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食品污染源溯源技术概述 1
1.1 食品污染物溯源技术研究现状 1
1.1.1 污染源解析技术概念、方法及原理 1
1.1.2 污染源解析技术应用现状 2
1.2 茶叶、蔬菜、水稻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分析 4
1.2.1 茶叶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分析 4
1.2.2 蔬菜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分析 5
1.2.3 水稻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6
1.3 多介质环境中植源性食品重金属铅污染来源分析 6
1.3.1 茶叶铅污染来源分析 7
1.3.2 蔬菜、水稻重金属铅污染来源及途径 10
1.4 铅同位素溯源技术原理及研究进展 10
1.4.1 同位素溯源技术原理 10
1.4.2 同位素溯源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1.4.3 同位素技术在植物-土壤体系中的研究进展 14
第2章 茶叶铅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16
2.1 区域地质背景和样品的采集与加工 16
2.1.1 西湖龙井茶产区地质背景 16
2.1.2 祁门红茶产区地质背景 18
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19
2.2.1 茶园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19
2.2.2 茶叶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20
2.2.3 茶叶铅污染源样品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21
2.3 样品分析条件和实验方法 21
2.3.1 仪器和试剂 21
2.3.2 铅同位素分析检测 22
2.3.3 重金属含量分析检测 27
2.4 结果与分析 27
2.4.1 茶叶铅含量分析 27
2.4.2 茶园土壤铅含量分析 29
2.4.3 影响茶园土壤铅含量因素分析 32
2.4.4 影响茶叶铅含量的因素分析 35
2.4.5 茶园土壤同位素特征分析 39
2.4.6 茶叶铅同位素特征分析 43
2.4.7 茶叶铅可能来源的同位素特征分析 45
2.4.8 茶叶铅来源分析及其污染源贡献率计算方法 47
2.4.9 茶叶产地溯源及铅污染溯源体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49
2.5 讨论 49
2.5.1 西湖龙井茶叶及土壤铅含量变化 49
2.5.2 茶叶铅污染途径分析 50
2.5.3 基于铅同位素特征判别铅污染来源 50
2.5.4 基于铅同位素特征判别茶叶产地来源 51
2.6 小结 51
第3章 环江流域矿区水稻铅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53
3.1 环江流域环境地质背景 53
3.2 采样地点 54
3.3 材料与方法 56
3.3.1 试验材料 56
3.3.2 样品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 56
3.3.3 样品铅同位素特征含量分析方法 56
3.3.4 数据处理方法 56
3.4 结果与分析 57
3.4.1 种植环境及水稻重金属含量 57
3.4.2 种植环境及水稻同位素特征 66
3.4.3 环江流域矿山污染源重金属含量及铅同位素特征 71
3.4.4 水稻重金属污染来源途径分析 71
3.4.5 铅污染源对水稻铅污染贡献率的计算 76
3.5 讨论与小结 79
第4章 河北某矿区蔬菜铅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80
4.1 事件背景及采样点分布 80
4.1.1 事件背景 80
4.1.2 地点及采样点分布 81
4.2 样品采集及处理 81
4.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 81
4.2.2 饮用水及环境水样品采集和分析样品制备(GB/T 5750-2006) 82
4.2.3 蔬菜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样品制备(GB/T 8855-2008) 83
4.3 样品分析条件和试验方法 83
4.3.1 重金属含量分析方法 83
4.3.2 铅同位素分析方法 84
4.4 结果与分析 86
4.4.1 蔬菜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 86
4.4.2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 88
4.4.3 饮用水及灌溉用水的重金属污染分析 90
4.4.4 样品重金属含量与同位素特征分析 90
4.4.5 蔬菜中铅污染源贡献率分析 101
4.5 讨论与小结 104
4.5.1 从蔬菜铅富集系数对铅污染源的分析 104
4.5.2 从二元方程的计算结果对污染源进行推断 104
4.5.3 铅污染源及传输途径的分析 106
4.5.4 建议 106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107
5.1 讨论 107
5.1.1 利用影响植源性食品铅含量因素判别铅污染来源的可行性 107
5.1.2 利用铅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判别植源性食品铅污染来源的可行性 107
5.1.3 铅含量变化与铅同位素指纹特征结合判别污染物来源 108
5.1.4 污染源贡献率计算模型建立的条件和模型适用性 108
5.2 结论 110
参考文献 111
后记 118
作者简介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