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时代和在上海工作的七年 1
(一)我的家乡 1
(二)我的家庭 2
(三)小学阶段——内乡县杨集镇高级小学 3
(四)中学阶段——河南省开封初级中学和开封高级中学 6
(五)进入同济大学 12
(六)沈崇事件对我的影响 15
(七)参加“一·二九”运动 16
(八)加入上海地下党组织 18
(九)国民党政府的大逮捕 22
(十)迎接解放 26
(十一)担任中共同济大学党总支书记 28
(十二)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 30
(十三)到虹口区委宣传部工作 31
(十四)参与镇压反革命运动 33
(十五)参加“三反”、“五反”运动 34
(十六)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 36
(十七)从虹口区委到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37
二、初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十年 43
(一)走进中国人民大学 43
(二)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 44
(三)留校任教 49
(四)初建伦理学教研室时的教学与研究 50
(五)1962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简编本的编写 52
(六)《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的编写 53
(七)参加周扬主持的关于人道主义的编写组 56
(八)中苏大论战及其以后的理论战线 57
(九)卷入一场大批判的风暴 58
(十)周扬及其代理人给我拟定的错误 62
(十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任命及被撤销的经过 64
(十二)深入基层锻炼和接受教育 65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 68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文化大革命”前夕 68
(二)《五一六通知》和红卫兵的兴起 70
(三)中国人民大学的红卫兵及其两大派别 72
(四)携妻带子一百天“大逃难” 75
(五)被批斗 77
(六)遭受突然袭击 79
(七)“大批判”的年代究竟能做些什么? 80
(八)到江西余江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82
(九)干校第一次劳动考验和神奇的针灸疗效 84
(十)住进“水晶宫”中打红石 87
(十一)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和陈秋梅的自杀 89
(十二)回到北京参与编撰《新华词典》 91
(十三)成为“洪广思”的一员 92
(十四)为地下党员杨峻岳平反的电报 94
(十五)对我的审查结论的纠正和补充 96
四、学术研究的春天 99
(一)编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 99
(二)全国伦理学会的成立 101
(三)开办全国性伦理学学习班 102
(四)从讲师到博士生导师 104
(五)一系列伦理学专业著作的编写和出版 106
(六)对当时道德问题的认识 111
(七)新形势、新情况和《伦理学》一书的出版 116
(八)开展科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伦理学基地的建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117
(九)担任哲学系系主任工作的一段回忆 118
(十)1985年开始的副校长工作 126
(十一)陪同袁宝华校长访问莱比锡大学 129
五、对外交往与两岸学术交流 133
(一)访问苏联的一些情况 133
(二)组织翻译《西方伦理学简史》 143
(三)参加日本“阳光文明国际会议” 145
(四)参加韩国“孝与未来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 151
(五)同苏联伦理学教授季塔连科的交往 154
(六)邀请斯卡尔任斯卡娅来中国访问 158
(七)对台湾的学术访问 162
(八)招收伦理学第一个外国博士生 177
六、从学术研究到建言献策 179
(一)两部教材和两部大型工具书 179
(二)《中国传统道德》的编写 184
(三)《中国革命道德》的编写 187
(四)在中南海讲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政治统治” 188
(五)在中宣部会议上对几个重要提法的建议 195
(六)在中南海向中央提出坚持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197
(七)担任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年的一些体会 201
(八)《道德建设论》获“五个一工程奖” 204
七、人生七十古来稀 206
(一)70岁老人还能否掌握计算机的运用? 206
(二)第二次赴台访问 207
(三)第二届海峡两岸伦理学学术讨论会 213
(四)第一届中英学术讨论会(北京) 215
(五)第二届中英学术讨论会(伦敦) 216
(六)我的几部著作 220
(七)参与编写“马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29
(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并被授予“金牌” 233
(九)第二部《罗国杰自选集》 235
(十)完成特别委托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36
(十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小结 242
(十二)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中国伦理思想史” 245
(十三)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53
(十四)对伦理学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历程的回顾 254
(十五)我的伦理思想的初步概括 257
八、业余爱好和晚年感想 268
(一)离休后的考虑 268
(二)我对专业书籍的收藏及其感想 271
(三)我的书法和对砚台的收藏 277
(四)晚年同疾病的斗争 279
(五)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286
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93
(一)我的态度 293
(二)2010年后我的工作计划 295
(三)尚未完成和需要出版、修订的书稿 302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