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1
第一节偏头痛 2
一、偏头痛的发病原因 2
二、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5
三、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9
四、偏头痛的分类 10
五、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1
六、鉴别诊断 23
七、偏头痛的治疗 28
第二节 紧张型头痛 31
一、紧张型头痛的发病原因 31
二、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 32
三、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表现 37
四、紧张型头痛的分类 38
五、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 39
六、紧张型头痛的药物治疗 41
第二章 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 45
第一节 头痛的病因 45
一、六淫致痛 45
二、七情致痛 47
三、饮食致痛 48
四、劳倦致痛 48
第二节 头痛的病机 49
一、不通则痛 49
二、不荣则痛 50
第三节 头痛的治疗大法 50
一、祛风止痛法 50
二、温经止痛法 51
三、除湿止痛法 51
四、清热止痛法 51
五、通下止痛法 51
六、理气止痛法 51
七、活血止痛法 52
八、祛痰止痛法 52
九、补虚止痛法 52
十、消食止痛法 52
第三章 头痛的常用中药 53
第一节 祛风止痛药 53
一、麻黄 53
二、紫苏叶 54
三、荆芥 55
四、防风 56
五、生姜 57
六、羌活 58
七、白芷 59
八、藁本 60
九、薄荷 61
十、牛蒡子 62
十一、桑叶 63
十二、菊花 64
十三、柴胡 65
十四、升麻 66
十五、葛根 67
十六、蝉蜕 68
十七、独活 69
十八、秦艽 70
十九、威灵仙 71
二十、木瓜 71
二十一、豨莶草 72
二十二、络石藤 73
二十三、乌梢蛇 74
二十四、天麻 74
二十五、钩藤 75
二十六、石决明 76
二十七、地龙 77
二十八、白蒺藜 78
二十九、全蝎 79
三十、僵蚕 80
三十一、蜈蚣 80
三十二、白附子 81
第二节 泻火止痛药 82
一、石膏 82
二、知母 83
三、栀子 84
四、龙胆草 85
五、夏枯草 87
六、黄连 87
七、黄芩 88
八、黄柏 90
九、金银花 91
十、连翘 91
十一、蒲公英 92
第三节 化痰除湿止痛药 93
一、半夏 93
二、瓜萎 95
三、川贝母 96
四、桔梗 96
五、杏仁 97
第四节 散寒止痛药 98
一、桂枝 98
二、附子 99
三、肉桂 101
四、干姜 102
五、吴茱萸 102
六、高良姜 104
第五节 通下止痛药 104
一、大黄 104
二、芒硝 106
三、火麻仁 106
四、郁李仁 107
第六节 消导止痛药 108
一、山楂 108
二、神曲 109
三、麦芽 109
四、鸡内金 110
五、槟榔 111
第七节 除湿止痛药 112
一、藿香 112
二、佩兰 113
三、白豆寇 113
四、砂仁 114
五、草果 115
六、苍术 116
七、茯苓 117
八、猪苓 118
九、薏苡仁 119
十、泽泻 120
十一、车前子 121
十二、滑石 122
十三、海金沙 123
十四、金钱草 123
十五、扁蓄 124
十六、瞿麦 125
十七、白茅根 126
第八节 行气止痛药 127
一、陈皮 127
二、青皮 128
三、枳实 129
四、厚朴 129
五、木香 130
六、香附 131
七、大腹皮 132
八、川楝子 132
九、佛手 133
十、延胡索 134
十一、薤白 135
十二、苏子 136
十三、郁金 136
十四、乌药 137
十五、旋覆花 138
十六、代赭石 139
第九节 活血化瘀止痛药 140
一、川芎 140
二、丹参 141
三、红花 142
四、桃仁 143
五、益母草 143
六、牡丹皮 144
七、三棱 145
八、莪术 146
九、乳香 147
十、牛膝 148
十一、五灵脂 149
第十节 补虚止痛药 150
一、人参 150
二、黄芪 151
三、白术 152
四、山药 153
五、甘草 154
六、当归 155
七、熟地黄 156
八、何首乌 157
九、夜交藤 158
十、白芍 159
十一、阿胶 160
十二、生地黄 161
十三、鸡血藤 162
十四、北沙参 163
十五、麦门冬 163
十六、天门冬 164
十七、石斛 165
十八、枸杞子 166
十九、旱莲草 166
二十、女贞子 167
二十一、龟板 168
二十二、鳖甲 169
二十三、鹿茸 170
二十四、巴戟天 171
二十五、肉苁蓉 172
二十六、仙茅 173
二十七、淫羊藿 174
二十八、杜仲 174
二十九、续断 175
三十、补骨脂 176
三十一、菟丝子 177
三十二、五味子 178
三十三、山茱萸 179
三十四、玄参 179
第十一节 安神止痛药 180
一、龙骨 180
二、牡蛎 181
三、琥珀 182
四、磁石 183
五、酸枣仁 184
六、远志 184
七、柏子仁 185
八、合欢皮 186
九、石菖蒲 187
第四章 头痛的辨证论治 188
第一节 辩证要点及治则 188
一、辨证要点 188
二、治疗原则 189
第二节 证治分类 189
一、外感头痛 189
二、内伤头痛 192
第五章 治疗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的验方 199
第一节 偏头痛 199
一、风寒夹瘀证 199
二、风热证 202
三、气滞血瘀证 204
四、风痰夹瘀证 207
五、风瘀阻络证 211
六、痰瘀阻窍证 219
七、瘀血阻滞证 220
八、肝气郁结证 225
九、肝风痰瘀证 230
十、肝经风热(火)证 234
十一、气(血)虚证 238
第二节 紧张型头痛 240
一、肝气郁滞证 240
二、肝火上炎证 241
三、痰浊阻滞证 242
四、风邪阻络证 244
第六章 名医论头痛及头痛治验 245
第一节 名医论头痛 245
一、李东垣论头痛 245
二、王好古论头痛 251
三、朱丹溪论头痛 251
四、张景岳论头痛 252
五、何梦瑶论头痛 253
六、尤怡论头痛 256
七、汪蕴谷论头痛 258
八、李寿山论头痛 259
第二节 名医头痛治验 261
一、罗谦甫头痛验案 261
二、周慎斋头痛验案 262
三、徐镛头痛验案 263
四、丁甘仁头痛验案 264
五、胡翘武头痛验案 267
参考文献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