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施氏“复风格”的形成、发展与成因初探 1
第一节 施氏“复风格”的形成 1
第二节 施氏“复风格”的不同发展阶段 7
第三节 施氏“复风格”成因初探 12
第二章 施氏“复风格”的实现途径 19
第一节 引用原则的体现 19
第二节 暗示原则的体现 27
第三章 主题写作技术与和声技法研究 45
第一节 主题写作技术 45
第二节 和声技法研究 55
第四章 复调技法研究 69
第一节 对比复调技法 69
第二节 模仿复调技法 74
第三节 微复调技法与音层复调技法 81
第五章 管弦乐技法研究 88
第一节 交响曲的乐队编制 88
第二节 特色乐器与非常规演奏法的表现意义 97
第三节 乐队织体特点 102
第四节 角色化与室内化配器构思 110
第六章 曲式结构研究 114
第一节 多样化的曲式划分依据 115
第二节 独特的展开手法与再现手法 120
第三节 交响曲中的主要曲式类型 127
第七章 《第一交响曲》的创作技法研究 137
第一节 《第一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概况 137
第二节 引用素材的象征意义及其结构方式(复风格手法) 140
第三节 音高组织技术与主要配器技术 150
第四节 曲式结构特点 179
第五节 小结 185
第八章 《第二交响曲》的创作技法研究 188
第一节 《第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概况 188
第二节 Ⅰ-慈悲经(Kyrie) 189
第三节 Ⅱ-荣耀经(Gloria) 197
第四节 Ⅲ-信经(Credo) 205
第五节 Ⅳ-十字架(Crucifixus) 210
第六节 Ⅴ-圣哉经(Sanctus) 219
第七节 Ⅵ-羔羊经(Agnus Dei) 224
第八节 小结——交响与弥撒之互融 232
第九章 《第五交响曲》的创作技法研究 236
第一节 创作背景与乐队编制 236
第二节 第一乐章的创作技法研究 239
第三节 第二乐章的创作技法研究 246
第四节 第三乐章的创作技法研究 253
第五节 第四乐章的创作技法研究 266
第六节 小结 270
结论 273
第一节 施尼特凯与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的继承关系 273
第二节 施尼特凯对交响曲体裁的贡献 279
参考文献 284
附录 289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