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方法决定诊断 1
第二节 方法的可操作性 4
第三节 方法一定要实践 5
第四节 同步记录对心电分析方法带来的重大影响 6
第五节 技术处理对测量的重要性 7
一、描记时的技术处理 7
二、药物处置 8
三、放大复印 8
四、重叠法 8
五、测量多个P-P(或R-R)间距进行比较 9
第二章 测量方法总则 10
第一节 单个心搏的模式图 10
一、模式心电图可分为两个方面测量 10
二、振幅和时限的组合指标测量 11
第二节 序列的测量 11
第三章 单个心搏的测量 13
第一节 概述 13
一、单个心搏波形 13
二、导联系统和波形 13
第二节 P波 15
第三节 Ta波 17
第四节 P-R间期 19
第五节 QRS波群 20
一、QRS波群中各波命名原则 20
二、关于外文字母大小写的两种意见 22
三、Q波 22
四、R波 23
五、J波 24
六、P-J间期 25
第六节 ST段 26
第七节 T波 28
一、方向 28
二、形态 30
三、T波正常值 30
四、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 31
第八节 QT间期 31
第九节 U波 33
第十节 心电轴的测定 35
第四章 心律失常时的测量 38
第一节 概述 38
第二节 同一起源心搏的序列测量 40
一、窦性节律 40
二、房性节律 51
三、房室交接区节律 52
四、室性节律 57
第三节 两种以上不同起源心搏的序列测量 59
一、提前心搏 59
二、滞后心搏 78
三、双重心律 88
四、融合波 101
五、室内差异性传导 114
六、游走心律 116
第四节 其他 117
一、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117
二、窄QRS波群心动过速 118
附录 119
附录1 四级定位模式 119
附录2 正常成人心电数值参考图 120
附录3 心动周期、心率与QT间期正常最高值对照表 121
附录4 正常P-R间期最高值上限表 122
附录5 不同年龄儿童P、QRS、T波额面平均电轴 123
附录6 平均额面QRS波群电轴数值及分类 124
附录7 不同心率时QT间期的正常值图 125
附录8 同源下传配对律 126
附录9 等传间歇整数倍律 127
附录10 P波坐标定点法判断三度房室阻滞 128
附录11 不同心搏间距的“序列组合”分析法 130
参考文献 132
索引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