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
政党 3
路线、政策 4
阶级和阶级斗争 5
党内两条路线斗争 6
机会主义 8
修正主义 9
世界观 10
世纪、年代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2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 1927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2
生产关系 12
生产力 13
买办阶级 13
国民党右派 13
第三国际 14
国际联盟 15
小员司 15
生产手段 15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6
农会(农民协会) 16
绅士 17
土豪劣绅、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 17
宗法的思想和制度 17
专制政治 18
国民革命 18
政权 19
知事 19
代庖 20
合作社 20
五四运动 21
北洋军阀 22
“打倒孔家店” 23
《湘江评论》 24
《新青年》 25
北洋军阀混战 26
莫斯科中山大学 26
第一国际 27
无政府主义 27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 28
新民学会 29
觉悟社 30
共产主义小组 30
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 3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32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3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3
纲领 34
香港海员大罢工 34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35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 36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初期、中期和末期 37
黄埔军校 38
租界 39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9
五卅运动 39
省港大罢工 40
关税会议 41
广东革命政府 41
实用主义 42
国家主义派 42
西山会议派 42
孙文主义学会 42
“第四国际” 43
中山舰事件 43
“整理党务案” 44
《政治周报》 45
农民运动讲习所 45
北伐战争 46
南京惨案 4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7
“四一五”广州大屠杀 48
“清党”运动 48
武汉革命政府 49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49
夏斗寅叛变 50
“马日事变” 50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1
资料: 52
(一)中国早期产业工人的发展和罢工斗争 52
(二)“五四”前后马、列著作在中国的出版情况 52
(三)一九二六年五月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组织发展情况 53
(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组织发展情况 53
(五)一九二七年全国土地占有状况 5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 1937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国民党新军阀 54
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55
土地革命 56
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红色区域与白色区域 57
红军与白军 58
工农武装割据 58
八月失败 58
《井冈山的斗争》 60
前敌委员会 60
工农兵代表会 60
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 61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61
雇佣军队的思想 61
盲动主义 62
流寇 6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3
政治路线 63
组织路线 64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64
公债 64
金融 65
官僚主义 65
查田运动 66
国民经济 66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67
策略 67
中国的三支主力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 67
游击战争 68
关门主义 69
黄色工会 70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70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70
规律 70
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71
民族革命战争 71
阶级革命战争 71
战略 72
战役、战斗 72
战术 72
军事路线 72
持久战 73
速决战 73
阵地战 74
运动战 74
歼灭战 75
诱敌深入 75
军事冒险主义 76
军事保守主义 76
消耗战 77
短促突击 77
军事平均主义 77
堡垒主义(堡垒政策) 78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7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8
西安事变 79
阿比西尼亚 80
亲日派 80
宗派主义 80
《实践论》 81
辩证唯物论 81
机械唯物论 83
唯心论 83
“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 84
真理 85
《矛盾论》 86
德波林学派 86
形而上学 87
主观主义 88
教条主义 89
经验主义 89
第三等级 90
俄国二月革命 91
宗主国 91
法西斯主义 9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92
巴黎公社 93
社会革命 93
土地革命战争 95
南昌起义 96
“八七”会议 96
秋收起义 97
三湾改编 9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99
白区工作 100
广州起义 100
海陆丰起义 101
苏维埃 101
济南惨案 102
军委、特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 102
黄洋界保卫战 103
“列宁主义者左翼反对派” 104
托陈取消派 105
中央苏区 106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07
古田会议 108
罗坊会议 109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10
湘赣革命根据地 110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11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111
洪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12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12
广西左右革命根据地 112
陕甘革命根据地 113
海南岛革命根据地 113
蒋冯阎大战 113
皇姑屯事件 113
西北军 113
东北军 114
第一反“围剿”的胜利 114
第二反“围剿”的胜利 115
第三反“围剿”的胜利 116
中央革命根据地 116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117
瑞金 117
“九一八”事变 118
“满洲国” 118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118
国民党十九路军 119
宁都起义 119
AB团 119
庐山军官训练团 120
赣南会议 120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120
《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 121
“钦差大臣” 121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22
宁都会议 122
湘鄂黔根据地 123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23
福建事变 124
长征 124
黎平会议 125
遵义会议 126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 126
强渡大渡河 128
翻雪山,过草地 128
两河口会议 129
毛儿盖会议 130
巴西会议 131
俄界会议 132
延安会议 132
华北事变 133
“一二九”运动 133
瓦窑堡会议 134
何梅协定 134
“国防文学”和“国防哲学” 135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13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36
