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 1
我之节烈观 2
随感录二十五 10
随感录三十五 13
随感录三十六 15
随感录三十八 17
1919年 21
随感录三十九 22
随感录四十 25
随感录四十一 28
随感录四十三 31
随感录四十八 33
随感录四十九 35
随感录五十四 37
随感录五十六 “来了” 39
随感录五十七 现在的屠杀者 41
随感录五十九 “圣武” 43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46
随感录六十一 不满 56
随感录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58
随感录六十六 生命的路 59
1922年 61
估《学衡》 62
无题 66
所谓“国学” 68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 70
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72
1923年 74
关于《小说世界》 75
娜拉走后怎样 77
1924年 83
未有天才之前 84
论雷峰塔的倒掉 88
说胡须 90
论照相之类 95
1925年 101
咬文嚼字(一) 102
忽然想到(一) 103
忽然想到(二) 105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107
看镜有感 111
咬文嚼字(二) 114
青年必读书 115
忽然想到(三) 117
忽然想到(四) 119
论辩的魂灵 121
通讯(致徐旭生一) 123
牺牲谟 125
战士和苍蝇 129
通讯(致徐旭生二) 131
夏三虫 134
忽然想到(五) 136
忽然想到(六) 138
春末闲谈 140
灯下漫笔 144
杂感 150
北京通信 153
忽然想到(七) 156
导师 158
长城 160
忽然想到(九) 161
“碰壁”之后 163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 168
忽然想到(十) 171
杂忆 174
忽然想到(十一) 180
补白 185
论“他妈的!” 192
论睁了眼看 195
女校长的男女的梦 199
答KS君 201
《热风》题记 203
十四年的“读经” 205
评心雕龙 208
并非闲话(三) 210
坚壁清野主义 215
寡妇主义 218
这个与那个(一)——读经与读史 222
这个与那个(二)——捧与挖 224
我观北大 226
这个与那个(三)——最先与最后 228
这个与那个(四)——流产与断种 230
碎话 232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35
《华盖集》题记 242
1926年 245
学界的三魂 246
一点比喻 249
我还不能“带住” 252
送灶日漫笔 255
谈皇帝 258
无花的蔷薇 260
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 264
无花的蔷薇之二 266
“死地” 270
可惨与可笑 272
记念刘和珍君 274
空谈 279
再来一次 282
记谈话 285
《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 289
厦门通信 290
厦门通信(二) 292
写在《坟》后面 294
《阿Q正传》的成因 299
1927年 305
《绛洞花主》小引 306
无声的中国 308
老调子已经唱完 313
黄花节的杂感 319
略论中国人的脸 321
革命时代的文学 324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330
读书杂谈 333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338
通信 350
答有恒先生 354
反“漫谈” 359
可恶罪 362
扣丝杂感 363
怎么写(夜记之一) 369
小杂感 375
革命文学 379
关于知识阶级 381
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 387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389
文学和出汗 395
谈所谓“大内档案” 397
1928年 402
“醉眼”中的朦胧 403
文艺与革命 408
扁 411
太平歌诀 412
铲共大观 414
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 416
文学的阶级性 420
敬贺新禧 422
1929年 423
革命军马前卒”和“落伍者” 424
《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425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427
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 431
柔石作《二月》小引 434
流氓的变迁 436
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 438
书籍和财色 440
我和《语丝》的始终 442
1930年 449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450
文艺的大众化 464
习惯与改革 466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468
对于左冀作家联盟的意见 471
我们要批评家 475
1931年 477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478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480
上海文艺之一瞥 484
以脚报国 493
沉滓的泛起 495
新的“女将” 497
宣传与做戏 499
“友邦惊诧”论 501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 503
答北斗杂志社问 507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 509
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 511
