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论证篇 2
中国共产党在西湖会议上具有党内联合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2
第二次国共合作长期持续析疑 6
毛泽东成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历史启示 14
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观论析 22
论“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转变的转折点 27
对首次国共合作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34
“九月来信”也是周恩来自身对中国革命特征的正确分析 40
论首次国共合作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48
延安时期毛泽东凝聚人心的几个层面 56
中国共产党与我国近代发展理论传承论析 62
浅析我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自我调节 70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思想刍议 76
论“一战”,时期共产党人与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82
陈独秀在国共合作形式上的烦恼 93
张学良抗日主张与行动中几个关节点评析 100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研究三议 106
关于第二条战线问题研究的思索 112
以和谐理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19
1937:南京守弃? 124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研究的思考 130
特殊国情与特色道路 138
试论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演变 144
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150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统一战线 157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国际环境的再觅踪 164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71
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79
鲍罗廷功过刍议 184
寇深祸亟,敢赋同仇 191
辨析立理篇 204
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思想状祝之分析 204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并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211
再议我国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系统化理论化之标志 216
首次国共合作前国共两党关系研究概述 222
“粤逆”也是蒋介石“安内”的对象 226
北伐是谁最早提出来的? 231
第二条战线研究两议 236
对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表述的辨正 241
王新亚对毛泽东确定队伍上井冈山起了一定作用 246
西安事变发生原因还应有社会心理方面 248
在沈阳主持东北战局的陈诚 252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256
教学探讨篇 260
学生“两课”知识储备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60
关注实际效果,提高“两课”教学质量 26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育人再议 271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整合教学论析 276
选定演进事例,展现一脉相承 280
“思政课”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路径及作用 284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试教育功能刍议 288
周恩来“以事证理”的语言艺术 294
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政课”教改中的两个关系 297
合理配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大资源 303
“激活”课堂 惠及学生 308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融入人文知识教育述论 3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方法浅析 317
单元教学与学生智能培养 321
出版研究篇 326
形成出版人才合理配置模式探析 326
高校本科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再议 331
激励机制——出版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337
中国参与国际出版竞争 342
出版教学应宽口径、多方向 347
出版与和谐社会之关系研究 349
出版人才评估中应把握的几个关系 369
中国共产党出版事业的初期 375
中国共产党出版史探赜:抗战时期 383
中国共产党出版史探赜:建国初期 391
图书发行渠道创新探赜 398
我国传统文化出版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407
附录 415
孟庆春公开出版的主要著作书目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