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 1
第二节 传染病的特征及临床特点 3
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其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 6
第四节 传染病对社会、经济和健康的影响 13
第五节 传染病的防治网络建设与防控策略 15
第二章 病原生物学、感染与免疫 19
第一节 病原体 19
第二节 感染与感染过程 31
第三节 抗感染免疫 33
第四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36
第五节 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诊断原则 39
第三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43
第一节 疾病的描述 43
第二节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 50
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52
第四节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58
第五节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59
第六节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60
第四章 传染病的筛检、诊断、治疗与转诊 62
第一节 传染病的筛检 62
第二节 传染病常见症状与体征 64
第三节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 82
第四节 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4
第五节 传染病的治疗 85
第六节 传染病的转诊与随访 87
第五章 传染病的药物治疗 88
第一节 非特异性治疗药物 88
第二节 常用抗微生物药物 92
第三节 中医中药治疗 109
第六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监控 111
第一节 管理传染源 111
第二节 切断传播途径 113
第三节 保护易感人群 117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管理 120
第五节 社区预防 127
第六节 流动人口的管理 128
第七节 疫情管理 130
第八节 救灾防病工作 131
第七章 呼吸道传染病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38
第三节 麻疹 146
第四节 百日咳 151
第五节 白喉 156
第六节 猩红热 160
第七节 肺结核 163
第八节 流行性感冒 169
第九节 流行性腮腺炎 172
第十节 风疹 176
第八章 肠道传染病 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182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 196
第四节 病毒性腹泻 202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206
第六节 霍乱 212
第七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219
第八节 伤寒和副伤寒 225
第九节 阿米巴病 232
第十节 棘球蚴病 239
第九章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45
第一节 概述 245
第二节 鼠疫 246
第三节 疟疾 251
第四节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259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64
第六节 黑热病 271
第七节 登革热 275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279
第九节 丝虫病 291
第十章 体表传染病 297
第一节 概述 297
第二节 狂犬病 298
第三节 新生儿破伤风 300
第四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302
第五节 炭疽 304
第六节 麻风 306
第七节 布氏杆菌病 312
第八节 钩端螺旋体病 317
第九节 血吸虫病 324
第十一章 性传播疾病 332
第一节 概述 332
第二节 艾滋病 334
第三节 淋病 343
第四节 梅毒 349
第五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356
第六节 尖锐湿疣 360
第七节 生殖器疱疹 362
第八节 性病淋巴肉芽肿 363
第九节 软下疳 364
第十二章 几种新出现的传染病 367
第一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67
第二节 禽流感病 378
第三节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O157-H7 381
第四节 莱姆病 384
第五节 军团菌病 388
第六节 西尼罗病毒病(西尼罗热) 391
第七节 埃博拉出血热 394
第八节 朊毒体病 397
第十三章 传染病防治中的心理学和伦理学问题 402
第一节 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干预技术 402
第二节 传染性疾病防治中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 408
第三节 常见心理疾病及预防 412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中的伦理学问题 417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419
附录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425
附录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31
附录四: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办法目录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