1932年 513
《三闲集》序言 514
《二心集》序言 517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520
今春的两种感想 522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525
《自选集》自序 528
祝中俄文字之交 533
1933年 538
听说梦 539
逃的辩护 543
观斗 545
论“赴难”和“逃难” 547
崇实 551
电的利弊 553
航空救国三愿 555
为了忘却的记念 557
战略关系 565
《萧伯纳在上海》序 567
从讽刺到幽默 570
从幽默到正经 572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574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578
文学上的折扣 581
“光明所到……” 583
文摊秘诀十条 585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586
文人无文 588
现代史 590
推背图 592
《杀错了人》异议 594
中国人的生命圈 596
“以夷制夷” 598
言论自由的界限 601
文章与题目 604
新药 606
“多难之月” 608
不负责任的坦克车 610
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 612
“有名无实”的反驳 614
不求甚解 616
《守常全集》题记 618
谈金圣叹 621
经验 623
谚语 625
二丑艺术 627
偶成 629
“抄靶子” 631
谈蝙蝠 633
“吃白相饭” 635
华德焚书异同论 637
我谈“堕民” 639
序的解放 641
大家降一级试试看 643
别一个窃火者 645
智识过剩 647
沙 649
《伪自由书》前记 651
查旧帐 654
中国的奇想 656
豪语的折扣 658
“中国文坛的悲观” 660
“揩油” 662
为翻译辩护 664
“论语一年” 666
各种捐班 670
小品文的危机 672
帮闲法发隐 675
登龙术拾遗 677
由聋而哑 679
关于翻译(上) 681
关于翻译(下) 683
吃教 685
喝茶 687
禁用和自造 689
重三感旧 691
世故三昧 693
谣言世家 696
外国也有 698
“滑稽”例解 700
“商定”文豪 702
作文秘诀 704
捣鬼心传 707
选本 709
1934年 711
批评家的批评家 712
漫骂 714
“京派”与“海派” 716
北人与南人 718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720
大小骗 726
《准风月谈》前记 728
论“旧形式的采用” 730
化名新法 734
一思而行 736
读几本书 738
偶感 740
论补 742
论秦理斋夫人事 744
倒提 746
拿来主义 748
隔膜 751
正是时候 755
“此生或彼生” 757
难行和不信 758
“彻底”的底子 760
买《小学大全》记 762
忆韦素园君 767
算账 772
做文章 774
忆刘半农君 776
看书琐记 779
看书琐记(二) 781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783
趋时和复古 787
安贫乐道法 789
奇怪 791
门外文谈 793
看书琐记(三) 808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810
商贾的批评 813
中秋二愿 815
考场三丑 8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19
说“面子” 822
运命 825
脸谱臆测 827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 830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 832
随便翻翻 834
拿破仑与隋那 838
答《戏》周刊编者信 839
骂杀与捧杀 844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846
读书忌 852
病后杂谈 854
病后杂谈之余 864
阿金 874
论俗人应避雅人 878
1935年 881
叶紫作《丰收》序 882
隐士 885
“招贴即扯” 888
书的还魂和赶造 891
漫谈“漫画” 893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895
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 909
“寻开心” 912
论讽刺 914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917
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919
“文人相轻” 923
“京派”和“海派” 926
弄堂生意古今谈 930
不应该那么写 932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935
什么是“讽刺”? 941
论“人言可畏” 944
再论“文人相轻” 948
文坛三户 950
从帮忙到扯淡 954
“题未定”草(一至三) 957
名人和名言 964
“靠天吃饭” 967
几乎无事的悲剧 969
论毛笔之类 971
逃名 973
萧红作《生死场》序 975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978
杂谈小品文 980
“题未定”草(六至九) 982
《花边文学》序言 994
《且介亭杂文》序言 997
1936年 999
我要骗人 1000
白莽作《孩儿塔》序 1004
三月的租界 1006
《出关》的“关” 1009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1014
“这也是生活”…… 1024
死 1028
女吊 1034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039
半夏小集 1043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1047
后记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