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的文学成就 1
一 2
二 6
三 9
四 12
五 17
六 20
漫谈《关雎》 26
《大雅·生民》新释 31
楚辞学 37
一、古代楚辞学(西汉—“五四”时期) 37
(一)两汉:楚辞学的建立与兴盛 37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楚辞学 44
(三)两宋:楚辞学的复兴 48
(四)金元明的楚辞学 53
(五)清代:古代楚辞学的高峰 57
二、现当代楚辞学(“五四”以来) 64
三、国外楚辞研究概况 73
关于屈原三题 77
一、关于屈原作品的中心内容问题 77
二、关于楚文化、屈原作品是楚文化的体现等问题 79
三、关于屈原赋的渊源问题 82
怎样看待屈原赋与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关系 85
漫谈《九歌》 90
情系君王 靡丽闳衍——屈原及其《招魂》 95
招魂 96
附景差《大招》 116
屈原赋的历史地位 129
一 131
二 137
三 143
文洁体清 雄伟卓荦——贾谊的赋 149
吊屈原 149
鹏鸟 155
惜誓 162
附录:贾谊列传 171
司马迁及其《史记》 177
对《李将军列传》的几点认识 192
评陶潜《桃花源记》并诗 201
《蜀道难》本事新考 207
杜甫部分珍贵资料辑录 218
李义山诗说 224
《漫成五章》 224
《南朝》 229
《流莺》 230
《席上作》 231
《王昭君》 232
《忆梅》 232
《隋师东》 233
《无题》 234
《碧城三首》之一 235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236
《柳》 237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238
《细雨》 240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一 240
李义山诗商兑录 245
《锦瑟》 245
《隋师东》 247
《寿安公主出降》 248
《骄儿诗》 249
《曲江》 250
《富平少侯》 253
《细雨》 255
《咏史》 256
《淮阳路》 257
《贾生》 258
《落花》 259
《城上》 260
《江村题壁》 260
《梦泽》 261
《九日》 262
《楚吟》 263
《人欲》 265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266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267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268
《宿晋昌亭闻惊禽》 270
《初起》 271
《夜饮》 272
《北禽》 273
《樟州罢吟寄同舍》 274
《有怀在蒙飞卿》 275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 276
《和人题真娘墓》 278
《井泥四十韵》 279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281
李义山的《齐宫词》及其他 283
关于李煜的评价问题 286
一 286
二 293
三 296
北宋诗文举要 301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301
蝶恋花&欧阳修 303
田家语&梅尧臣 304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306
河北民&王安石 308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309
石钟山记&苏轼 311
水调歌头&苏轼 313
岳阳楼记&范仲淹 315
八声甘州&柳永 317
读岳飞的诗 319
读辛稼轩的几首词 320
诗词叙说 324
阮籍 324
《咏怀》其一 324
《咏怀》其三十一 325
王安石 327
《河北民》 327
黄庭坚 329
《寄黄几复》 329
陆游 331
《金错刀行》 331
《关山月》 332
《书愤》 333
秦观 336
〔踏莎行〕郴州旅舍 336
周邦彦 337
〔苏慕遮〕 337
辛弃疾 33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38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1
什么是桐城派古文? 343
关于中国文学史中之若干问题 346
传统文化刍议 363
漫谈学习古典文学的门径 368
我与中国文学史 377
刘盼遂先生的治学方法 383
怀念刘盼遂先生 388
古文献学家刘盼遂 397
怀念李长之先生 403
古经史学家高步瀛 408
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 415
怀念王汝弼先生 421
古典文学家王汝弼 427
《古代小说戏曲论丛》后记 433
《诗经新注》序 435
《先秦文学史》序 450
《先秦诗歌精华》序 470
《聂石樵自选集》自序 472
《古代诗文论丛》自序 473
《古代文学论丛》自序 474
《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论稿》序 475
《历代文选·先秦文》前言 477
《散文精华》前言 483
《新编古文观止》序 487
《刘盼遂文集》前言 490
写在《刘盼遂文集》出版之后 493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王汝弼卷》前言 495
《〈诗经)散论》序 503
《屈原与司马迁的人格悲剧》序 505
《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序 508
《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序 511
《中国文言小说丛论》序 513
《明清传奇综录》序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