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地震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文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5406992
  • 页数:4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忻州市地震局组织编写的,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忻州市在防震减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内容为忻州市的地质地貌、忻州市地震的监测预报、抗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救援及相关机构的所起的作用。此书的出版对于读者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地震的关注、采取的措施以及一线地震工作人员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李文元,忻州市地震局局长。在职期间勤奋敬业、反应迅速、不畏风险、靠前指挥,开展积极、主动的对外业务交流合作,为忻州市地震局各项业务在山西省领先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一章 地震活动 1

第一节 历史地震(远古~1949年) 1

一、东汉顺帝建康元年九月丙午太原北地震 1

二、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日原平代县地震 2

三、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日定襄—忻州地震 3

四、明弘治十五年十月甲子代州西南地震 4

五、明正德九年十月壬辰代州南地震 4

六、明嘉靖二十一年七月初一保德地震 5

七、明嘉靖三十三年四月乙未太原—大同地震 5

八、明万历十六年六月忻州地震 6

九、明天启四年春地震 6

十、清康熙三年忻州—代州地震 6

十一、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崞县地震 7

十二、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七代州地震 9

十三、民国十二年十月初六岢岚地震 10

第二节 现代地震(1950~2015年) 10

一、1952年崞县5.5 级地震 11

二、1969年繁峙4.6 级地震 14

三、1979年代县震群 14

四、1991年忻州5.1 级地震 15

五、1993年五寨4.4 级地震 17

六、2006年代县震群 18

七、2009年原平4.3 级地震 19

八、2011年五寨4.1 级地震 19

九、2.0级以上地震目录 20

十、1970~2015年各县(市、区)M≥2.0级地震目录 27

第二章 地震地质 37

第一节 地质地貌 37

一、地貌单元 39

二、主要山脉 40

三、古隘城堡 43

四、河流湖泊 44

五、地下热水 47

第二节 构造运动 48

一、太行山断块隆起区 49

二、汾渭断陷带 50

三、鄂尔多斯断块隆起区 55

第三节 区域断裂 57

一、忻定盆地主要断裂 57

二、神池—五寨拗陷盆地主要断裂 66

第三章 监测预报 68

第一节 群测群防 68

一、历史演变 68

二、主要测报点简介 70

第二节 专业台站 71

一、市级地震台站 71

二、县级地震台站 74

三、省地震局驻忻台站 76

第三节 预测探索 80

一、发展历程 80

二、预报方法 82

三、震情会商 83

第四节 区域联防 84

第四章 抗震设防 88

第一节 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88

一、管理机构 88

二、发展进程 90

第二节 地震安全性评价 97

第三节 农村住房抗震改建 106

第四节 基础工作研究 109

一、地震区划 109

二、震害预测 110

三、断裂研究与探测 112

第五节 抗震技术推广 114

第五章 科普宣传 116

第一节 宣传普及 116

一、震后应急宣传 116

二、固定时段宣传 117

三、常态化宣传 120

第二节 示范创建 127

一、示范学校 127

二、示范社区 128

三、示范县 128

第三节 科普教育基地 129

第六章 应急救援 132

第一节 指挥机构 132

一、应急指挥机构沿革 133

二、日常办事机构 134

第二节 应急预案 134

一、预案制定 134

二、预案体系 135

第三节 应急演练 137

一、桌面推演 137

二、综合演练 137

三、部门演练 139

第四节 应急保障 140

一、应急指挥中心及指挥系统 141

二、救援队伍 142

三、应急避难场所 143

四、通信保障 144

第五节 大震救援 145

一、支援汶川地震灾区 145

二、支援玉树地震灾区 148

三、支援芦山地震灾区 149

第七章 工作机构 150

第一节 机构概况 150

一、历史沿革 150

二、机构职责 154

三、内设机构 154

第二节 职工队伍 157

第三节 忻州市市地震局历任领导简介 160

第四节 集体荣誉 164

第五节 县级机构 166

第八章 学术交流 170

第一节 研究成果 170

一、忻州市地震科技人员主要科研论文目录 171

二、国内外科研人员关于忻州地震活动及地震地质论文目录 173

三、获奖成果目录 176

第二节 交流合作 177

第三节 论文辑存 180

附录 文献选编 256

大事记略 416

后记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