文化围剿 137
“四条汉子” 138
直罗镇战役 138
陕甘宁边区 139
延安 139
抗日军政大学 13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 140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一九三七年) 142
资料: 143
(一)井冈山斗争发展情况 143
(二)中国工农红军战绩统计表(一九三一年一月——一九三三年十月) 144
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不抵抗主义 145
片面抗战 145
全面抗战 146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47
投降主义 147
芦沟桥事变 147
洛川会议 148
抗日民主根据地 149
第二国际的议会主义 150
《论持久战》 150
亡国论 150
速胜论 151
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 151
“南其辕而北其辙” 152
形式主义 152
马德里 15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154
爱国主义 154
国际主义 155
政客 155
惩办主义 155
历史主义 156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156
《抗战建国纲领》 156
法国社会党 157
《战争和战略问题》 158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158
合法斗争 158
“中央军” 159
《〈共产党人〉发刊词》 159
三个法宝 159
投降派 160
顽固派 160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61
民族 161
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 162
资本主义 163
帝国主义 164
封建主义 165
军阀 166
鸦片战争 166
英法联军战争 167
中法战争 168
中日战争(甲午战争) 168
八国联军战争 169
太平天国运动 169
戊戍政变 169
义和国运动 170
辛亥革命 170
阶层 171
民族革命 171
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172
社会主义革命 174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75
社会改良主义 17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79
俄国十月革命 180
无产阶级专政 180
资产阶级专政 182
布尔什维克 182
革命的统一战线 183
中国国民党 184
三民主义 185
《新民主主义论》 186
观念形态 186
第二次世界大战 187
《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处理异党问题实施方案》 188
“一次革命论” 188
“历史唯物论” 189
民生史观 190
二元论 191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191
“扫荡” 191
东方慕尼黑 191
《论政策》 192
“三三制” 192
减租减息 192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3
言必称希腊 193
党性 194
《整顿党的作风》 194
商品 194
奴隶主义 195
《反对党八股》 196
党八股 196
《解放日报》 19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7
封建文化 197
买办文化 197
“人性论” 198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199
陕甘宁边区 199
财政 199
竭泽而渔 200
精兵简政 200
文牍主义 201
《论联合政府》 201
民主党派 201
民主同盟 202
国民参政会 202
三民主主义青年团 202
伪军 203
“曲线救国” 203
军国主义 203
中流砥柱 204
抗日战争 204
人民战争 204
八路军、新四军 205
敌后战场 206
“八一三”事变 207
军统 207
中统 208
长江局 208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208
花园口决堤事件 209
蒋介石的三次反共高潮被粉碎 209
平江惨案 210
确山惨案 211
百团大战 211
皖南事变 211
东南局 212
“大东亚共荣圈” 213
太平洋战争 213
整风运动 214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16
大生产运动 217
南泥湾 218
麻雀战 219
地雷战 219
地道战 219
武工队 220
“蚕食” 220
“清乡” 220
开明绅士 220
慕尼黑会议 221
坚壁清野 221
唯武装论 222
“三光”政策 222
治安强化 223
反“扫荡” 223
反“蚕食” 224
破击战 224
退避三舍 225
华南抗日游击队 225
山头主义 225
中美合作所 225
国民党内的中间派 226
党的三大作风 226
三大民主 226
开罗宣言 226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27
苏联对日宣战 228
关东军 228
资料: 230
(一)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兵力逐年增长统计表 230
(二)抗日战争时期我抗击敌伪军兵力统计表 231
(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主要战绩(一九三七年九月——一九四五年十月) 232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 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方针 233
贵族 234
方法论 234
《关于重庆谈判》 234
重庆谈判 234
国共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235
新华社 236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军事基地 236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37
中国人民解放军 237
解放战争 239
蒋介石的反动的国民大会 239
五四指示 240
“耕者有其田” 240
中国土地法大纲 241
蒋宋孔陈四大家族 242
第三条道路 243
经济危机 243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自由职业者 244
新富农 245
恶霸 245
群众路线 245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46
人民代表会议 246
老区、半老区和新区 246
绝对平均主义 247
浮财 247
《将革命进行到底》 247
工农联盟 247
人民民主专政 248
民主党派 249
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 249
“自由主义人士” 249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50
节制资本 254
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 254
八条(八项和平条件) 255
《论人民民主专政》 255
国家机器 255
大同境域 255
科举 256
维新 256
资产阶级共和国 256
仁政 257
农业社会化 258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258
白皮书 258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59
民主个人主义者 259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260
唯心历史观 260
第五纵队 261
美国独立宣言 261
进化论 261
天赋人权论 26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交枪”投降逆流 263
议会斗争和“议会道路” 264
军事调处执行部 265
上党战役 266
邯郸战役 266
停战协定 266
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267
中原解放区 267
“中美商约” 268
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268
蒋介石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269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 271
土地改革运动 271
整党运动 272
新式整军运动 273
练兵、减租和生产运动 273
“搬石头” 274
三查三整 274
较场口事件 275
党的十二月会议 275
十大军事原则 276
青年党 276
民社党 277
治外法权 277
战略决战 277
攻坚战术 278
围城打援 278
战略包围与战役分割 279
围而不打 隔而不围 279
北宁线 281
平绥线 281
津浦北段 282
胶济线 282
四平战役 282
“六个战术原则” 284
“一点两面战术” 285
“三三制战术” 286
“三猛战术” 287
“四快一慢战术” 288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289
