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正见慧解 1
《一、启发智慧》 1
智慧 1
慈悲和智慧 2
智慧的本质 4
清净心开智慧 5
智慧怎么生怎么障 6
不打妄想 7
圆显悟性 8
清净耳根 9
如如文字修 10
清净心就是智慧 11
清净心为因广学多闻为缘 13
根本智与后得智 15
《二、入正知见》 18
学佛贵在正 18
学佛要有诚直心 19
起正见正思惟 20
先深而后广 20
勇猛精进 21
开发二谛 22
实相 23
不可住著有为法 24
一切法不可得 25
踏实 27
人有死没有 30
身体究竟是不是我 31
《三、慧解立行》 33
慧解立行 33
销归自性 33
入理入事 35
解义即修行 36
八宗并重导归净土 36
持戒念佛律净双修 38
以戒为基础修学大乘法 39
深入大乘护持正法 40
贰、念佛法门 42
《一、信愿》 42
至心听佛号深契中道义 42
念佛心就是实相 43
起道念止情念 44
念佛心中无伎俩 45
念佛往生西方真正度众生 46
应当发愿 48
及早念佛 51
放下放下放下 51
《二、持名》 59
念佛功在制心 59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62
善心一处住不动 64
万缘放下单提一声佛号 66
心住一声佛号 67
对治昏沈提起觉观 68
念佛念到心定 70
《三、临终正念》 72
愿我临终无障碍 72
持戒念佛临终不颠倒 74
以坚决心持念佛号 76
往生西方二力法门 77
临终正念 80
好语安慰临命终者 81
助念存三种心 82
叁、道人心行 83
《一、律己省非》 83
道德 83
应学好样 84
以人为镜 85
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86
改正自己缺点原谅别人缺点 87
常怀惭愧心不放逸不失初心 89
至诚恳切忏悔业障 90
问心无愧 91
直心深心回向心 92
慎独 93
持戒不犯犯能忏悔 94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 95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96
知过认过改过 97
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99
正己随缘不生烦恼 100
《二、惜福培德》 102
少欲知足莫生贪求 102
节身俭口莫生奢泰 102
莫损福报 104
吃点小亏正是赚大便宜 105
苦我最先甘我最后 107
谦受益满招损 108
培养道人心 109
修道人处下不处高 110
心愈下道愈高 112
忠厚与聪明 113
慈悲喜舍 114
除我利人 114
众生忍法忍 116
肆、趣解脱门 118
《一、脱离惑业》 118
修学佛法要求解脱味 118
心清净 119
恭敬一切 121
不起憎爱心 122
放下攀缘心 124
不动心得无上佛果 126
修清净法身莫修业报身 128
有病不要烦恼 130
断除娃欲 132
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134
大丈夫不被业系 134
六道生死之因相及如何用功了生死 137
挣脱生死系缚 140
学佛了生死 141
一切心行不为后世作因缘 142
走上声闻乘进趣菩萨乘 144
《二、清净三业》 148
清净身口意从口业防起 148
不犯口四过非佛法不说 148
不谈是非 149
慎言 151
圣说法圣默然 152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153
思善思说善说作善作 154
清净身语意 155
三业不掉散 156
三业清净光明照物 157
护根不放逸 158
发悲愍心三业清净超度亡灵 160
《三、作人天师》 162
作人天师 162
出家真正的意义 163
出家人务实不务虚 168
出家要耐饥耐寒耐热耐苦 169
情不空道空 170
为避世俗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 171
道人无亲以法为亲 174
精勤则道成懒惰则道败 176
持戒念佛作人福田消受供养 177
持戒念佛勇猛精进 183
精进佛道上报亲恩 184
各自精进为报父母恩 185
自度度人自利利他 187
修道人利人不利己 188
不要怕热应念众生苦 189
以平等心回向一切法界有情 190
伍、续佛慧命 192
《一、护法安僧》 192
建立正法幢 192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192
发挥菩萨精神 193
道德经法戒律支持佛教 193
不要名利只为建设道场 195
护持常住 196
忍让和合护持常住 198
护持常住应有不足之心 199
和合 201
大众和合 202
忍让和合 202
和合为上 203
《二、承担如来家业》 205
承先启后 205
作佛的法将 205
承担如来家业 207
能说能行能学能做 208
安心学讲经 209
上台能讲经下台能做工 210
放捨自身成就众生 211
内功外德 212
弘法利生皆以正法为基础 213
《三、入世之道》 215
要作好僧不作名僧 215
不把佛法作人情 215
作时代的主人不作时代的窗饰 216
不求名利谦德最好 218
不要名闻利养 219
远离名利 220
处世之道 220
处世间重在淡字 221
处世间不染世间 222
保持沙门魂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