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基础 1
第一章 概述 2
第一节 心血管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历程 2
第二节 心血管药物临床评价与循证医学 3
一、心血管药物临床评价的意义 3
二、循证医学概述 4
三、循证医学与心血管药物评价 4
第三节 心血管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 5
第四节 临床药物治疗学与临床药理学的关系 6
一、药物治疗学概述 6
二、药物治疗学与个体化治疗 6
三、临床药理学与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相互关系 7
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心血管解剖学 9
第一节 概述 9
一、基本组成 9
二、神经和体液调节 9
三、自身传导系统 10
第二节心脏结构 10
一、心脏位置、外形和毗邻 10
二、心脏内腔 11
三、心脏构造 14
四、心脏血管 14
五、心脏神经分布 16
六、心包 17
第三节 心脏动脉 18
一、肺循环的动脉 18
二、体循环的动脉 18
第四节 心脏静脉 21
一、肺循环静脉 21
二、体循环静脉 21
第五节 血液循环 24
一、冠脉循环 25
二、肺循环 25
三、脑循环 26
四、肾循环 27
第六节 心脏传导及心脏传导系 28
一、心脏传导 28
二、心脏传导系 28
参考文献 30
第三章 心血管生理与病理 31
第一节 血液循环生理 31
一、心动周期 31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机制 31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32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33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 34
六、心音 35
第二节 心肌细胞(电)生理 35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5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38
第三节 心脏节律 40
一、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40
二、心脏节律的产生与传递 41
第四节 异常心脏电生理 42
一、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42
二、预激综合征 44
三、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5
四、早搏 46
五、心脏传导阻滞 47
六、室性心律失常 47
第五节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8
一、基本概念 48
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48
三、常见心血管疾病分子生物学基础 49
第六节心血管疾病与基因组学 51
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52
二、高血压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用药 53
第七节 基因治疗 54
一、基因治疗的策略 54
二、基因治疗原则 54
三、基因治疗技术 55
四、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 55
参考文献 56
第四章 心血管调节 59
第一节 心血管功能的神经调节 59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59
二、心血管反射 61
第二节 血管功能的体液调节 62
一、全身性体液调节 62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 63
第三节 心血管功能的药物调节 65
一、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 65
二、传出神经系统受体拮抗剂 66
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激动剂 67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 67
五、利尿药 68
六、强心苷类药物 68
七、扩血管药物 69
八、调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69
九、抗血小板药 70
十、抗凝血药 71
十一、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71
参考文献 72
第五章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 73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73
一、细胞凋亡概述 73
二、细胞凋亡过程 73
第二节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 76
一、原发性高血压 76
二、动脉粥样硬化 77
三、心力衰竭 78
四、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78
五、心律失常 78
六、心肌病和心肌炎 78
七、动脉瘤 79
八、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79
第三节 调控心血管细胞凋亡的药物 79
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79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80
三、β受体阻滞剂 80
四、他汀类药物 80
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80
六、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剂 80
七、其他 81
参考文献 81
第六章 离子通道 83
第一节 细胞电生理及膜离子通道 83
一、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83
二、离子通道的特性 84
第二节 离子通道的分型、结构及生理调节 86
一、钙离子通道 86
二、钾离子通道 87
三、钠离子通道 89
四、氯离子通道 89
第三节 离子通道的药物调节 90
一、钙通道阻滞剂 90
二、钾通道调控药 91
三、钠通道阻滞剂 91
参考文献 92
第七章 心血管受体 93
第一节 受体结构与功能 93
第二节 心血管受体分类 94
一、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心血管受体 94
二、突触前膜的心血管受体 95
三、突触后膜的心血管受体 97
第三节 受体的调节 98
一、受体的脱敏 98
二、受体的增敏 100
第四节β-肾上腺素受体多态性 100
第五节肾上腺素受体 101
一、α-肾上腺素受体 101
二、β-肾上腺素受体 102
第六节 内皮素受体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八章 血管内皮细胞与药物调控 107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基本特性 107
一、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认识过程 107
二、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 107
三、血管内皮与心血管疾病 109
四、内皮细胞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10
第二节 舒张血管因子的药物调控 110
一、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110
二、内皮细胞超极化因子 117
三、前列环素 117
四、内皮细胞钠利尿肽 117
