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1
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1
四、政治经济学的党性原则 1
五、客观经济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1
六、群众路线 1
1.人民群众是伟大的革命力量 1
2.必须广泛的发动群众 2
(1)革命中的群众路线 2
(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群众路线 2
3.必须依靠群众 2
4.党的领导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保证 2
5.怎样对待群众运动中的缺点 2
七、不断革命与革命发展的步骤 2
1.不断革命 2
2.革命要分步骤 3
八、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 3
1.一般论述 3
2.阶级的定义 3
3.阶级斗争的形式 3
4.必须坚持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3
5.批判阶级调和的修正主义观点 3
6.通过阶级斗争消灭阶级 4
(二)资本主义前的生产方式 4
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4
二、奴隶占有制度的生产关系 4
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一般论述 4
四、封建地租 4
五、封建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4
六、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5
七、对前资本主义公社的论述 5
(三)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起点 5
一、关于商品生产的一般论述 5
二、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 5
三、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5
四、对价值理论的论述 5
五、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5
(四)资本与剩余价值 6
一、关于资本的一般论述 6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6
三、剩余价值理论 6
四、工作日 6
五、资本主义的工资 6
(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6
一、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论述 6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6
三、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6
1.一般论述 6
2.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7
3.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7
(1)工场手工业的概念 7
(2)工场手工业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意义 7
(3)工场手工业的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 7
(4)资本主义的家内劳动 7
4.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时代 7
(1)大工业工厂的概念 7
(2)大工业发展的历史及其意义 7
(3)工业与农业的完全分离 7
(4)机器的使用对劳动者的影响 7
四、无产阶级的形成和作用 8
五、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8
1.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8
2.农民的分化 8
3.机器在农业中的作用 8
4.农业中的雇佣劳动 8
5.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9
6.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特点 9
(1)大生产排挤小生产 9
(2)集约化经营 9
(3)农业落后于工业发展 9
7.关于对“农业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批判 9
8.对“小农优越论”的批判 9
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9
七、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与民粹派,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 10
八、三大差别的形成和对立 10
1.工农差别的形成和对立 10
2.城乡差别的形成和对立 10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形成和对立 10
(六)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10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0
二、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10
三、资本积累 11
四、产业后备军(失业人口,农业潜在人口) 11
五、无产阶级贫困化 11
1.一般论述 11
2.相对贫困化 11
3.绝对贫困化 11
4.在贫困化问题上与机会主义的斗争 11
六、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 11
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11
1.无产阶级从自发的斗争到自觉的斗争 11
2.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关系 11
3.反对经济主义 12
(1)反对经济主义的必要性 12
(2)经济主义的表现、实质及其危害 12
(3)经济主义产生的根源 12
(七)资本主义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 12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 12
二、各部门内部和部门间的竞争 12
三、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13
四、资本主义的信用 13
(八)资本主义的土地制度和地租 13
一、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特征 13
二、资本主义的地租 13
1.地租的来源、实质 13
2.级差地租 13
3.绝对地租 13
4.地租形式的发展 13
三、资本主义的地价 13
四、对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批判 13
五、关于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的理论 14
1.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的理论 14
2.对反对或曲解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化的批判 14
(九)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4
一、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论述 14
1.两大部类的划分 14
2.两大部类的相互制约关系 14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两大部类的交换 14
三、资本主义的市场问题 15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5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15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5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 15
五、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各种“危机理论”的批判 15
1.对资产阶级危机理论的批判 15
2.对小资产阶级危机理论的批判 15
3.对机会主义危机理论的批判 15
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各种矛盾尖锐化 15
七、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16
(十)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16
一、帝国主义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 16
二、生产的集中和垄断 16
三、财政寡头的形成 16
四、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6
五、分割世界的资本家同盟的形成 16
六、列强对世界的分割已经完毕 16
七、批判在帝国主义理论上的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观点 16
(十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17
一、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17
二、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 17
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17
(十二)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空前尖锐化 17
一、无产阶级已忍无可忍,必然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的压迫 17
二、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已尖锐到必然引起民族解放的斗争 18
