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通史 第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天玺,张鑫昌主编;中国彝族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22092242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彝族从远古时代到民国时期的一部通史著作,是能全面反映中国彝族发展历程的书籍。本书是中国历年来反映彝族产生、发展、生活、生产等的一部最系统,最客观的资料性著述。

序言&王天玺 1

第一编 远古至战国时期 3

第一章 原始社会 3

第一节 西南古猿 3

一、开远古猿 4

二、禄丰古猿 4

三、保山古猿 5

四、元谋古猿 5

第二节 西南彝区旧石器时代人类 5

一、巫山人 6

二、元谋人 6

三、盘县人 8

四、水城人 9

五、黔西人 10

六、桐梓人 11

七、昭通人 11

八、丽江人 11

九、昆明人 12

十、蒙自人 12

十一、姚关人 13

第三节 西南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14

一、云南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14

二、贵州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21

三、四川彝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23

第二章 公元前45至前27世纪 26

第一节 乾阳运年 26

第二节 实索君长国 29

第三节 尼能君长国 31

第四节 苟葛君长国 32

第五节 鲁朵、史第、师赛、弥觉君长国 32

一、鲁朵君长国 32

二、史第君长国 33

三、师赛君长国 33

四、弥觉君长国 33

第六节 乾阳运年时代的教化 34

第七节 精气八卦天文历法 38

一、精气结合衍生万物 38

二、四象五行与八卦的方位 39

三、气象时制与人类社会的结合应用 40

四、日月规线定局 40

五、阴阳象卦配合运生星辰数 41

六、五行方位的拟布 41

七、四象演生八卦 42

八、四象八卦的称谓与五行属性 43

九、天干属相的五行属性 43

十、天地阴阳象数布局 44

十一、五生十成河图术数布局 45

十二、十生五成图 46

十三、天地精气运行路线 47

十四、天干属相与八卦演生二十四象布局图 47

十五、乾坤男女阴阳生克论 47

十六、人体同于天体布局 48

十七、人的生理同于天象 49

十八、日月出没方位 49

十九、日食和月食 51

二十、定年界月界 51

二十一、六气月份的划分 52

二十二、天地人三合历法理论纲纪 53

第三章 公元前27至前11世纪 56

第一节 坤阴运年 56

第二节 水星王国 56

第三节 丽洛阿武王国 59

第四节 坤阴运年时代的教化 60

第四章 公元前11至前9世纪 65

第一节 武洛撮建国 65

第二节 笃慕称雄 66

第三节 人文运年时代的教化 70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 73

第一节 六国分封 73

第二节 七国纪年 75

第三节 武侯滇国 76

第四节 乍侯牂牁国 78

第五节 糯侯蜀国 80

第六节 恒侯巴国 82

第七节 吐主录卧国 83

第八节 阿默德施国 86

第九节 乍乍武勾国 91

第六章 经济 92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经济 92

一、原始技术的产生 92

二、原始农牧业经济 98

第二节 文明社会的经济 104

一、丝绸纺织业生产 104

二、青铜器冶铸业生产 107

三、建筑与陈设 109

第七章 文化 113

第一节 文字 113

第二节 世界观 115

第三节 礼俗 117

一、婚俗 117

二、丧俗 120

第四节 天文历法 121

第五节 文学艺术 124

一、远古文学 124

二、远古艺术 140

第六节 医药 144

附录 148

《中国彝族通史》第一编大事记 148

《中国彝族通史》第一编参考文献 152

第二编 秦至隋时期 157

第一章 民族称谓、分布与社会发展 157

第一节 昆明 157

一、地域分布 157

二、社会发展状况 159

第二节 夜郎 163

一、汉代经略夜郎 163

二、地域分布 164

三、族属 170

四、彝文古籍中的益那(夜郎)史事 178

五、先武、后武及其年代问题 182

第三节 哀牢 187

一、哀牢史事概述 187

