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纳西族概况 9
第一节 族称族源 9
第二节 人口及分布区域 19
第三节 历史沿革 21
第四节 语言文字 33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 36
第二章 纳西族的物质文化 38
第一节 生产习俗 38
第二节 饮食习俗 40
第三节 服饰习俗 44
第四节 居住习俗 50
第五节 交通习俗 58
第三章 纳西族的民间文化 61
第一节 民间教育 61
第二节 民间科技 63
第三节 民间医药 76
第四节 民间文学 78
第五节 民间造型艺术 82
第六节 民间体育 84
第七节 民间游戏 91
第八节 民间舞蹈 95
第四章 纳西族的社会文化 98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 98
第二节 诞生习俗与成丁礼俗 100
第三节 取名习俗 103
第四节 节庆习俗 109
第五节 婚姻家庭类型与婚姻习俗 118
第六节 丧葬习俗 123
第七节 家庭、社交礼仪与禁忌 127
第八节 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胜迹 132
第五章 纳西族的音乐文化 151
第一节 纳西民歌乐曲 151
第二节 《白沙细乐》 153
第三节 丽江洞经古乐 155
第四节 东巴唱腔音乐 163
第五节 变迁与创新中的纳西古乐及其未来 165
第六章 纳西学的崛起 168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的东巴经典整理研究 16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的东巴经典整理研究 170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的东巴经典整理研究 173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的东巴经典整理研究 179
第五节 西方学者对东巴经典整理研究简况 185
第六节 从东巴文化学到纳西学的转型:21世纪初叶的国际纳西学研究新视野及发展趋势 188
第七章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198
第一节 丽江古城的地理区位与缘起 198
第二节 丽江古城设治历史与发展轨迹 201
第三节 丽江古城名称考信 202
第四节 丽江古城的六大特色之妙 206
第五节 丽江古城与纳西族社会的关系 215
第六节 丽江古城的文化地位与普世价值 216
第八章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219
第一节 东巴文化概况 219
第二节 东巴文 222
第三节 东巴经典 225
第四节 东巴教主要仪式 228
第五节 东巴教艺术 238
第六节 19~20世纪东巴祭司名谱 242
第九章 纳西族的信仰文化 254
第一节 宗教信仰 254
第二节 宗教活动 263
第三节 哲学思想 267
第四节 预测与占卜 273
第十章 纳西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280
第一节 纳西族素有诚心报国和顺应时代潮流的优良传统及其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280
第二节 群星闪耀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辉 283
第三节 纳西族对茶马古道贸易、加强汉藏关系的贡献 286
第四节 纳西族对保护长江上游生态资源的贡献 293
第五节 纳西族为国家和世界守护世界遗产及旅游胜地的贡献 295
第十一章 纳西族的精神文化气质 297
第一节 纳西族精神文化气质中的游牧民性与农耕民性 297
第二节 纳西族精神文化气质中的崇勇尚武精神 298
第三节 纳西族精神文化气质中的笃实之风 302
第四节 纳西族精神文化气质中蕴含的对多元文化文明的吸纳、习得和创新能力 304
第五节 纳西族精神文化气质在艺术中的外化表现 307
第十二章 纳西族的文化传承 309
第一节 民族教育的发展 309
第二节 民族文学创作 310
第三节 民族艺术创新 311
第四节 民族民间社团活动 312
第五节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 314
第六节 民族文化价值 315
第十三章 纳西族的族际互动关系 318
第一节 纳西族与汉族的关系 318
第二节 纳西族与普米族的关系 321
第三节 纳西族与白族的关系 330
第四节 纳西族与藏族的关系 332
第五节 纳西族与彝族的关系 334
第六节 纳西族与傈僳族的关系 335
第十四章 纳西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337
第一节 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337
第二节 近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344
第三节 当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347
第十五章 纳西族的重要文献 363
第一节 汉文古籍中涉及纳西族的文献 363
第二节 地方志书中涉及纳西族的文献 364
第三节 丽江纳西族本土学者的汉文著述 364
第四节 纳西东巴文经典与哥巴文东巴经典 368
第五节 国外学者研究纳西族的文献 372
第十六章 纳西文化发展愿景和面临的问题 373
附录 379
一 纳西族历史大事记 379
二 参考文献 395
后记 397
编后记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