第三节 收缩血管因子的药物调控 118
一、内皮素 118
二、血管紧张素Ⅱ 119
三、前列腺素H2与血栓素A2 120
四、缺氧诱发的内皮收缩因子 120
第四节 内皮细胞药物调控展望 120
参考文献 120
第九章 心血管药物的生物转化 122
第一节 药物的生物转化 122
一、常见药物生物转化反应 122
二、常用心血管药物的生物转化 122
三、生物转化酶 126
四、Ⅰ相反应酶 127
五、Ⅱ相代谢酶 133
第二节 药物生物转化命运 135
一、代谢物无生物活性 135
二、代谢物有生物活性 136
三、前药 136
四、代谢转化为有毒产物 138
第三节 药物生物转化的临床意义 138
一、药物代谢酶个体差异 138
二、药物代谢的种属差异 139
三、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 140
四、药物代谢立体选择性的临床意义 142
五、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42
六、年龄和性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43
参考文献 144
第二篇 心血管临床药理学 145
第十章 心衰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146
第一节 心衰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146
一、心衰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146
二、心衰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146
三、心衰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47
四、心衰对排泄的影响 148
第二节 心力衰竭病人的用药问题 149
参考文献 149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药源性疾病 150
第一节 常见心血管系统药源性疾病 150
一、药源性心律失常 150
二、药源性心力衰竭 151
三、药源性心肌毒性 151
四、药源性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151
五、药源性心脏停搏 151
六、药源性高血压 151
七、药源性低血压 152
八、药源性瓣膜疾病 152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 152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153
一、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 153
二、做到合理用药 153
三、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153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54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原则 154
二、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原则 154
第五节 不良反应监测 155
一、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型 155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156
三、国际不良反应监测简况 157
四、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简况 158
参考文献 159
第十二章 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160
第一节 肝脏的影响 160
一、肝药酶与药物相互作用 160
二、肝血流量与药物相互作用 161
第二节肾脏的影响 162
一、肾小管分泌的影响 162
二、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162
三、肾血流量的影响 162
第三节 年龄的影响 162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63
一、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3
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4
三、利尿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4
四、ACEI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4
五、地高辛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6
六、抗心律失常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6
七、硝酸酯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7
八、抗血小板药/抗凝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8
九、调脂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68
第五节心血管药物与非心血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70
一、非甾体抗炎药 170
二、麻醉用药 170
三、降血糖药 170
四、抗微生物药 171
五、抗肿瘤药 172
六、抗精神失常药 172
七、其他药物 172
第六节 心脏药物用药原则 173
一、合理选择药物 173
二、用药剂量个体化 173
三、用药时间适宜 173
四、联合用药适当 174
参考文献 174
第十三章心血管药物监测 175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 175
第二节 心血管治疗药物监测的特殊性 176
一、药效学差异 176
二、需要监测的药物 176
第三节 药物浓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177
一、地高辛的测定 177
二、普鲁卡因酰胺的测定 180
三、胺碘酮的测定 181
参考文献 183
第十四章 老年与心血管用药 184
第一节 年龄与心血管疾病 184
一、心脏结构的改变 184
二、传导系统的改变 184
三、心脏功能的改变 184
四、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185
第二节 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改变与药效动力学 185
一、老年人内环境稳定性降低 185
二、老年人自主神经系统受体数量或活性降低 185
三、老年人对心血管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186
第三节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186
一、药物吸收 186
二、药物分布 188
第四节 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189
一、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189
二、主要药物 189
第五节 老年人应用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191
参考文献 195
第十五章 常见心血管急症的处理 196
第一节 肺水肿 196
一、病因 196
二、临床表现 196
三、处理 196
第二节 主动脉夹层 197
一、病因 197
二、临床表现 198
三、处理 198
四、药物选择 198
五、进一步决定性治疗 199
第三节 心包压塞 199
一、病因 199
二、诊断 199
三、治疗 200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 200
一、诊断 200
二、处理 201
第五节 心室颤动 201
