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现状 7
三、研究思路 19
四、研究方法 22
第一章 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 25
第一节 行政纠纷及其解决标准 26
一、行政纠纷范围的拓展 26
二、行政纠纷的解决标准 28
第二节 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的界定 32
一、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种类 32
二、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的界分标准 36
三、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的特点 39
第三节 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与ADR的关系 44
一、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与ADR的统一 44
二、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与ADR的区别 48
第四节 法外因素——非正式纠纷解决方式的直接诱因 51
一、制度因素 51
二、社会资本因素 56
三、法官自身因素 60
本章小结 63
第二章 作为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的行政诉讼调解 65
第一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及实践 66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界定 66
二、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争执 70
三、行政诉讼调解的实践情况 77
第二节 行政诉讼调解勃兴之三重动因 80
一、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与行政诉讼调解的可行性 81
二、能动司法的兴起与行政诉讼调解的正当性 84
三、相对人制度选择的需要与行政诉讼调解的必要性 87
第三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制度设计 91
一、行政诉讼调解的范围 91
二、行政诉讼调解的启动及运行 96
三、调解协议的内容及效力 102
第四节 调解运行指标化——以劳动纠纷解决机制为例 108
一、现实困境:现有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性不足 109
二、一个参照:大调解在江苏劳动纠纷解决中的实践 112
三、完善现有纠纷解决机制:大调解运行指标化 115
本章小结 121
第三章 作为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的行政和解 123
第一节 行政和解的界定 124
一、行政和解的概念分析 124
二、行政和解的性质和特点 128
三、行政诉讼中的和解与行政诉讼调解之间的关系 132
第二节 行政和解的理论及实践 136
一、否定行政和解的理论观点 136
二、对否定行政和解理论的回应 140
三、行政和解的实践情况 145
第三节 和解制度引入行政法的可行性分析 149
一、域外关于行政和解制度的宝贵经验 150
二、我国行政法中引入和解制度的基础条件 154
第四节 行政和解的规范化 160
一、行政和解的适用原则 161
二、行政和解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164
三、行政和解协议的生效及履行 172
四、行政和解的其他注意事项 177
本章小结 179
第四章 作为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的上访 181
第一节 作为非法信访的上访 182
一、上访与信访的关系 182
二、上访的功能及效果 184
三、上访的特征 189
第二节 上访的成因及消极影响 192
一、上访的成因分析 192
二、上访的消极影响 200
第三节 上访应对与法治政府的建设要求 206
一、行政法上三大矛盾及其运动趋势 206
二、三大矛盾运动决定政府建设的宪政方向 215
第四节 控制上访的途径与策略 225
一、控制上访的民主手段 226
二、控制上访的人权手段 229
三、控制上访的法治手段 232
四、三大手段的运用基础——行政行为价值取向的嬗变 235
本章小结 244
第五章 作为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的私力救济方式 245
第一节 私力救济与纠纷解决 246
一、私力救济的概念 247
二、私力救济的特征 253
三、解决行政纠纷的私力救济方式 255
第二节 行政纠纷解决理论中私力救济阙如之反思 261
一、行政纠纷的解决排斥私力救济 261
二、适用部分私力救济方式解决行政纠纷的反思 265
第三节 行政纠纷解决过程中私力救济的适用 272
一、私力救济在行政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 272
二、私力救济的类型分析 275
三、私力救济方式的适用限制 277
本章小结 280
第六章 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途径的实践总结 283
第一节 CGSS2005有关行政纠纷解决方式的调查 284
一、调查背景和调查对象 284
二、调查内容 286
三、调查结果 288
第二节 基于调查结果的判断——选择非正式方式解决行政纠纷的理论动因 289
一、纠纷当事人都是“理性人” 290
二、“理性人”可以实现“意思自治” 293
三、“理性”和“意思自治”造就了选择上的“实用主义” 295
第三节 基于调查结果的概括——行政纠纷解决的“双轨制” 297
一、行政纠纷的正式解决方式与非正式解决方式并驾齐驱 297
二、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交相辉映 302
第四节 认真对待行政纠纷非正式解决方式 304
本章小结 308
主要参考文献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