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区域地理 1
区域 1
区域空间定位 1
区域特征 2
区域差异 3
区域地理学习 4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6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 7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7
地球仪 7
经纬线和经纬度 7
经纬网 9
第二章 地图 12
地图的概念 12
地图的三要素 12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3
等高线地形图 13
地形剖面图 16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18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19
3.1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9
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9
陆地 19
七大洲 20
四大洋 23
3.2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24
海陆变迁 24
火山、地震带 24
海底地形 25
第四章 气候与自然带 26
4.1世界的气温与降水 26
气温 26
降水 28
4.2世界的气候与自然带 31
天气和气候 31
气压、风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31
气候 33
世界的自然景观 37
第五章 世界的自然资源 40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40
世界自然资源概况 40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43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44
第六章 居民与聚落 45
6.1 世界的居民 45
世界人口的增长 45
世界人口的分布 46
世界人口问题 47
人种 48
宗教 49
世界的语言 49
6.2 聚落的发展变化 50
聚落 50
聚落与环境 50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51
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52
第七章 世界区域划分 53
国家和地区 53
领土与国界 53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54
国际合作 56
世界区域划分 56
世界区域地理学习能力要求 57
第八章 亚洲 58
8.1 亚洲概述 58
日出之地 58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58
人口、经济与发展 59
8.2 东亚 60
位置与范围 60
地形 60
气候 61
居民与经济 63
朝鲜半岛 64
日本 65
8.3 东南亚 68
位置与范围 68
地形与河流 69
气候 71
居民与城市 71
经济 72
区域合作与开发 74
新加坡 76
印度尼西亚 77
8.4 南亚 78
位置和范围 78
民族和宗教 79
地形与河流 79
气候 80
南亚的水旱灾害 82
印度 82
巴基斯坦 85
克什米尔问题 85
8.5 中亚 86
位置与范围 86
地形与河湖 88
气候与植被 89
居民与经济 90
哈萨克斯坦 91
上海合作组织 92
第九章 非洲 93
9.1 非洲概述 93
位置和范围 93
高原大陆 94
热带大陆 95
撒哈拉沙漠 95
索马里半岛 95
“天然动物园” 96
“高”“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 96
9.2 西亚和北非 97
位置和范围 97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98
地形 99
气候与河流 100
世界石油宝库和最大的磷矿库 101
经济 101
西亚是西方国家激烈争夺的重点地区 102
巴勒斯坦地区 102
沙特阿拉伯 103
埃及 103
9.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05
撒哈拉以南 105
地形与河流 106
气候 107
经济 108
坦赞铁路 109
南非 110
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比较 111
第十章 欧洲 112
10.1 欧洲概述 112
亚欧大陆的“半岛” 112
平原广阔的大洲 113
地质作用 114
洋流和海水盐度 115
气候 115
河湖 116
欧洲联盟 117
10.2 欧洲西部 117
位置和范围 117
地形 117
气候 118
河湖 119
经济 120
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西方文化 122
国家和居民 122
英国 123
法国 124
德国 127
意大利 129
荷兰 130
10.3 欧洲东部和北亚 131
位置和范围 131
乌克兰 131
俄罗斯 132
苏联和独联体 139
第十一章 北美洲 141
11.1 北美洲概述 141
位置和范围 141
人口与宗教 141
地形 142
河流和湖泊 143
地质构造 144
气候 145
洋流 147
中美地峡 147
自然资源 149
北美自由贸易区 149
11.2 美国 150
位置和领土组成 150
人口与文化 151
世界农业大国 151
世界工业强国 152
美国对世界的影响 154
11.3 加拿大和墨西哥 156
加拿大 156
墨西哥 157
第十二章 南美洲 159
12.1 南美洲概述 159
位置与范围 159
人口与文化 159
地形 160
亚马孙河 161
洋流 162
气候 162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64
自然资源 165
经济 166
12.2 南美洲国家 167
巴西 167
智利 172
阿根廷 173
第十三章 大洋洲 175
概述 175
澳大利亚 177
第十四章 两极地区 183
南极洲 183
北极地区 187
极点地区的时区与太阳高度 188
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 188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191
第十五章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92
15.1 中国的疆域 192
位置 192
我国的疆域 192
我国濒临的海洋 193
陆界和邻国 194
15.2 中国的行政区 195
三级行政区 195
省级行政单位 195
省级行政区的记忆窍门 196
第十六章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98
16.1 中国的人口 198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98
人口分布不平均 198
中国人口的增长 199
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 200
中国的城市化 201
16.2 中国的民族 202
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202
民族的分布 202
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02
节日与宗教 202
华人与华侨 203
