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家四子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英哲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2572069
  • 页数:8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尹文、公孙龙及其著作和思想学说的专著。对名家的概念、内部派别的划分、来龙去脉等都做了界定和叙述,分析了名家学派思想的主要特点以及学派的起源、勃兴、衰落和时代环境的关联,并对其历史地位做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

导论 名家学派概观 1

第一章“名家”界说 3

一、“名家”称谓的由来 3

二、“名家”概念的内涵 7

三、“名家”概念的外延 12

第二章 名家内部流派的划分 15

一、六分法和三分法值得商榷 15

二、合同异派与离坚白派的分法不妥 19

三、名家应分为主流派与非主流派 24

第三章 名家学派的来龙去脉 28

一、名家学派的起源 28

二、名家学派的勃兴 32

三、名家学派的衰亡 36

第四章 名家学派与社会大变革 40

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 40

二、名家学派的进步作用 45

三、名家学派的历史局限性 51

第五章 名家学派是名辩思潮的主力军 56

一、邓析开启了名辩思潮的先河 56

二、惠施拓宽了名辩思潮的视野 61

三、尹文提高了名辩思潮的水平 67

四、公孙龙把名辩思潮引向深入 72

第一编 邓析与《邓析子》 81

第一章 《邓析传略》考辨 83

一、邓析生年的推断 84

二、邓析并非“郑大夫” 86

三、邓析作《竹刑》的时间 88

四、邓析之死的真相 90

第二章 《邓析书录》作者考辨 93

一、《邓析书录》乃刘向所作 94

二、《邓析书录》不出于刘歆之手 96

三、《邓析书录》并非后人伪造 98

第三章 《邓析子》非伪书考辨 101

一、《邓析子》流传有序 101

二、《邓析子》并非伪造 108

三、《邓析子》亦非抄掇 117

四、《邓析子》虽真而残 131

第四章 邓析学说研究 138

一、科技知识 138

二、政治思想 141

三、名实理论 147

四、辩论艺术 154

五、两可之说 160

六、哲学观点 166

第五章 《邓析子》注译 176

无厚篇 176

转辞篇 196

附录一 古籍中有关邓析及其书和学说的记载 215

附录二 有关邓析及其书和学说研究的著作目录 240

第二编 惠施与辩者 245

第一章 惠施传略考辨 247

一、惠施的国籍 247

二、惠施的身世 248

三、惠施的生卒年 251

四、惠施的政治生涯 255

五、惠施的学术活动 260

第二章 惠施著作考辨 266

一、“其书五车”与《汲冢竹书》 266

二、《惠子》一篇并非《庄子·惠施篇》 269

三、“万物说”与《吕氏春秋·有始》 273

第三章 惠施思想新探 277

一、政治思想 277

二、科学思想 285

三、逻辑思想 293

四、哲学思想 300

五、思想渊源 308

六、社会基础 317

七、历史命运 325

第四章 辩者论题剖析 335

一、深邃的科学思想 336

二、超越常规的思路 340

第五章 其他辩者的名辩思想 346

一、兒说的名辩思想 346

二、田巴的名辩思想 349

三、桓团的名辩思想 352

四、毛公等人的名辩思想 355

第六章 《庄子·惠施篇》注译 358

附录一 古籍中有关惠施与辩者的记载 373

附录二 有关惠施与辩者研究的著作目录 402

第三编 尹文与《尹文子》 409

第一章 尹文及其书的真伪和学派归属之考辨 411

一、尹文本人的一些情况 411

二、《尹文子》虽残而真 419

三、《尹文子》并非伪书 425

四、《尹文子》应属名家 433

第二章 尹文学说的内容和特色 440

一、深刻的社会观念 440

二、进步的政治主张 446

三、系统的形名理论 452

四、朴素的哲学思想 459

五、兼综百家的特色 466

第三章 《尹文子》注译 472

尹文子序 472

大道上 475

大道下 515

第四章 《尹文子》佚文注译 535

佚文一 535

佚文二 536

佚文三 537

佚文四 538

佚文五 539

佚文六 539

佚文七 539

佚文八 540

佚文九 540

佚文十 540

佚文十一 541

佚文十二 541

佚文十三 542

佚文十四 542

佚文十五 543

佚文十六 543

佚文十七 543

佚文十八 544

附录一 古籍中有关尹文及其书和学说的记载 545

附录二 有关尹文及其书和学说研究的著作目录 559

第四编 公孙龙与《公孙龙子》 563

第一章 公孙龙传略考辨 565

一、先秦有两个公孙龙 565

二、公孙龙的名字、“国籍”和生卒年寿 572

三、公孙龙的主要经历 578

第二章 《公孙龙子》真伪考辨 585

一、全伪说论据薄弱 585

二、全真说漏洞不少 589

三、残真说比较合理 595

第三章 公孙龙的名辩论 600

一、政治倾向 600

二、科学基础 606

三、逻辑思想 610

四、哲学归属 621

五、思想渊源 634

六、历史命运 643

第四章 《公孙龙子》注译 649

迹府 649

白马论 656

指物论 662

通变论 665

坚白论 672

名实论 678

附录一 古籍中有关公孙龙与《公孙龙子》的记载 682

附录二 有关公孙龙与《公孙龙子》研究的著作目录 711

附论 名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723

第一章 名家与道家的关系 725

一、春秋后期的名道关系 725

二、黄老学派与名家的关系 729

三、名家与杨朱和庄子学派的关系 735

第二章 名家与儒家的关系 739

一、春秋后期名儒两家的对立 739

二、战国时期名儒两家的斗争 744

三、名儒两家的相互影响与扬弃 749

第三章 名家与墨家的关系 756

一、墨子与名家思想的关系 756

二、名家思想对后期墨家的影响 762

三、后期墨家对名家思想的批判 771

第四章 名家与法家的关系 778

一、邓析是法家学派的先驱 778

二、名法两家思想之异同 783

三、韩非对名家思想的吸取和批判 789

第五章 名家与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的关系 795

一、名家与纵横家的关系 795

二、名家与阴阳家的关系 801

三、名家与杂家的关系 804

参考文献 810

后记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