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史:1952-201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郝翔,王焰新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2529606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有5篇14章内容,文前有领导关怀图片,文后有发展中的各学院、院士风采。正文内容以学校名称的变化为篇,以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为章。不同章节分别从教学、科研、师生队伍等方面进行叙述,有些章节加入了大量的与学校有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全书力求内容详尽、语言精练。

第一篇 北京地质学院(1952—1970) 1

第一章 初创时期的北京地质学院 2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高等地质教育与院系调整 2

第二节 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3

第三节 充实师资队伍 7

第四节 完善教学体系 8

第五节 学习苏联经验 11

第六节 注重实践教学 12

第七节 重视科学研究 14

第八节 建立党群组织 16

第二章 在曲折中探索前进 18

第一节 整风反右运动 18

第二节 调整领导班子 20

第三节 “大跃进”与教育大革命 21

第四节 做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 23

第五节 贯彻《高教六十条》 25

第六节 紧抓教学工作 26

第七节 开展科学研究 28

第八节 繁荣文艺社团 30

第九节 发展体育运动 31

第十节 “以阶级斗争为纲” 33

第三章 学院奉命整体外迁 35

第二篇 湖北地质学院(1970—1974) 39

第四章 更名湖北地质学院 40

第五章 坚持开展教学科研 42

第一节 坚持教育教学 42

第二节 培养工农兵学员 45

第六章 历尽艰辛定址武汉 47

第一节 恢复领导机构 47

第二节 再次选址 48

第三节 定址武汉 50

第三篇 武汉地质学院(1974—1987) 53

第七章 顾全大局迁至武汉 54

第一节 迁校前的准备 54

第二节 “八八”电报指示 55

第三节 第一辆专列到汉 56

第八章 众志成城描绘蓝图 57

第九章 重建期间艰苦办学 62

第十章 拨乱反正重获生机 64

第一节 工作重心逐步转移 64

第二节 恢复高考首次招生 67

第三节 师资力量恢复壮大 67

第四节 恢复成为重点大学 68

第五节 再次要求回迁北京 69

第六节 成立北京研究生部 70

第七节 国际交流日益活跃 75

第八节 迎来“科学的春天” 77

第十一章 新时期的改革探索 81

第一节 创新教育改革思路 81

第二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83

第三节 科技工作再上台阶 85

第四节 获批试办研究生院 88

第五节 体育工作再创辉煌 90

第六节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92

第七节 干部培训蓬勃开展 94

第四篇 中国地质大学(1987—2012) 97

第十二章 转型期的全面发展 98

第一节 组建中国地质大学 98

第二节 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102

第三节 跨入“211工程”行列 104

第四节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108

第五节 庆祝建校40周年 110

第六节 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111

第十三章 新世纪的阔步前进 121

第一节 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121

第二节 确立发展战略与目标 122

第三节 教育教学常抓常新 125

第四节 队伍建设扎实推进 130

第五节 平台建设实现突破 131

第六节 学科专业特色突显 133

第七节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134

第八节 国际合作更上一层 136

第九节 “数字地大工程”建设 137

第十节 基层党建有声有色 138

第十一节 服务西部建功立业 142

第十二节 庆祝建校50周年 143

第十四章 历史新起点与跨越 145

第一节 部部共建与十一五规划 145

第二节 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48

第三节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50

第四节 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 161

第五节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64

第六节 国际合作交流深入推进 168

第七节 管理服务保障日趋完善 172

第八节 党建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177

第九节 跨越式发展再谱新篇章 186

第五篇 发展中的各学院 193

地球科学学院 194

资源学院 195

材料与化学学院 196

环境学院 198

工程学院 199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201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202

经济管理学院 203

外国语学院 204

信息工程学院 205

数学与物理学院 207

珠宝学院 208

公共管理学院 209

计算机学院 210

体育课部 211

艺术与传媒学院 212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3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15

国际教育学院 216

第六篇 院士风采 217

附录 244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