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指出 1
二、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4
三、文献和研究现状 7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1
第一章 促进型法律的基本概念 13
一、关于法律的发展和类型的分析 13
(一)法律与发展 13
(二)法律的三种类型 17
二、促进型法律的概念界定 18
(一)定义及其方法 19
(二)促进型法律的定义 20
(三)促进型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22
三、促进型法律的特征 23
(一)形式特征 24
(二)内容特征 25
四、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8
(一)促进法与“激励法” 29
(二)促进法与管制法 30
(三)法律促进与行政指导 31
(四)法律促进与行政奖励 33
(五)法律促进与行政救助、行政给付 34
(六)法律促进与行政服务、行政扶持 35
五、促进型法律的分类 36
(一)根据“调整领域(对象)”的分类 36
(二)根据“法律部门”的分类 39
(三)根据“法律功能”的分类 40
(四)根据“法律内容”的分类 42
(五)根据“制定主体”的分类 42
六、关于促进型法律的部门属性 43
第二章 促进型法律的理论基础 47
一、经济学基础 47
(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 48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50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52
二、政治学基础 54
(一)国家职能理论 55
(二)公共治理理论 57
三、社会学基础 59
(一)发展社会学 61
(二)社会心理学 63
(三)社会学法学 66
四、法理学基础 71
(一)综合法学 71
(二)回应型法学(法律模式) 75
第三章 主要发达国家促进型法律制度及比较和借鉴 81
一、美国的促进型法律制度 81
(一)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调控 82
(二)欠发达地区开发和发展 85
(三)对政府促进发展的规制 87
二、英国的促进型法律制度 88
(一)行政救助立法 89
(二)促进小企业发展措施 91
三、德国的促进型法律制度 92
(一)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促进立法 93
(二)就业促进立法 96
四、法国的促进型法律制度 97
(一)农业指导立法 98
(二)促进法与法国法律体系的协调关系 100
五、日本的促进型法律制度 102
(一)宏观经济促进立法 102
(二)促进循环经济立法 104
六、韩国的促进型法律制度 107
(一)产业发展促进立法 108
(二)科技促进立法 109
七、主要发达国家促进法的比较和借鉴 111
(一)以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为视角 112
(二)以价值取向和“权力—权利”关系为视角 113
(三)以促进法自身结构和发展为视角 115
(四)以监督和救济机制为视角 116
第四章 促进型法律的价值定位和基本原则 117
一、促进法的价值及研究视角 118
二、促进法是一种社会本位的行政法 121
三、中国行政法的价值理论 123
(一)行政法的价值是多元的 124
(二)行政法的价值是存在冲突的 125
(三)行政法的价值是发展的 125
四、促进法的价值理论基础 127
(一)传统行政法价值理论未能提供足够的价值元素 127
(二)促进法价值确立的考量因素 128
(三)促进法的价值理论选择 129
五、促进法的价值体系和构成元素 130
(一)促进法的价值分类 131
(二)促进法的价值体系和内容结构 132
六、促进法的基本原则 136
(一)人本主义原则 136
(二)平衡协调原则 138
(三)效率优先增进公平原则 139
(四)促进法治化原则 141
(五)政府责任原则 143
(六)发展权原则 144
第五章 促进型法律规范 149
一、法律规范的分析方法 150
(一)“形式分析路径”之确立 151
(二)促进法条文与促进法规范 153
二、一个促进法条文的统计样本 154
(一)“道义词”选择的局限性 154
(二)“表征性语词”频率统计 156
三、促进法规范的分类 158
(一)权利性规范和其表现形式 159
(二)义务性规范和其表现形式 160
(三)职权性规范和其表现形式 162
(四)“非具体权利义务性规范”和其表现形式 163
四、促进法规范的结构和要素 166
(一)关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认识 166
(二)促进法规范的构成要素 168
五、促进法“规范主体”的选择 170
六、促进法法律关系 173
第六章 促进型法律的功能和措施 175
一、促进型法律功能的含义 175
二、法律促进发展机制的原理和模式 179
(一)政府推动型的法律促进机制 180
(二)社会推进型的法律促进机制 182
(三)政府社会互动型的法律促进机制 184
(四)当前法律促进机制的模式选择 185
三、促进型法律的功能 187
(一)宣示指引 188
(二)利益调控 189
(三)行为激励 190
(四)整体发展 191
(五)强制保障 192
四、促进型法律的促进措施 193
(一)财政政策 193
(二)税收政策 194
(三)金融政策 195
(四)产业政策 196
(五)政府公共服务 198
(六)利用发展规划(计划) 199
(七)促进工作协调机制 200
(八)动员社会力量 201
(九)奖励或表彰制度 202
(十)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制度 203
第七章 促进型法律的责任理论 207
一、关于法律责任的理论演变 208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法律责任(强制力)的演变轨迹 208
(二)关于促进法的责任理论的认识 210
二、促进型法律的责任基础 213
(一)促进型法律是立法妥协的产物 213
(二)促进型法律是价值追求的先行者 214
(三)促进型法律是“软法”的重要渊源 216
三、促进型法律文本的责任形式分析 218
(一)行政主体责任形式 220
(二)其他主体责任形式 221
(三)援引其他法律责任 222
(四)基于法律责任设置的促进法 222
四、促进型法律责任的归责与界限 223
(一)以过错责任为主要的归责原则 223
(二)关于政府的其他责任 225
五、促进法责任的双重性 226
第八章 促进型法律的实现 227
一、促进型法律实现的概念和内涵 227
二、促进型法律运行环节的特殊性 230
(一)促进法的效力 231
(二)促进法的实施 231
(三)促进法的实效 232
三、促进型法律实现的意义 233
(一)推行法治行政的重要方式 233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234
(三)有利于逐步实现均衡发展 235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度 238
(五)有利于促进法体系的完善 240
四、促进型法律的实现模式 241
(一)权利性规范的实现 242
(二)义务性规范的实现 242
(三)“非具体权利义务性规范”的实现 243
五、影响促进型法律实现的因素 244
(一)促进型法律自身的因素 244
(二)促进法的运行体制——以《清洁生产促进法》为例 250
六、促进型法律实现的完善 255
(一)加大宣传力度 256
(二)完善激励政策 256
(三)加强和改善财税宏观调控 257
(四)强化政府服务 258
(五)完善有关促进法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59
(六)及时修订完善部分促进型法律 259
结语 促进法对传统法律和法学研究的突破与发展 261
参考文献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