第十七章 中国的地形 204
17.1 地形概况 204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04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05
学习地形知识的重要性 206
17.2 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206
主要山脉 206
主要地形区 208
绿洲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210
新疆的地形分布特点 211
17.3 中国的地质灾害 211
地震 211
火山 212
泥石流 213
滑坡和崩塌 214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215
第十八章 中国的气候 216
18.1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216
气温分布特点 216
温度带 218
18.2 降水和干湿地区 219
季风 219
降水的分布 220
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 223
我国各地干湿季节变化 224
干湿地区 224
18.3 气候特征 225
主要气候类型 225
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6
西亚和北非与长江以南地区的气候和景观比较 226
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226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227
二十四节气 227
18.4 气象灾害 227
寒潮 227
台风 229
水旱灾害 229
沙尘暴 231
第十九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232
19.1 河流概况 232
内流区和外流区 232
河流的水文特征 232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的影响 234
水系形状和水灾 235
珠江 236
京杭大运河 236
我国重要的国际性河流 237
部分重要外流河 237
三江并流 239
19.2 中国的湖泊 239
湖泊的作用及分类 239
我国湖泊的分布 240
我国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240
部分主要湖泊 241
19.3 长江 242
长江概况 242
长江各河段的名称 243
长江的水文特征 243
长江巨大的水能 243
长江的防洪 244
黄金水道 245
19.4 黄河 246
黄河概况 246
黄河的水文特征 246
“母亲河”的奉献 247
中国的忧患 247
开发和根治黄河 248
第二十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250
20.1 自然资源概况 250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50
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数量特征 250
20.2 土地资源 251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51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的原因 252
耕地和草地的分布规律 252
主要林区 252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52
20.3 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253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 253
河流径流量 253
我国水资源的特征 254
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55
跨流域调水 255
中国的水能资源 257
20.4 矿产资源 259
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国情 259
煤炭资源 259
石油和天然气 260
铁矿资源 262
有色金属资源和非金属矿产 26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263
20.5 海洋资源 264
我国的海域 264
中国的海洋水文 265
海洋水产与主要渔场 266
主要的海洋矿物资源 267
海洋空间资源 268
海洋资源的保护 268
海洋领土安全形势严峻 269
第二十一章 中国的农业 271
21.1 种植业 271
民以食为天 271
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271
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 272
主要商品性农业基地 272
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274
21.2 林业、牧业和渔业 275
林业 275
畜牧业 276
水产业 276
21.3 农业的发展 277
我国农业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77
农业开发潜力 277
稳定农业生产,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279
第二十二章 中国的工业 280
工业概述 280
我国工业的分布 281
四大工业基地 282
主要工业地带 283
我国工业存在的问题 28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85
第二十三章 交通运输业 286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286
铁路运输 287
公路 289
航空运输 290
水上运输 290
物流 292
第二十四章 商业和旅游业 293
商业 293
中国的旅游业 294
第二十五章 中国分区 298
25.1 四大区域的划分 298
划分依据 298
四大地区概况 298
25.2 北方地区 300
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00
农业 301
资源和工业 304
铁路运输 305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305
首都北京 307
首都经济圈 309
环渤海经济圈 311
25.3 南方地区 311
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11
农业 312
资源与工业 313
便利的水陆交通 314
生态环境及治理 315
长江流域地区 316
珠江三角洲 321
港澳台地区 325
25.4 西北地区 329
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29
农业 330
坎儿井 331
矿产与工业 332
城市与基础建设 332
生态环境问题 333
25.5 青藏地区 335
“高”“寒”的自然特征 335
农业 337
能源和矿产 338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38
保护三江源 339
第二十六章 区域差异与发展 340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340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