二、地域分布 188

三、物产和风俗 189

四、哀牢与九隆 191

五、九隆神话的原生地 192

六、九隆传说与彝族历史 195

第四节 僰人与濮人 200

一、只有僰道一带有僰人分布 200

二、僰人与濮人的关系 207

三、僰人、濮人与彝族的关系 209

第五节 笮都夷与《白狼歌》 214

第六节 邛都 219

第七节 古侯、曲涅入凉山 224

一、分布 224

二、迁徙 226

三、谱系 239

四、凉山兹莫的形成年代 248

五、古侯、曲涅迁徙路线对比 253

第八节 爨 260

一、爨是彝族的一种历史名称 260

二、爨是一个整体 262

第二章 滇国 267

第一节 滇国概述 267

一、滇国史事 267

二、滇国考古 268

三、庄蹻王滇 269

第二节 滇国族属及文化 273

一、文献明载滇为叟 273

二、滇人发式与服饰 274

三、滇人葬俗 277

四、滇文化与铜鼓 278

五、滇人的体质特征 280

六、猎首祭祀 282

七、祭柱 282

八、龙信仰 283

九、权杖 285

第三节 滇的亲族集团 292

第三章 郡县设置与羁縻制度 294

第一节 秦代的郡县设置 294

第二节 汉代的郡县设置 298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郡县设置 302

一、宁州设置 302

二、牂牁分郡 303

三、兴古分郡 304

四、益州分郡 305

五、宁州西部的郡县调整 305

六、朱提分郡 305

七、蜀郡分郡 306

八、县的设置 306

第四节 隋代的郡县设置 307

一、经营南宁州 307

二、原越巂郡地区的州县沿革 311

三、原犍为郡及周围地区的州县沿革 311

四、南宁州地区的州县设置 312

第五节 羁縻制度的推行 313

一、羁縻制度的词源和词义 313

二、羁縻制度的基本构成 314

三、羁縻制度的实质 325

第四章 大姓与夷帅 328

第一节 夷帅的崛起 328

第二节 外来移民与大姓势力的兴起 330

一、彝族地区外来移民 330

二、大姓势力的形成 334

三、大姓夷化 340

四、夷化的内容 347

第三节 诸葛亮南征 351

第五章 爨氏称霸 359

第一节 爨氏身份 359

第二节 爨氏称雄 363

第三节 爨氏之亡 366

第六章 汉至晋时期彝族先民的反抗斗争 368

第一节 廉头、姑缯的反抗斗争 368

第二节 反抗王莽民族压迫的斗争 370

第三节 东汉初年的昆明人起义 374

第四节 哀牢人的反抗斗争 375

第五节 封离等的反抗斗争 376

第六节 熹平年间的益州起义 377

第七节 五茶夷的反抗斗争 378

第七章 经济 381

第一节 农业 381

一、水利灌溉 381

二、农业耕作方式 383

三、农业生产技术 386

四、粮食的储藏 389

五、土地所有制 390

第二节 畜牧业 392

一、畜牧业区域与发展概况 392

二、家禽家畜的种类及其用途 394

三、畜牧兽医技术 399

第三节 手工业 402

一、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402

二、手工业的分类和管理 409

三、手工业生产技术 410

四、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交流 415

第四节 交通与商贸 416

一、地理环境与交通的关系 416

二、滇川黔间交通网络 419

三、蜀身毒道 422

四、进桑麋泠道 425

五、交通与商贸市镇的兴起 428

六、交通与经济交往 431

七、货币流通 436

第八章 文化 440

第一节 毕摩文化的兴起 440

一、毕摩 440

二、法器与占卜 441

三、祖师与法术 443

四、社会职能 445

五、编纂整理古典史诗 446

六、编写宗教经典 447

七、著书立说 448

第二节 滇文化 449

一、发式、服饰文化 449

二、乐器文化 450

三、舞蹈文化 451

四、宗教祭祀文化 451

五、牧业文化 451

六、斗牛文化 452

七、狩猎文化 452

八、建筑文化 452

第三节 夜郎文化 452

一、夜郎文物 452

二、夜郎神话传说 454

三、彝文古籍中记载的夜郎文化 455

第四节 朱提文化 460

一、青铜文化 460

二、银文化 461

三、碑刻文化 461

四、印章文化 464

五、东晋墓壁画文化 465

第五节 文学 466

一、神话传说 466

二、诗文论和诗律论 468

附录 475

《中国彝族通史》第二编大事记 475

《中国彝族通史》第二编参考文献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