三、帝国主义强盗之间为了掠夺世界必然互相决斗 18
四、世界资产阶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 18
(十三)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民族解放运动 18
一、殖民主义的本质 18
二、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解放运动是不可避免的 18
三、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与民族解放运动联合起来 18
四、民族解放运动中,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及对资产阶级的政策 19
五、无产阶级必须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9
(十四)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9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满的物质准备 19
(十五)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19
(十六)帝国主义与战争 20
一、战争是政策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20
二、战争是剥削制度的产物。现代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20
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20
四、战争与革命的关系 21
1.战争势必促进人民群众的革命化,只有革命的胜利才能结束战争 21
2.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21
五、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21
六、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人类摆脱战争 22
(十七)两大阵营的斗争 22
一、两种制度的斗争是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 22
二、和平共处的条件 22
三、经过斗争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仍有阶级斗争 22
四、争取和平的斗争必须同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22
五、必须准备两手对付帝国主义 23
六、帝国主义是一付空架子 23
七、反对和平主义 23
1.和平主义的表现 23
2.和平主义的实质 23
3.和平主义的根源及危害 23
4.必须坚决反对和平主义 23
八、社会主义国家始终不渝的执行和平对外政策 24
(十八)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最凶恶的敌人 24
(十九)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24
一、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4
1.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4
2.共产主义社会的概况 24
二、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24
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一个过渡时期 24
2.过渡时期的必然性 25
3.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25
三、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5
1.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25
2.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共产主义因素 25
3.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旧社会残余和痕迹 25
4.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25
5.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共产主义因素不断成长,旧社会的残余和痕迹不断消灭的过程 25
四、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 26
(二十)社会主义革命 26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必然性、条件与时机 26
1.社会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6
2.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和社会力量 26
3.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和时机 26
(1)革命首先在集中了一切矛盾的国家中爆发 26
(2)俄国(落后国家)革命容易、建设困难 27
(3)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有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 27
(4)农民是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天然同盟军 27
(5)首要的任务是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提高群众觉悟 27
(6)掌握革命时机 27
①延迟革命就是犯罪,就等于背叛革命 27
②革命不能按定单进行 28
(7)一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关系 28
(8)革命不能输出,而革命思想的传播没有国界 28
4.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28
(1)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性 28
(2)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区别 28
(3)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 28
5.批判各种“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改良主义观点 29
二、由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29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29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但不能混为一谈 29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29
4.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29
5.无产阶级必须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29
(1)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保持本阶级的独立性,同各种机会主义作斗争 29
(2)只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 30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取决于谁争取了小资产阶级 30
6.民主革命中的阶级分析 30
(1)对资产阶级的分析 30
(2)对小资产阶级的分析 30
7.民主革命中的统一战线 31
8.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31
(1)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土地政策 31
(2)对各种机会主义土地纲领的批判 31
(3)民主革命中农村的阶级斗争和阶级路线 31
9.落后国家和落后民族可以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 31
三、夺取政权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 31
1.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1
2.国家的实质 32
3.无产阶级的国家代替资产阶级的国家只能用暴力革命来实现 32
(1)世界上没有一个不经过斗争就自动下台的统治阶级 32
(2)暴力革命的必要性 32
(3)只有强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问题。无产阶级不掌握革命暴力就不能胜利 32
4.武装起义和武装斗争 33
(1)实行全民武装,实行民兵制;建立革命军队 33
(2)武装起义的必要性和意义 33
(3)起义的条件和时机 33
5.无产阶级不能利用现成的国家机器,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使武装的无产阶级自己成为执政者 33
6.关于议会斗争和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34
(1)关于议会斗争 34
资产阶级议会的性质 34
议会斗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准备,是一种斗争的策略 34
关于对议会斗争错误态度的批判 34
(2)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35
(3)国内战争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35
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35
(1)十月革命胜利的前提和条件 35
(2)十月革命的意义 35
四、无产阶级专政 35
1.专政的含义 35
2.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36
(1)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36