“四组一队” 290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291
伪宪法 291
伪法统 292
国内和平协定 293
百万雄师过大江 29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94
资料: 296
(一)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歼敌统计表 296
(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缴获统计表 297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民兵参战人次、战绩统计表 297
(四)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统计表 298
(五)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前后敌我兵力的消长 298
(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 299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 1956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通货膨胀 300
合理调整工商业 301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302
农业生产互助组 302
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302
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303
社会主义工业化 303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5
商品粮食 307
农业税 307
阶级路线 308
抗美援朝 308
镇压反革命运动 309
“三反”、“五反”运动 310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10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3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11
对反动影片《武训传》的批判 312
《清宫秘史》 313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14
农业社会化 314
农业社会主义 31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 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6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 317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一九五五年) 318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319
胡风反革命集团 321
加工订货 322
统购包销 323
代购代销 323
公私合营 324
定息 325
赎买政策 326
国家资本主义 326
资料: 328
(一)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主要战绩统计 328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主要产品增长统计 329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业主要产品增长统计 329
(四)有关农业合作化发展的几个统计 330
社会主义革命深入开展和三面红旗的伟大胜利时期(1957—— 196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宪法 331
匈牙利事件 332
裴多菲俱乐部 333
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333
西方的两党制 334
全民所有制 335
集体所有制 336
积累和消费 336
劳动生产率 337
地方民族主义 337
大汉族主义 338
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十七条协议 339
联合国 340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宗教 342
有神论 343
无神论 344
《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 344
章罗同盟 344
农工民主党 346
苏共二十大 346
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 348
法西斯主义和社会法西斯主义 349
大国沙文主义 350
“和平共处” 351
“和平过渡” 353
现代修正主义 354
一九五七年莫斯科会议 35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57
“唯生产力论” 358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 359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360
工业总产值 361
农业总产值 361
国民经济总产值 362
价值法则 362
农村人民公社 363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 365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 365
农业“八字宪法” 367
《鞍钢宪法》 368
“三和两全” 368
资料: 369
(一)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九年工农业主要产品增长统计 369
(二)有关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几个统计 369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1962——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国第一张响应中央号召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 370
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 371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朗诺——施里玛达集团 373
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 374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375
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377
“全民国家” 378
“全民党” 379
社会帝国主义 380
新殖民主义 382
霸权主义 382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83
纲举目张 384
政治纲领、路线、基本路线 384
“四大自由” 385
“三自一包” 385
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385
“三家村” 386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 387
一月革命 389
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 390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91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39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5
孔孟之道 396
“克己复礼” 397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397
武士道精神 398
江田岛精神 398
社会封建主义 399
“士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399
鲁迅关于“解剖自己”的话 401
折衷主义 401
李固写给黄琼的信 401
钟馗 402
中国自从一九一一年皇帝被打倒以后,反动派当权总是不能长久的 40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04
竹林七贤 405
阮籍为司马昭加九锡书写了《劝进辞》 406
《废止朝食论》 407
武林 408
白云黄鹤 408
成皋 409
人贵有自知之明 410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410
《天演论》 41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410
第三世界 412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412
资料: 414
(一)毛主席八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 414
(二)两个重要统计资料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