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环境 1
小说的叙述角 10
形象思维过程中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7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读后 28
资本主义生产同艺术和诗歌的敌对性 35
“非自觉性”与艺术规律 43
形式情绪初议 57
封建礼教与小说艺术的敌对性——蒲松龄与纪昀对艺术思维的不同认识 67
批评家的困惑和文学批评的出路——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 74
建设“圆形”的文学批评 82
中国文学批评的解码方式 95
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105
文学理论基础的广泛性与本土性问题 114
中西文学理论对话中概念的可对应性问题 122
读明清话本集序文札记 128
胡应麟的小说理论 135
“剪灯二种”与明初文人以文为戏的小说观 142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150
兴论新释 16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 171
中国古人对文学的几种基本态度 180
“吾省吾”与“吾丧我”——两种艺术心理活动路径 187
陶渊明的人文生态观 197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发展迟滞原因之探讨 203
论诗体小说《长恨歌》 213
脂砚斋参与《红楼梦》写作一证 220
追韩信与回故乡 223
烦恼的职业 227
《山里人山外人》序 231
刘醒龙的“新感觉” 233
评论者如是说——致方方 237
邓一光《红色贝雷帽》序 240
陈应松的遇合 242
向历史题材文艺要求什么 244
“金黄鹤文丛”序言 252
“新时期湖北文学大系”总序 257
“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丛书”总序 260
在海峡两岸历史文学研讨会上作的学术总结 262
在美国诗歌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64
附录1 王先霈著作目录 266
附录2 王先霈单篇作品简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