(2)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36
(3)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消亡的关系(批判无政府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错误) 36
(4)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36
3.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36
(1)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新型的国家 36
(2)无产阶级专政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 37
(3)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便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37
(4)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 37
4.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37
(1)苏维埃的产生 37
(2)苏维埃的性质 37
(3)苏维埃的优越性 37
(4)成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意义 37
5.工会是无产阶级专政联系群众的纽带 38
(1)工会的性质和作用 38
(2)党对工会的领导 38
(3)批判“工人自治”和工团主义 38
(4)工会运动和阶级斗争 38
6.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38
7.无产阶级专政与无产阶级民主的关系 38
(1)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区别 38
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 38
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区别 39
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平等 39
平等就是消灭阶级 39
(2)批判资产阶级的“纯粹”民主制 39
(3)无产阶级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39
(4)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 39
(5)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40
8.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40
(1)一般论述 40
(2)阶级和政党的关系 40
(3)群众和领袖的关系,领袖的作用 40
五、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40
1.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经济成份和阶级结构 40
(1)过渡时期的经济成份 40
(2)过渡时期的阶级结构一般论述 40
无产阶级 41
小资产阶级 41
资产阶级 41
对农村阶级分析 41
贫农 41
中农 41
富农 41
地主 41
2.国有化政策 41
(1)土地国有化 42
(2)银行国有化 42
(3)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企业国有化 42
3.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2
(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 42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42
余粮收集制 42
粮食垄断和粮食政策 42
消费品的配给制 42
必须做好统计和监督工作,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产生的条件 43
(3)对战时的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43
4.新经济政策 43
(1)一般论述 43
(2)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43
(3)国家资本主义 43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和意义 43
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 43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43
对资产阶级的赎买政策 44
(4)自由贸易 44
(5)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44
谁战胜谁 44
新经济政策是从退却开始的进攻,是从“冲击”转到“围攻”方法 44
新经济政策是阶级斗争的新形式 44
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巩固工农联盟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 44
(6)新经济政策会引起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并不可怕 44
(7)无产阶级要学会文明经商、学会做经济工作 44
5.对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44
(1)对小农经济改造的必要性 45
(2)小农经济有两重性: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 45
(3)对小农经济不能剥夺和驱逐,只能加以改造 45
(4)通过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 45
唯一方法 45
(5)集体农庄运动必须遵循自愿的原则 45
(6)以经济力量支持有群众基础的合作社,是我们的政策 45
(7)对小农经济改造中的阶级路线 45
对贫农的政策 45
对中农的政策 46
对富农的政策 46
(8)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条件 46
6.对旧专家的利用、改造 46
(1)利用旧专家的必要性和意义 46
(2)给资产阶级专家以高薪,吸引他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6
(3)利用资产阶级专家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 46
(4)使资产阶级专家转向苏维埃政权 47
六、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 47
七、党的领导作用 47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党的领导作用 47
2.社会主义革命中党的领导作用 47
3.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领导作用 47
八、工农联盟 47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工农联盟 47
2.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工农联盟 48
3.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 48
4.无产阶级在工农联盟中的领导作用 48
(二十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48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48
三、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49
1.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49
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49
3.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49
4.不断调整上层建筑某些部分,使其适合于基础的要求 49
(1)改革国家机构的工作 49
(2)反对官僚主义 49
(3)战胜旧的习惯势力 49
(4)宗教问题,破除迷信 49
(二十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50
一、全人类第一个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 50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50
1.关于生产关系的一般论述 50
2.生产资料公有制 50
3.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 50
(1)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 50
(2)按劳分配的性质、存在的原因 50
(3)无产阶级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应超过“工人工资”水平 50
(4)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生产的发展 50
(5)奖励制度 51
(6)计件工资 51
(7)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过渡 51
4.妇女的彻底解放,家务劳动社会化 51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 51
1.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 51
2.义务劳动的性质和意义 51
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纪律 51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关系 51
1.民族的含义 51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自决权 51
3.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的平等民主关系 52
