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设计之于民生 2
一 设计中的民生 2
1.1 何谓“民生” 2
1.2 设计中的民生 3
1.3 民生的重要性 4
二 设计与民生的关系 6
2.1 百姓民生离不开设计 6
2.2 民生现状影响设计发展 7
2.3 设计思想折射社会民生 8
三 设计对民生的作用 10
3.1 设计改善百姓生活 10
3.2 设计创造百姓生计 13
第二篇 民生设计 16
四 民生设计的提出 16
4.1 萌芽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6
4.2 发展与对西方先进设计思想的融汇 18
4.2.1 德国功能主义设计思想 18
4.2.2 美国反精英主义设计思想 19
4.2.3 北欧人性化设计思想 20
4.3 兴起于中国的现实国情 21
五 民生设计的内涵 25
5.1 道德伦理学内涵 25
5.2 生态伦理学内涵 28
5.3 文化学内涵 30
六 民生设计的核心环节 33
6.1 确立和发扬科学的民生设计价值观 33
6.1.1 设计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 33
6.1.2 民生设计价值观的确立 34
6.2 确立和开展以民生设计价值观为导向的设计教育模式 35
第三篇 现代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40
七 英国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40
7.1 工艺美术运动 40
7.2 格拉斯哥学派与新艺术运动 41
7.3 装饰艺术运动 42
7.4 二战后的英国设计 43
八 德国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45
8.1 青年风格运动(新艺术运动) 45
8.2 德国工业同盟 46
8.3 包豪斯 48
8.4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德国现代设计哲学 49
九 意大利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52
9.1 新艺术运动 52
9.2 前设计阶段 53
9.3 理性主义运动和诺维茜托运动 53
9.4 现代设计的重建 54
9.5 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55
9.6 独特意大利人文设计中的民生思想 56
十 荷兰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58
10.1 风格派设计运动 58
10.2 战后设计发展与荷兰设计哲学 59
十一 北欧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62
11.1 瑞典设计 62
11.2 丹麦设计 63
11.3 芬兰设计 63
11.4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的民生特征 64
十二 美国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66
12.1 新艺术运动 66
12.2 装饰艺术运动 67
12.3 现代主义设计 68
12.4 后现代主义设计 68
12.5 美国设计哲学中的民生精神 69
十三 日本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72
13.1 设计萌芽 72
13.2 设计恢复 73
13.3 设计成长 74
13.4 设计飞速发展 75
13.5 日本设计中的民生精神 75
十四 中国设计回顾中的民生精神 77
14.1 设计启蒙 77
14.2 设计停滞 79
14.3 设计恢复 79
14.4 设计发展 79
第四篇 民生设计的思想溯源 83
十五 中国儒家哲学思想 83
15.1 仁爱思想形成的设计之仁原则 83
15.2 民本思想确立的普通民众设计对象 85
15.3 至善思想树立的“设计至善”根本目标 86
十六 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88
16.1 道 89
16.2 无 90
16.3 无为 91
16.4 道家思想对民生设计的影响 92
十七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94
17.1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95
17.2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95
17.3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对民生设计的影响 96
十八 马克思主义当代人文思想 99
18.1 马克思主义人文思想 99
18.2 十七大人文关怀精神 100
18.3 马克思主义当代人文思想对民生设计的影响 102
第五篇 民生设计的实现 107
十九 满足民众最广泛、最基本需求的大众设计 107
19.1 大众设计的思想 107
19.2 大众设计的具体方法 111
19.2.1 物美价廉的基本设计 111
19.2.2 精益求精的优良设计 113
19.2.3 百姓共享的公益设计 115
19.2.4 为民解困的高危应急与防护设计 117
19.3 大众设计的民生价值 120
二十 真正全面关爱能力障碍者的通用设计 122
20.1 通用设计的发展历程 122
20.2 通用设计的核心思想与原则 123
20.3 通用设计的受众特点 125
20.3.1 无能力障碍者 126
20.3.2 在特殊条件下失能的无能力障碍者 126
20.3.3 能力障碍者 126
20.4 通用设计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128
20.4.1 环境设计领域 128
20.4.2 产品设计领域 129
20.4.3 视觉传达设计领域 131
20.5 通用设计的民生价值 132
二十一 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传统文化创新设计 133
21.1 传统文化的内容 133
21.1.1 传统思想观念与道德伦理 134
21.1.2 传统语言、文学与戏曲艺术 134
21.1.3 传统文字与书法篆刻艺术 135
21.1.4 传统绘画艺术与视觉符号 135
21.1.5 传统造物技艺 137
21.1.6 传统民俗文化 138
21.2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40
21.2.1 传承需要站在现实的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40
21.2.2 传承需要站在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 141
21.2.3 传承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去创新 142
21.3 不同领域的传统文化创新设计 143
21.3.1 产品设计领域 143
21.3.2 视觉传达领域 146
21.3.3 环境设计领域 148
21.4 文化创新设计的民生价值 150
二十二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 151
22.1 绿色设计的发展历程 151
22.2 绿色设计的具体内容 153
22.3 不同领域的绿色设计 154
22.3.1 视觉传达设计 154
22.3.2 产品设计 157
22.3.3 环境设计 159
22.4 绿色设计的民生价值 160
结 语 161
主要参考文献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