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一、病理学基础的概念与任务 1
二、病理学基础的内容 1
三、病理学基础在医学中的地位 1
四、病理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2
五、学习病理学基础的指导思想 3
第2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4
一、健康的概念 4
二、疾病的概念 5
第二节 引起疾病的常见病因 5
一、外界致病因素 5
二、机体内部因素 6
三、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 6
第三节 疾病的过程及转归 7
一、疾病的分期 7
二、脑死亡 8
第3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9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9
一、萎缩 10
二、肥大 11
三、增生 11
四、化生 12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2
一、可逆性损伤 12
二、不可逆性损伤 14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16
一、再生 16
二、纤维性修复 17
第四节 创伤愈合 18
一、分型 18
二、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8
第4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0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20
一、充血 21
二、淤血 21
第二节 出血 23
一、出血的类型 23
二、出血的原因 23
三、病理变化 24
四、后果 24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5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5
二、血栓类型及形成过程 26
三、血栓的结局 27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8
第四节 栓塞 28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28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9
第五节 梗死 31
一、梗死的原因 31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1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33
第5章 水肿 34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34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34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36
第二节 常见水肿的类型 37
一、心性水肿 37
二、肝性水肿 38
三、肾性水肿 38
四、肺水肿 39
五、脑水肿 39
第三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40
一、水肿的有利效应 40
二、水肿的有害效应 40
第6章 炎症 41
第一节 炎症概述 41
一、炎症的概念 41
二、炎症的原因 41
第二节 炎症介质 42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2
一、变质 42
二、渗出 43
三、增生 47
第四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 47
一、局部表现 47
二、全身反应 47
第五节 炎症的类型 48
一、急性炎症 48
二、慢性炎症 50
第六节 炎症的结局 51
一、痊愈 51
二、迁延不愈 51
三、蔓延扩散 51
第7章 肿瘤 53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53
第二节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54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组织结构 54
二、肿瘤的异型性 55
三、肿瘤的生长 56
四、肿瘤的扩散 56
五、肿瘤的复发 58
六、肿瘤的代谢特点 58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8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8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8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59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60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60
二、肿瘤的分类 60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61
一、癌前病变 61
二、非典型增生 62
三、原位癌 62
四、早期浸润癌 62
第七节 各类组织常见肿瘤 62
一、上皮组织肿瘤 62
二、间叶组织肿瘤 64
三、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 66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67
一、肿瘤的病因 67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68
第8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70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70
一、高渗性脱水 70
二、低渗性脱水 72
三、等渗性脱水 74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75
一、低钾血症 75
二、高钾血症 77
第9章 发热 79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80
一、发热的原因 80
二、发热的机制 80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 81
一、体温上升期 82
二、高热持续期 82
三、体温下降期 83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 83
一、机体的代谢变化 83
二、机体的功能变化 84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 85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 85
二、一般性发热的处理 85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85
四、适宜的解热措施 86
五、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病人的护理 86
第10章 休克 88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88
一、按病因分类 88
二、按始动环节分类 89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生机制 90
一、微循环缺血期(休克初期) 91
二、微循环淤血期(休克中期) 93
三、微循环凝血期(休克晚期) 95
第三节 休克时细胞代谢与功能改变 96
一、细胞代谢障碍及细胞损伤 96
二、重要器官功能变化 96
第四节 休克时防治原则 97
一、病因防治 97
二、治疗原则 97
第11章 缺氧 99
第一节 缺氧的概念 99
第二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99
一、血氧分压 99
二、血氧容量 99
三、血氧含量 100
四、血氧饱和度 100
五、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100
第三节 缺氧的类型 100
一、低张性缺氧 100
二、血液性缺氧 101
三、循环性缺氧 101
四、组织性缺氧 102
第四节 缺氧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103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103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03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104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04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104
第五节 缺氧的防护 105
一、观察病情 105
二、对症治疗 105
第12章 常见疾病 107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107
一、动脉粥样硬化 107
二、原发性高血压 111
三、心力衰竭 11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119
一、慢性支气管炎 119
二、肺炎 122
三、呼吸衰竭 12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131
一、消化性溃疡 131
二、病毒性肝炎 133
三、肝硬化 137
四、肝性脑病 141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143
一、肾小球肾炎 144
二、肾盂肾炎 147
三、肾功能衰竭 149
第五节 传染病 154
一、结核病 154
二、细菌性痢疾 159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60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 161
五、艾滋病 163
实验指导 165
实验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 165
实验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66
实验3 炎症 166
实验4 肿瘤 167
实验5 心血管系统疾病 168
实验6 呼吸系统疾病 169
实验7 消化系统疾病 170
实验8 泌尿系统疾病 170
实验9 传染病 171
《病理学基础》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料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