一、病因 201
二、诊断 202
三、治疗 202
第六节 心脏骤停 202
第七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04
第八节 心肌梗死 204
一、心肌梗死的症状 205
二、心肌梗死的体征 205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05
四、心肌梗死的处理 206
第九节 高血压急症 207
一、治疗原则 208
二、降压药选择和应用 208
三、常见高血压急症处理原则 209
第十节 肺动脉血栓栓塞 210
一、临床表现 210
二、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处理 210
第十一节 高钾血症 211
一、病因 211
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211
三、高钾血症的处理 212
参考文献 213
第十六章 心血管药物临床效应评价 214
第一节 临床评价的意义及方法 214
一、临床评价的意义 214
二、临床评价方法 214
第二节 循证医学与大规模临床试验 215
一、沿革与发展 215
二、实践循证医学的研究步骤 216
三、常用统计指标 217
四、循证实践的后效评价 219
五、循证医学结果的临床应用 220
六、循证医学的局限性 220
七、循证医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21
第三节 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临床评价 222
一、药物基因组学概述 222
二、心血管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222
三、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前景 223
参考文献 223
第三篇 心血管系统药物各论 225
第十七章 利尿药 226
第一节 利尿药的生理生化基础 226
一、肾小球的滤过 226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转运 227
第二节 利尿药的作用机制 229
一、袢利尿药 229
二、噻嗪类利尿药 230
三、保钾利尿药 231
四、碳酸酐酶抑制剂 231
五、渗透性利尿药 231
第三节 利尿药的临床应用 232
一、水肿 232
二、高血压 233
三、尿崩症 233
四、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 234
五、心绞痛 234
六、某些中毒性疾病 234
七、支气管哮喘 234
八、其他 234
第四节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34
一、利尿药主要不良反应 234
二、注意事项 236
第五节 常用药物 237
一、高效利尿药 237
二、噻嗪类利尿药 241
三、保钾利尿药 245
四、碳酸酐酶抑制剂 248
五、渗透性利尿药 249
参考文献 251
第十八章β受体阻滞剂 252
第一节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及药理学特点 252
一、β受体的分型 252
二、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252
三、药理学特点 253
第二节 β受体阻滞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253
一、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254
二、体内分布 254
三、代谢转化和排泄 254
四、种族差异 255
第三节 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55
一、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255
二、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256
第四节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259
一、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259
二、非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260
三、禁忌证 261
第五节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261
第六节 常用药物 262
一、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262
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264
三、α和β受体阻滞剂 268
参考文献 270
第十九章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271
第一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271
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分类 271
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271
第二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272
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272
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73
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273
四、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73
五、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 274
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泌尿系统的应用 274
七、抗衰老作用 274
第三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274
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常见不良反应 274
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其他不良反应 275
第四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276
第五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278
一、一般用途 278
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与动脉粥样硬化干预 280
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高血压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281
第六节 常用药物 281
参考文献 291
第二十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292
第一节RAS的病理生理学 292
一、RAS的构成及基本功能 292
二、RAS的病理生理 293
第二节ACEI的临床应用 293
一、ACEI的分类与药代动力学特点 294
二、ACEI的作用机制 294
三、ACEI的临床应用 295
第三节ACEI的不良反应 296
第四节ACEI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297
一、与利尿药的相互作用 297
二、与保钾利尿药的相互作用 297
三、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相互作用 298
四、与β受体阻滞剂的相互作用 298
五、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相互作用 298
