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一、野生稻保存与利用技术体系的概念 1
二、野生稻研究技术在学科领域的地位 1
三、野生稻保存与利用技术范围 2
四、建立规范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技术体系的必要性 4
第二章 野生稻保存与利用的意义及主要进展 6
一、野生稻保存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7
二、国内外野生稻保存研究的主要进展 12
三、国内外野生稻利用研究的主要进展 20
上卷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体系 40
第三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考察技术规范 40
一、考察计划 40
二、考察准备 41
三、考察方法 44
四、注意事项 50
五、考察总结 51
第四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采集技术 53
一、样本采集原则 54
二、样本采集技术规程 57
三、考察数据采集技术规程 59
四、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规程 64
五、样本(标本)初步整理 70
六、资料归档与数据库建立 72
七、技术总结 73
第五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整理技术 75
一、种质登记 75
二、试种技术方案 77
三、试种观察 80
四、特性鉴定 83
五、目录、名录编写 84
六、图像采集 87
七、分子标记聚类信息的整理应用 88
八、种质整理的数据处理 89
第六章 野生稻圃内种质保存技术体系 91
一、工作内容与程序 91
二、隔离检疫 93
三、观察鉴定 94
四、编目与繁殖 100
五、入圃保存 102
六、动态监测与管理 104
七、更新复壮 107
八、优异种质展示 110
九、分发供种技术规程 111
十、种质信息管理 113
第七章 试管苗库离体保存技术规程 114
一、工作内容与程序 114
二、种质样本准备 117
三、培养基的准备 117
四、样本表面消毒与接种 120
五、茎尖脱毒培养 121
六、种质典型性鉴定 121
七、扩大繁殖 121
八、试管苗低温保存 122
九、监测管理和更新继代培养 122
十、分发利用 123
十一、种质信息管理 123
第八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繁种技术 124
一、工作内容与工艺流程 124
二、繁殖种子资源的质量控制 126
第九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技术 135
一、保护小区的野生稻原生地的选择 135
二、原生境保护工作程序 137
三、种质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 143
第十章 野生稻圃规划和建设技术 151
一、野生稻圃的规划 151
二、野生稻圃的建设 153
第十一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鉴定描述技术标准 156
一、基本信息描述技术标准 156
二、形态特征特性鉴定评价技术标准 161
三、稻米品质特性鉴定评价技术标准 177
四、抗逆性鉴定评价技术标准 191
五、抗病虫性鉴定技术标准 200
六、其他特征特性鉴定技术标准 210
第十二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基因库保存技术 211
一、种质库保存工作内容和程序 211
二、繁种编目入库 211
三、生活力监测 221
四、种子繁殖更新 223
五、提取和分发 223
六、种质信息处理 225
第十三章 野生稻种质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技术 227
一、种质库的类别 227
二、种质库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 230
三、机构与人员 238
下卷 野生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技术体系 242
第十四章 野生稻有性杂交种质创新技术 242
一、创新目标 242
二、创新材料准备 243
三、杂交创新技术 244
四、选择技术 247
五、品系比较试验 249
六、展示与分发利用 253
第十五章 植物分子育种创新操作技术 255
一、植物总DNA分离、纯化、鉴定原理 255
二、植物DNA制备的实验程序 260
三、外源DNA导入技术 266
四、外源DNA重组体幼胚离体培养 270
五、DNA重组体的鉴定与培育 273
第十六章 野生稻细胞工程创新技术 275
一、野生稻单倍体创新育种技术 275
二、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创新技术 299
第十七章 野生稻转基因创新技术 314
一、植物转基因技术工艺流程与条件 314
二、目的基因的准备 316
三、载体的准备 320
四、受体的准备 321
五、目的基因分子重组 322
六、基因重组体培养 323
七、生物学鉴定 324
八、再生植株栽培 324
九、目的基因及其表达功能检测 324
十、品比与遗传安全检测 324
第十八章 野生稻研究档案建设与保存技术 325
一、数据采集 326
二、数据资料分类建档 327
三、资料检索建立 328
四、档案保存 329
五、借用管理 330
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与服务水平 331
第十九章 野生稻保护与利用技术发展趋势 332
一、遥感技术的应用 332
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35
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 336
四、环保技术的应用 337
五、骨干亲本种质研究技术 338
六、传统知识保护 339
第二十章 有机大米产品标准 341
第一部分 生产种植 341
一、范围 34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341
三、术语和定义 342
四、生产管理总则 343
五、生产种植 344
六、收获 346
七、包装 346
八、贮藏 346
九、运输 346
附录1—A 347
附录1—B 348
附录1—C 349
第二部分 产品加工 352
一、范围 352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352
三、术语和定义 352
四、要求 353
附录2—A 355
附录2—B 355
第三部分 标识与销售 356
一、范围 356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357
三、术语和定义 357
四、标识通则 357
五、产品的标识要求 358
六、有机配料百分比的计算 358
七、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358
八、有机大米产品认证标志 359
九、认证机构标识 359
十、销售要求 359
第四部分 管理体系 359
一、范围 359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360
三、术语和定义 360
四、要求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64
附录Ⅰ 广西昭平药用野生稻保护点激励机制设计方案 368
附录Ⅱ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点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401
附录Ⅲ 野生稻种质资源采集技术体系 413
附录Ⅳ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 441
附录Ⅴ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监测预警技术规范 444
附录Ⅵ 农业野生植物异位保存技术规程 453
附录Ⅶ 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 460
附录Ⅷ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野生稻 474
附录Ⅸ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野生稻 505
致谢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