校园文化建设 849

第五节 收费 849

第六节 学前教育管理 849

第四章 小学教育 850

第一节 发展综情 850

第二节 小学选介 851

赤城镇第一小学 851

赤城镇玉辉小学 852

赤城镇第三小学 852

龙关镇中心小学 852

后城镇中心小学 853

龙门所镇中心小学 853

云州乡中心小学 853

东卯镇中心小学 853

东万口乡中心小学 853

炮梁乡中心小学 853

乡村小学 854

特殊教育学校 854

附:独石口镇调整小学布局创办寄宿制小学的调查报告 855

第三节 教学与课程设置 857

教学 857

课程设置 857

第四节 小学德育 858

第五节 学生负担 859

课业负担 859

经济负担 859

第六节 校园文化建设 860

第五章 中学教育 860

第一节 发展综情 860

第二节 中学选介 862

赤城县第一中学 862

赤城县第二中学 863

赤城县第三中学 864

新世纪学校 865

乡镇中学 865

九年一贯制学校 865

第三节 教学与课程设置 866

教学 866

课程设置 867

第四节 招生考试 867

初中招生考试 867

中考 867

高中会考 868

高考 868

第五节 校园文化建设 869

附:《赤城县中小学校训大观》 870

第六章 职业教育 870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870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871

第三节 农业中学 872

第四节 师范学校 873

第七章 成人教育 873

第一节 农民教育 874

第二节 职工教育 874

第三节 电视教育 875

第八章 社会办学 875

第一节 捐资助学 875

第二节 希望工程 882

第九章 教师队伍 885

第一节 师资数量 885

第二节 师资来源 885

大中专院校分配 885

自办师范 885

民师转正 885

招聘 886

第三节 师资素质 886

学历 886

职称 886

年龄结构 886

教龄结构 886

第四节 教师褒扬 887

第五节 教师培训 887

第六节 教师待遇 887

政治地位 887

工资福利 888

第十章 教学研究 889

第一节 教研机构 889

第二节 教材使用与教学指导 889

第三节 新教法引进与推广 890

第四节 新课标、新教材的推行 890

第五节 教学科研 890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 890

第一节 经费来源 890

国拨经费 891

教育费附加 891

学杂费 891

勤工俭学收入 892

第二节 教育经费使用 892

第三节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892

第二十三编 科学技术 893

第一章 科技机构 894

第一节 科学技术局 89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894

第三节 农科教结合办公室 894

第二章 科技队伍 895

第一节 科技人员 895

第二节 科技骨干 895

第三章 科技改革 896

第一节 农科教结合 896

科技领导管理体系 896

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体系 896

科技培训体系 896

科技服务体系 897

第二节 科技承包 897

第三节 科技扶贫 897

第四章 科技研究活动 898

第一节 科技与农业结合 898

玉米高产丰产工程 898

矮化玉米种植 898

春谷种子包衣技术示范与推广 898

人工种草实验 898

蔬菜保护地种植技术 898

玉米良种引进与推广 898

水稻抛秧技术 899

第二节 科技与水利结合 899

第三节 科技与林业结合 899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899

GPS卫星导航,飞机播种造林 900

山杏低质林改造效益对比试验及推广 901

第四节 科技与畜牧业结合 901

合理布局,区域发展 902

多方集资 902

定向改良 902

技术承包,加强服务 902

第五节 科学技术与工业结合 902

第五章 科技成果 903

第一节 科技成果引进与推广 903

引进项目 903

推广情况 903

第二节 科技获奖项目 904

宫颈癌的防治研究 904

高寒山区饮水工程防冻技术 904

干旱地区农业增收技术 904

黄金行业优秀建设工程 904

“玉玺”牌调味品专利 905

附:自学成才的王玉玺 905

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中药水丸制剂专利 905

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病的中药水丸专利 905

第三节 发明创造 906

高效养猪技术 906

蛭石开发研究 906

解析载金炭研究 906

治疗皮肤病 906

治疗习惯性便秘 907

降压植物茶 907

盆腔肿瘤外敷疗法 907

第六章 科技普及教育 907

第一节 群众科普活动 907

建立科普组织 907

抓好科普宣传 908

科学技术活动 908

第二节 农民技术员培训及技术职称评定 908

第三节 农民技校 909

第七章 科技兴县活动 909

第一节 经济发展 909

第二节 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910

第三节 主要做法和措施 910

加强领导 910

制定政策 910

加大科技投入 910

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910

深入开展技术培训 910

第二十四编 医药卫生 911

第一章 医药卫生管理 9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12

赤城县卫生局 912

赤城县医药药材公司(医药管理局) 912

赤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912

赤城县卫生监督所 913

赤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913

第二节 食品药品经营与监管 913

食品药品市场管理 913

零售药品办证 913

药品法规执行与医药打假 913

加快建设农村药品监督管理网络 914

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914

第三节 卫生执法 914

第四节 医政与行风建设 915

医政建设 915

行风建设 915

第二章 卫生防疫 915

第一节 防疫机构和人员 915

第二节 防疫工作 915

计划免疫 915

传染病预防控制 916

第三节 “非典”防治 921

组织领导 921

“防非”体系建设 921

医务人员培训 921

检测与监控 921

监测设备建设 921

流行病调查 922

信息系统建设 922

后勤保障 922

志愿者队伍建设 922

第四节 行业卫生 922

食品卫生 922

学校卫生 923

第五节 环境卫生 924

公共场所卫生 924

生活饮用水卫生 924

第六节 职业卫生 925

第三章 医疗护理 925

第一节 医疗机构与人员 925

机构 925

人员 926

附:重点医疗机构简介 926

第二节 医疗技术与设备设施 927

医疗技术 927

医疗设备 927

医疗设施 928

第三节 妇幼保健 928

妇幼保健组织 928

妇幼保健设施设备 928

妇幼保健活动 929

第四节 农村医疗 930

医疗组织机构 930

农村医疗队伍 930

农村卫生基础工作 93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931

第五节 城镇医疗保障 933

附:赤城县1990~1992年居民死因调查 934

第二十五编 文化体育 937

第一章 文化艺术 9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38

第二节 群众文化事业 938

艺术创作 938

文化活动 945

文化下乡 945

附一:昔日赤城的文化活动 946

附二:白草镇的“马栅子调” 948

附三:拜年“风柳调”简介 949

第三节 文物事业 951

文物收集 951

附:业余考古爱好者孙登海 952

文物管理 953

文物研究与展览 953

革命文物 953

附:明晓东徒步走长城 954

第四节 文艺创作 955

创作队伍 955

创作成果简介 956

附:新诗、词、歌、赋选 957

附:散文三篇 969

第五节 演艺选秀 973

杨盛霞家庭演出队 973

“三香姐妹” 974

张淑芳 975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975

音像市场管理 975

娱乐行业管理 975

文艺演出管理 975

印刷业和书店管理 975

网吧管理 975

扫黄打非 976

第二章 报刊 广播 电视 电影 976

第一节 报刊发行 976

第二节 图书发行 976

发展简况 976

业务经营 976

第三节 广播事业 977

管理机构 977

广播工作 977

第四节 电视事业 977

电视事业的发展 977

电视宣传工作 978

有线电视收费 978

第五节 电影事业 978

第三章 档案与地方志 978

第一节 档案管理 978

管理机构 978

档案收藏 979

档案利用 980

基层档案管理 982

档案执法 986

基础设施建设 986

第二节 地方志 987

建国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