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退体及调离教师论文(共29篇) 3
不熄的爱国诗魂&丁文庆 3
鲁迅小说的悲剧美&慕岳 26
略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华世鑫 37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意义&袁伯诚 52
试论古代汉语的插入语&杨子仪 66
诗,有声语言的艺术&国玉经 75
论笑笑生对人欲的二重心态及其因果观&南矩容 88
陶渊明的人情物理&荣茂根 98
悖反的主题:重新解读《哈姆莱特》&米正中 111
雄浑 豪放 意蕴深邃&张光全 127
试论中学语文科的基本性质&王锦才 133
但丁的“自由选择”与其时代美学&邓庆生 140
论汉字造字法中的辞格式思维&聂焱 147
文以意为主&朱俊如 158
简论《诗经》叠字的社会美&杨满忠 165
董福祥与荣禄析论&薛正昌 175
情感逻辑浅说&郭嵬 185
回族语言底层与回族历史文化传承&杨占武 194
固原话中的吸气音&闫淑琴 214
试论晴雯&王刚 222
艺术分类的审美学根据&牛中奇 228
略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张金桐 234
论拜伦的个性对其创作的影响&王毓红 244
《牡丹亭》的多重意蕴&陈刚 252
文言实词虚化的基本因素&李生信 262
纯美浪漫的现代“童话”&石岩 269
梁山好汉报恩悲剧论&惠继东 275
失落的人文精神,缺略的人文教育&梁旌 284
宁夏隆德方言古从母仄声字的声母异读现象&杨苏平 293
下篇 在岗教师论文(共30篇) 307
生存苦难与精神狂欢&钟正平 307
婉约词“断肠”“销魂”主题论&高明泉 316
人性本真的诗意描写和审美观照&徐安辉 326
非世俗生活的心灵历程&武淑莲 333
《聊斋志异》生态表达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刘衍青 339
现实苦难与人生烦恼的拯救&虎维尧 348
我们召唤和期待“哈姆雷特的新生”&褚治明 354
怎一个“愁”字了得&余淑荣 360
普希金多元文化身份探微&张存霞 365
论皇甫谧的赋学观念&安正发 374
《四声猿》主题论&杨正刚 383
试论吴然儿童散文中的人文关怀&董珍兰 391
试论顾贞观《弹指词》之“极情”特色&张学举 396
回族文学中的清真寺及话语阐释&苏文宝 402
乡土小说的叙述空间及其可能&倪万军 414
固原方言里几种特殊的程度补语句&赵红芳 424
低泣与呐喊&马晓雁 431
清代嘉庆年间《红楼梦》续书初步研究&杨立琼 438
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中表“完成”体貌助词“咧”&蒙丽娜 452
德里达文学理论批评在中国的变异&王兴文 458
论佛学对《文心雕龙》的影响&赵耀锋 466
《清水里的刀子》中“牛”的意象及其文化意义&李慧东 478
《蜗居》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解读&张敏 483
试论五龙身体上的伤疤、印记对小说主题的言说意义&赵海燕 491
新二十四诗品&于永森 498
“私人生活”如何生活&许艺 507
固原方言词汇的文化特色&马军丽 518
论哈姆雷特死亡的必然性&张海峡 525
在审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买丽娜 530
不可以被忽视的“风景”&高传峰 537
后记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