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抑郁症和正常的抑郁 1
第二节 不同诊断系统对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比较 6
第三节 抑郁症分类的几种重要观点 10
第四节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16
第五节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 20
第六节 情绪认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 22
第二章 抑郁的情绪认知理论 28
第一节 消极自我图式模型 28
第二节 抑郁的无望感理论 31
第三节 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的新发展 34
第四节 抑郁的其他认知理论 38
第三章 抑郁症研究用情绪认知材料的建立 41
第一节 抑郁症研究用情绪词分类系统的初步建立 41
第二节 情绪障碍研究用面部表情系统的建立 46
第三节 国际情绪图片应答的性别差异研究 58
第四节 特殊情绪图片:异性恋大学生对性图片反应的性别差异 65
第四章 抑郁症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偏差 72
第一节 认知加工早期与注意偏差 72
第二节 认知加工后期与注意偏差 76
第三节 母亲患复发性抑郁症的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偏差 79
第四节 抑郁症与记忆加工偏差 80
第五节 抑郁症与理解加工偏差 82
第六节 抑郁症的抑制与认知控制 83
第七节 抑郁症的认知偏差与情绪调节策略 88
第五章 抑郁症的抑制损害及神经机制 94
第一节 抑郁个体的抑制功能 94
第二节 抑制加工的指标:负启动及其神经机制 97
第三节 情绪负启动任务下抑郁抑制障碍的ERP研究 100
第六章 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的认知损害及神经机制 120
第一节 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的认知损害 120
第二节 复发性抑郁缓解个体的认知抑制及神经机制 126
第七章 抑郁个体的记忆偏向及神经机制 153
第一节 抑郁个体记忆偏向的研究范式 153
第二节 抑郁个体记忆偏向的理论解释 163
第三节 抑郁症的内隐记忆特点及神经机制 165
第八章 抑郁症与影像学:现状与未来 183
第一节 抑郁症和杏仁核、前扣带回及背外侧前额皮层的关系 183
第二节 早发性抑郁的大脑结构改变 188
第三节 抑郁症神经机制的未来研究趋势 189
第九章 抑郁的认知行为治疗 193
第一节 负性自动思维的识别和挑战 193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比较 200
第三节 治疗的另一突破口:抑制的实验训练 204
第四节 一例心境恶劣的认知行为治疗个案 210
参考文献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