六、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相互作用 298
七、其他 299
第五节 常用药物 299
参考文献 306
第二十一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08
第一节 作用机制 308
第二节 临床应用 308
第三节 注意事项 311
一、AT1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11
二、药物相互作用 311
三、不良反应 311
四、绝对禁忌证 312
五、相对禁忌证 312
第四节 常用药物 312
参考文献 316
第二十二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317
第一节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317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改变和发生机制 317
二、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318
第二节 调血脂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320
第三节 调血脂药物的不良反应 321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321
二、胆酸螯合剂 322
三、烟酸及其衍生物 323
四、苯氧芳酸衍生物类 323
第四节 调脂药物的临床评价 324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324
二、胆酸螯合剂 325
三、烟酸及其衍生物 326
四、苯氧芳酸衍生物类 326
五、其他调脂药 326
第五节 冠心病防治的调脂治疗 327
一、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及目标 327
二、调脂治疗 328
第六节 常用调血脂药物 330
参考文献 347
第二十三章 正性肌力药 348
第一节 正性肌力药作用机制 348
第二节 强心苷 349
第三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361
第四节 其他正性肌力药 364
一、多巴胺类β受体激动药 364
二、钙增敏药 366
参考文献 368
第二十四章 硝酸酯类 369
第一节 硝酸酯类的作用机制 369
一、扩张血管 369
二、改善心肌血液分布 370
三、抗血小板作用 370
第二节 硝酸酯类临床应用 371
一、心绞痛 371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 371
三、急性左心衰竭 371
四、急性心肌梗死 371
五、控制血压 372
六、肺动脉高压 372
第三节 硝酸酯类耐药 372
一、硝酸酯类耐药机制 372
二、硝酸酯类耐药的防治对策 373
第四节 常用药物 375
参考文献 378
第二十五章 抗血小板药 379
第一节 血小板生理 379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分类 379
第三节 抗血小板药临床应用 380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380
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380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380
四、ST段抬高心肌梗死 380
五、稳定性心绞痛 381
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81
第四节常用药物 381
参考文献 387
第二十六章抗凝血药 388
第一节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 388
第二节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391
一、水蛭素及其衍生物 391
二、合成凝血酶抑制剂 392
第三节 维生素K拮抗药 394
参考文献 396
第二十七章 溶栓药 397
第一节 血栓形成机制 397
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血栓形成 398
二、血小板功能亢进与血栓形成 398
三、血液凝固性增高与血栓形成 400
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与血栓形成 400
五、凝血酶与血栓形成 401
第二节 纤溶酶原激活剂 401
第三节 去纤维蛋白药 409
第四节 溶栓药的临床应用 411
一、溶栓药治疗原则 411
二、溶栓药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411
三、溶栓禁忌证 412
第五节 溶栓药研究趋势 412
一、新溶栓药研究 412
二、溶栓药结构改造和嵌合 412
三、导向溶栓剂 412
参考文献 413
第二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 414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414
一、冲动形成异常 414
二、冲动传导异常 415
三、自律性异常与传导异常并存 415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及分类 415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 415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与特点 417
第三节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药 418
常用药物 419
第四节 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药 437
常用抗缓慢心律失常药 437
第五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联合应用 439
一、联合用药的局限性 439
二、联合用药的原则 439
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 439
第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441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441
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 441
三、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 442
四、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 442
五、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 442
六、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 443
参考文献 443
第二十九章α受体阻断药及其他外周血管扩张剂 445
第一节α受体阻断药 445
一、α1,α2受体阻断药 445
二、α1受体阻断药 447
三、α2受体阻断药 451
第二节 其他外周血管扩张剂 451
参考文献 455
第三十章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456
第一节 内皮素 456
第二节 内皮素受体 456
第三节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457
第四节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458
一、ETRA与脑血管痉挛 458
二、ETRA与脊髓损伤 459
三、ETRA与急、慢性心力衰竭 459
第五节 内皮素转换酶和内皮素转换酶抑制剂 460
参考文献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