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成语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1
第一节 盲人摸象:困境和对策 1
一、盲人摸象:问题及原因 2
二、问题的解决之道——交流与重复 3
第二节 狐假虎威:相关性良好未必有成因联系 17
一、狐假虎威:问题、原因及对策 18
二、相关性简介 19
三、相关案例分析 21
第三节 曹冲称象:时空转换与化整为零 37
一、曹冲称象的启示:时空转换 37
二、曹冲称象的启示:化整为零 40
三、延伸阅读——2014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1题 42
第二章 成语中的天文知识 45
第一节 天高地厚: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45
一、天有多高 46
二、地有多厚 48
第二节 天旋地转:孰因孰果 50
一、天旋地转与天体周日视运动 51
二、延伸阅读——2013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地理部分第8—9题 53
第三节 黄道吉日:二十四节 气和黄道十二宫 54
一、太阳周年视运动 54
二、二十四节 气 55
三、黄道十二宫 56
四、黄道十三星座 57
第四节 夸父逐日:是日出而作还是日中而作 58
一、夸父逐日与太阳周日视运动 58
二、夸父逐日的可行性分析 59
第五节 立竿见影:立竿未必见影 63
一、立竿见影的条件分析 63
二、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64
三、延伸阅读——四组高考地理试题 65
第六节 来日方长:为何一日会变长 77
一、一日有多长 77
二、为何来日会变长 78
三、延伸阅读——1998年高考全国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卷第五题 80
第七节 寥若晨星:哪些晨星可见 81
一、何为星星 81
二、恒星的光度和亮度 82
三、为何早晨星星少 83
四、早晨能看到的星星有哪些 83
五、全天星座分布 84
第三章 成语中的地质知识 86
第一节 南辕北辙:距目的地是否一定越来越远 86
一、“南辕北辙”的可行性 87
二、相关案例分析 88
第二节 沧海桑田:沧海岂止变桑田 91
一、沧海桑田与海平面升降 91
二、沧海岂止变桑田:海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 96
三、沧海岂止变桑田:古特提斯海向青藏高原的演化 97
第三节 地动山摇:都是地震惹的祸 103
一、地震概述 104
二、地震的成因和类型 109
三、地震的分布 110
四、地震的危害 113
五、地震的应对 114
第四节 飞沙走石:粉尘的故事 120
一、“飞沙走石”的地理解读 121
二、特殊的“飞沙”:黄土 124
三、黄土高原 127
四、延伸阅读——两组高考安徽文综卷地理试题 128
第五节 愚公移山:人类已成为重要的地质营力 137
一、愚公所移之山:太行与王屋 138
二、人类已成为重要的地质营力 138
第四章 成语中的地貌知识 142
第一节 崇山峻岭:山在那里 142
一、“崇山峻岭”的标准 142
二、主要崇山峻岭 143
三、延伸阅读——三组高考安徽文综卷地理试题 149
第二节 如履平地:高原和平原的区别 153
一、何为平地 153
二、主要高原 153
三、主要平原 155
四、延伸阅读——三组高考地方卷地理试题 156
第五章 成语中的水文知识 159
第一节 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在哪里 159
一、确定河流源头的标准 160
二、相关案例分析 162
第二节 百川归海:水循环 174
一、“百川归海”的地理解读 174
二、延伸阅读——两组高考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 179
第三节 风平浪静:无风未必不起浪 181
一、“风平浪静”的地理解读 182
二、相关洋流知识 184
第六章 成语中的其他地理知识 188
第一节 风起云涌:坐看风起云涌 188
一、“风起云涌”的地理解读 189
二、延伸阅读——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8—10题 193
第二节 奇风异俗:奇在何处,因何而异 194
一、风俗缘何“奇”“异” 195
二、奇风异俗与环境 195
第三节 根深叶茂:“根深”方能“叶茂 199
一、缘何“根深”才能“叶茂” 199
二、“根深叶茂”的地理解读 200
第四节 精卫填海:如何科学填海 201
一、精卫填海的地理启示——海能填,地能造 202
二、现实中填海的功与过 203
三、科学填海,功在千秋 205
第五节 空穴来风:合理性分析 206
一、“风”从何来 207
二、“空穴来风”的地理因素 208
三、“风城”乌尔禾 208
第六节 竭泽而渔:科学地“竭”与长久地“渔” 209
一、短“渔”与长“渔” 209
二、延伸阅读——两道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 210
第七节 因地制宜:多维解读 212
一、“因地制宜”字字解 213
二、“因地制宜”面面观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