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里村大事记 3
第一章 建置 15
一、建置沿革 15
二、行政区划 1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18
一、地理位置 18
二、山脉 18
三、溪流 19
四、气候 19
五、自然灾害 20
第三章 姓氏人口 22
一、姓氏溯源 22
二、大里氏族源流状况 26
三、人口 29
四、家庭结构 31
五、计划生育 31
第四章 村区建设 33
一、住宅建设 33
二、给水排水 34
三、照明 34
四、环境保护 34
五、健身设施 35
六、通信 35
七、远景规划 35
第五章 经济史略 37
一、土地私有制 37
二、土地改革 37
三、互助合作 38
四、生产承包责任制 39
第六章 农业 40
一、耕地 40
二、种植业 42
三、养殖业 44
四、农业科技 48
五、农用机具 51
第七章 山林 53
一、山林旧貌 53
二、山林的衰败 53
三、山林恢复 53
第八章 水利 56
第九章 工业 57
一、村办工业 58
二、民营企业 58
三、造纸业 61
第十章 商贸服务业 64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 71
一、农村养老保险 71
二、农村医疗保险 71
第十二章 教育 73
一、学龄前教育 73
二、私塾与小学 74
三、中学 77
第十三章 文化活动 84
一、戏剧 84
二、广播电视 85
第十四章 医疗保健 87
第十五章 交通运输 89
一、古道 89
二、公路 90
第十六章 村风民俗 92
一、古今村风 92
二、民间习俗 94
三、农谚俗语 97
四、宗教信仰 106
第十七章 名胜古迹及古建筑物 108
一、王氏宗祠(老祠堂) 108
二、王氏家庙(新祠堂) 108
三、孝姑岭山麓 109
四、狮子岩山麓 110
五、郎官第 113
六、神堂 113
七、匾额 114
八、银杏古树 116
九、寅饯桥 116
十、寅宾桥 118
十一、五美桥 119
十二、三星桥(下金桥) 120
十三、衍村桥(廊桥) 120
十四、蛙蟆岩 121
十五、一村五潭 121
十六、荷花塘 122
十七、孝姑岭与状元岭 122
十八、上峡江与下峡江 123
十九、硖石门 123
第十八章 组织活动 125
一、共产党组织 125
二、国民党组织 126
三、行政组织 126
四、军事组织 128
五、共青团 133
第十九章 群众团体 134
一、农民协会 134
二、妇女联合会 134
三、青少年组织 135
四、老年协会 135
第二十章 人物 138
一、黄公(约前255—前175) 138
二、王羲之(303—361) 140
三、王孟?(1448—1529) 142
四、王锡桐(1860—?) 143
五、王国荣(1561—1618) 152
六、王士术(1679—1741) 152
七、王朝卫(1842—1912) 152
八、王锡杜 153
九、陈茂英(1860—1939) 153
十、华诤禅师(1860—1898) 154
十一、王朝陈(1867—1940) 154
十二、王任优(1886—1904) 154
十三、王朝汰(1904—1948) 155
十四、道明师太 155
十五、王常来 155
十六、王锡良(1918—) 156
十七、王爱国(1948—) 156
十八、孙垂裳(1864—?) 156
十九、王任叔(1901—1972) 156
二十、王艾村(1921—) 157
附 名录 157
附录一 报刊文选 165
黄公何时魂归故里 165
大里造纸 166
1943年1月3日的黑色记忆——武装土匪在大里的作乱纪实 168
反帝首领王锡桐 169
寅钱桥 173
附录二 诗词辑录 176
一、颂王锡桐 176
二、大里八景 179
三、王任俊诗词辑录 185
四、其他 194
附录三 村规民约 196
附录四 祖训 198
附录五 大里村现存宗谱目录 200
附录六 硖石门与大里的由来 201
附录七 大里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203
附录八 《大里村志》出版资助名录 208
后记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