4.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民族对落后民族在经济上的帮助 52
5.民族融合 52
6.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 52
(二十三)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52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 52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正确解决工农业、轻重工业之间关系 52
1.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工农业关系的论述 52
2.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52
(1)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52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53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和干部问题 53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53
三、正确安排中央与地方、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 53
四、城乡差别消失的途径 53
(二十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53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53
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53
1.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规律 53
2.发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 54
3.全国统一的经济计划,经济工作的民主集中制 54
三、劳动力的组织与计划分配 54
四、社会主义计划化的必然性,重要性 54
五、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任务和相互关系 54
六、社会主义的物资后备制度的必要性 54
(二十五)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 54
一、技术革命 54
1.技术革命的意义 54
2.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划和政策 54
3.电气化 54
(1)电气化的意义 54
(2)电气化的计划 55
(3)电气化的实现方法 55
二、文化革命 55
1.文化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关系 55
2.文化革命的内容 55
(1)扫除文盲的革命意义 55
(2)讲卫生、灭疾病 55
(3)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 55
(4)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水平 55
(5)建立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55
3.教育方针 55
(1)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55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6
(3)教育事业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 56
(4)理论联系实际 56
(5)知识分子联系群众,深入生活 56
(二十六)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货币关系 56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56
1.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 56
2.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的性质 56
3.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的形式 56
4.关于商品消亡的问题 5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57
1.社会主义制度下保存货币的必要性 57
2.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职能 57
3.社会主义货币的稳定性和流通规律 57
4.关于货币消亡的问题 57
(二十七)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政和贸易 57
一、财贸工作中的三大观点 57
二、社会主义的财政 57
1.财政工作的重要性 57
2.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57
3.国家预算 58
4.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和税收政策 58
(1)无产阶级政党关于税收的主张 58
(2)税收的作用 58
(3)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政策 58
5.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银行 58
(1)银行的性质 58
(2)银行的作用 58
6.国家公债 58
7.社会主义国家的保险事业 58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业 58
1.国内贸易 58
(1)社会主义商业存在的必要性 58
(2)社会主义的国营商业 58
(3)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商业 59
①合作社的性质与任务 59
②消费合作社 59
③国家对合作社商业的政策 59
(4)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价格政策 59
2.对外贸易 59
(1)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59
(2)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59
(二十八)增产节约和勤俭建国 59
一、增产节约 59
1.一般论述 59
2.精简国家机构 60
3.反对贪污 60
二、经济核算 60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 60
1.意义 60
2.途径 60
四、社会主义竞赛 60
五、企业管理的原则 60
1.企业管理的民主集中制 60
2.工农参加管理问题 60
(二十九)公社 61
一、巴黎公社 61
二、苏俄农业公社 61
三、苏俄消费公社 61
(三十)加强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反对修正主义 61
一、加强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 61
1.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最高原则 61
2.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互相支援 61
3.国际主义与沙文主义的区别;沙文主义是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 62
二、革命的一般规律和各国的特殊条件 62
三、反对修正主义 62
1.修正主义的实质和表现 62
(1)修正主义是一种国际思潮 62
(2)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 62
(3)修正主义者打着反对“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的旗子用“新”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 62
(4)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到第一位 63
(5)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 63
(6)否认阶级斗争、鼓吹阶级合作 63
(7)用社会改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 63
(8)修正主义的实质,“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 63
(9)模棱两可,随波逐流,缺乏任何明确和坚定的原则 64
2.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 64
(1)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及其影响的产物 64
(2)修正主义的社会支柱是工人贵族阶层 64
(3)“和平时期”给修正主义提供了养料 64
(4)资产阶级策略上的转折,使修正主义猖狂起来 64
3.必须同修正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64
(1)修正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保卫马克思主义是当前迫切的任务 64
(2)必须与修正主义彻底决裂,坚决斗争 64
(3)反对修正主义的重要性 65
(4)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要和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结合起来 65
四、反对教条主义 65
五、对中国革命的论述 65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是中国人民遭受灾难的根源 65
2.中国革命及其发展前途 65
3.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 65
六、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在全世界胜利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