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国禄著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0605000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过去和现在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过程 3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痛苦与辉煌 6

一、从1917~1945年,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所作的贡献 8

二、从1946年至今,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所作的贡献 14

第三节 苏联解体 21

一、苏联解体的过程 22

二、“8.19”事件后苏联解体的性质 27

三、苏联解体的后果及其影响 30

四、苏联解体的原因 35

第二章 资本主义历史回顾与现代资本主义 57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回顾 57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58

二、以英、法、美等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60

三、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形成并向帝国主义时代过渡 64

第二节20世纪的资本主义及基本特点 72

一、20世纪(现代)的资本主义 72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 76

三、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弊端 90

中篇 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同向发展的几大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 103

第三章 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环境——核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战争与和平共存 10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态度 104

一、战争的含义 104

二、近现代战争的历史状况 105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战争的态度 111

第二节 发生战争的根源 114

一、私有财产的出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是发生战争的总根源 114

二、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的存在是发生国内战争的主要根源,而帝国主义的存在则是发生国与国之间战争的主要根源 116

三、民族问题(民族矛盾)的存在,也是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117

第三节 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环境——是和平还是战争 121

一、自古以来,人类的社会环境就是战争与和平共存 121

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要潮流 122

三、未来世界的和平与战争问题,只能有一个模糊不清而又比较明确的答案 128

第四章 划时代的新技术革命 130

第一节 新技术革命概念 130

第二节 堪称改造客观世界新飞跃的新技术 131

一、信息技术 131

二、生物技术 134

三、新型材料技术 135

四、新能源技术 140

五、空间技术 145

六、海洋开发 146

第三节 新技术形成的主要特点 147

一、新技术成群出现,它是以科学高度发展为基础的 147

二、新技术知识密集,是人类手臂的延长和大脑的扩大 149

三、科学、技术、生产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新技术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151

第四节 新技术革命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54

一、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未来学家对新技术革命的评述 154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新技术革命的态度 161

三、新技术革命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65

第五章 社会生产力高速增长,全球经济欣欣向荣 167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高速增长 167

一、生产力概念 167

二、新技术革命将使得生产力没有限度地增长 170

三、21世纪将是生产力高速增长的世纪 179

第二节 全球经济走向繁荣的三个趋势 183

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着力于发展生产,增强综合国力 184

二、世界经济日趋国际化 184

三、区域经济集团化将加速发展 187

第三节 欧洲经济发展状况 188

一、欧洲一体化及其影响 188

二、不可忽视独联体,特别是俄罗斯在欧亚经济活动中,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199

第四节 北美洲经济发展状况 201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 201

二、美国的经济不会衰落 203

第五节 亚洲经济发展状况 209

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10

二、日本 213

三、中国 218

四、印度 224

第六章 当代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同向变化 2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227

一、阶级的定义及其起源 227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229

三、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成 231

第二节 现代社会阶级结构及阶级斗争 233

一、现代几种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 233

二、美、日、德等几个资本主义最发达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简况 241

第三节 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结构发生了某些根本性的同向变化 253

一、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转向以工业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 253

二、亦工亦农、工农结合,是两种社会制度中社会阶级结构的同向变化 255

三、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56

四、走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道路 260

第七章 文化艺术再度复兴,生活方式全球化与传统文化民族化的趋势并存,宗教也在复兴 264

第一节 文化艺术再度复兴 265

一、文化艺术复兴的主要趋势 266

二、全球性的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是形成文化艺术复兴的主原因 269

第二节 生活方式全球化 273

一、食品大交流 274

二、时装国际化 276

三、全球性的文艺交流 277

四、英语将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它是推动全球生活方式向统一方向发展的主要工具 280

第三节 传统文化民族化 283

一、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283

二、民族及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两种趋势 285

三、传统文化民族化 287

第四节 宗教复兴 293

一、“上帝”死而复活 295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宗教的态度 297

第八章 权力的同向转移 299

第一节 权力的含义及其分类 299

一、权力的新含义 299

二、权力的分类 300

第二节 权力的产生及其发展 302

一、权力的产生 302

二、权力的发展状况 307

第三节 权力的同向转移 310

一、暴力对知识的依赖日益增长、用高科技制造先进武器的军备竞赛是权力同向转移的趋势之一 312

二、人类财富的创造与积累,日益依赖知识密集技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资本,这是权力同向转移趋势之二 316

三、国家权力向着集中与分散两个方向发展,这是权力同向转移的趋势之三 322

四、个人是否充分拥有生存和发展权利,最终取决于文化科学素质的高低,文化科学素质高者得以生存,低者势必趋于灭亡,这是权力同向转移的趋势之四 329

第九章21世纪的新世纪 337

第一节 更加辉煌的21世纪 3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前途 341

一、社会主义的前途无限光明 341

二、几条主要的经验 34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前途 362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 362

二、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中万恶之源 365

三、资本主义也有前途 367

下篇 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问题 375

第十章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 375

第一节 中国的国情加社会主义等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75

第二节 与建设社会主义直接相关的基本国情 386

一、基本国情之一: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387

二、基本国情之二:经济落后 389

三、基本国情之三:文化遗产丰富,科技、教育落后和不平衡 392

四、基本国情之四:“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复杂的矛盾” 40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基本路线 407

一、这条基本路线是建立在基本国情、国际社会同向发展趋势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 408

二、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 409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基本支点和推进器 411

第十一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41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415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15

二、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反对西方反动势力和国内封建残余两条战线上进行斗争 418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博大精深,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24

一、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之一 425

二、合理解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之二 427

三、实行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三 430

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之四 434

第十二章 从矛盾及其转化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前途 443

第一节 在社会主义内部存在着根本性的矛盾 443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 445

一、属于发展生产力本身具有的矛盾 446

二、属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50

三、属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51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同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57

一、矛盾双方的特点 457

二、矛盾可能的转化 459

第四节 从矛盾转化的观点看中国社会主义前途 462

一、中国社会主义前途无限光明 463

二、必须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