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3
1.2.1 能重叠动词的范围 3
1.2.2 动词重叠的形式 5
1.2.3 动词重叠的语义特点 6
1.2.4 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14
1.2.5 动词重叠“VV”的产生 15
1.2.5.1 “VV”和“V一V”的关系 15
1.2.5.2 “VV”的增量义和减量义 16
1.3 理论介绍 18
1.3.1 语言象似性理论的基本概念 18
1.3.2 语言象似性分类 21
1.3.2.1 时间顺序象似性 21
1.3.2.2 距离象似性 23
1.3.2.3 数量象似性 25
1.3.3 重叠和语言象似性 26
1.4 采用的理论框架及语料来源 28
1.4.1 理论框架 28
1.4.2 语料来源 28
1.5 研究对象 29
第二章 “VV”式的基本语义 30
2.1 动词的复数表达 30
2.1.1 关于动词复数的研究 31
2.1.2 语言的动词复数表达 32
2.1.2.1 非量词性语言的动词数表达 33
2.1.2.2 量词性语言的动词数表达 34
2.1.3 汉语动词的复数标记 38
2.1.4 从象似性基本概念看“VV” 44
2.2 时间延续性表达 46
2.3 心理距离表达 51
2.4 外部语义 56
2.4.1 减少义 57
2.4.2 尝试义 59
2.5 小结 60
第三章 瞬间动词的重叠 62
3.1 从动词分类考察瞬间动词 62
3.2 瞬间动词的分类 65
3.2.1 单数瞬间动词 65
3.2.2 复数瞬间动词 71
3.3 从轻动词考察瞬间动词 75
3.3.1 事件意义 75
3.3.2 轻动词 76
3.3.3 轻动词与瞬间动词 78
3.4 小结 86
第四章 “看看”的语义特征 88
4.1 “看”的语义变化 88
4.1.1 动词“看”的义项及其特征 88
4.1.2 助词“看”的特点 94
4.1.3 “看”的语义网络 99
4.2 “看看”的语义变化 102
4.2.1 “看看”的语义分类 102
4.2.2 “看看”的行域、知域、言域 108
4.2.3 “看看”的语用象似性 111
4.3 小结 113
第五章 动词重叠“V一V” 115
5.1 关于动量词的理解 115
5.2 与动词重叠相关的动量组合研究 117
5.3 “V一V”与动量组合的矛盾 119
5.3.1 “V一V”与“V一趟” 120
5.3.2 “V一V”与“V一量” 122
5.3.3 “V一V”与“VnV” 122
5.3.4 动词重叠“V(一)V”与量词重叠“V(一)V” 123
5.3.5 “V(一)V”与“动+数+量”的语义差别 124
5.4 “VV”与“V一V” 126
5.4.1 句法特征 126
5.4.2 语义功能 128
5.4.3 “V一V”和“VV”的祈使义功能 137
5.4.3.1 动词重叠的“多形一义”现象 137
5.4.3.2 动词重叠的祈使义 139
5.5 小结 140
第六章 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词汇化 142
6.1 汉语动词重叠的词汇化现象 142
6.1.1 形容词化 145
6.1.2 副词化 146
6.1.3 动词化 148
6.1.4 名词化 149
6.2 动词重叠重新分析的途径 150
6.2.1 “VV”的重新分析 150
6.2.2 “V1”和“V2”的边界 152
6.2.3 “V1 V2”边界的消弱 153
6.2.4 “V1 v2”的词化 154
6.3 动词重叠词汇化与语言象似度 156
6.4 小结 159
第七章 汉语动词重叠与韩语“jom”比较 161
7.1 动词重叠的普遍语义 161
7.2 韩语的重叠现象 164
7.3 关于韩语“jogeum”和“jom” 167
7.4 韩语“jom”的语义功能 170
7.5 汉语动词重叠基本语义与韩语“jom” 173
7.6 小结 176
第八章 结语 178
参考文献 181
附录:《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可重叠单音节动词 204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