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 1
一、萌芽时期(1921年—1949年) 1
(一)黄埔军校的政治指导员 2
(二)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大学的政治指导员 2
(三)解放战争时期军事大学中的政治指导员 4
二、初创时期(1949年—1976年) 4
(一)过渡时期辅导员队伍的创立(1949年 1956年) 4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1956年—1966年) 7
(三)“文革”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停滞(1966年—1976年) 10
三、重建时期(1976年2004年) 11
(一)拔乱反正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恢复(1976年—1981年) 11
(二)全面改革开放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强化(1982年—1992年) 15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健全(1992年—2004年) 18
四、专业化、职业化时期(2004年至今) 21
(一)“16号文件”的颁布 21
(二)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创新 22
第二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 28
一、辅导员队伍的选配机制日益完善 29
(一)高标准选聘新进辅导员 29
(二)配足配齐辅导员队伍 30
(三)构建“矩阵式”配备模式 32
二、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业已形成 34
(一)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步入正轨 34
(二)辅导员学历和科研水平提升明显 41
(三)教书育人能力进一步提高 46
(四)国内外交流平台顺利搭建 48
三、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愈发成熟 49
(一)强化考核,提升队伍战斗力 49
(二)奖优评优,完善队伍激励机制 50
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机制更加明确 52
(一)“双线晋升”制度进一步完善 52
(二)校内外“立交桥”初见成效 56
第三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61
一、从政治高度出发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61
(一)高度重视源于党的优良传统 61
(二)高度重视成为根本推动力 63
二、围绕党和高校的中心任务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 66
(一)辅导员队伍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服务性 66
(二)围绕中心和增强服务是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 69
三、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74
(一)与时俱进是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 74
(二)与时俱进是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76
四、构建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79
(一)探索建设长效机制是一贯目标 79
(二)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方向 83
第四章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 86
一、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87
(一)全球化深入发展,意识形态交锋激烈 87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辅导员素质面临新挑战 88
(三)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培养要求发生改变 89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出”问题凸显 90
(一)“双重身份”遭遇现实尴尬 91
(二)“双线晋升”显露发展隐忧 98
第五章 辅导员队伍“再建设”的系统思考 105
一、政府层面: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106
(一)加强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 106
(二)加强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 108
二、高校层面:辅导员队伍发展由“小循环”到“内循环” 112
(一)统筹规划“双线晋升”制度 113
(二)建设学工系统的“小循环” 118
(三)打通高校系统的“内循环” 120
三、社会层面:实现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大循环” 121
(一)加强社会互动交流 122
(二)拓展社会发展空间 124
四、个人层面:明确辅导员多能一专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定位 127
(一)科学设计职能体系 128
(二)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129
(三)着力提升“专业化”水平 131
附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 135
参考文献 140
后记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