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共党史 1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 1
2.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2
3.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 2
4.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3
5.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4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5
7.党的“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及其重大意义 5
8.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意义和教训 6
9.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重大意义 6
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7
11.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7
12.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及其意义 9
13.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 9
14.《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0
15.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 10
1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1
17.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意义 12
18.党的“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2
19.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重大意义 13
20.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13
21.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和伟大意义 14
22.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15
23.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 16
24.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错误、危害及其教训 16
25.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
26.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历史教训 18
27.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9
28.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19
29.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 20
30.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21
3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特点 22
32.党的洛川会议主要内容及意义 23
33.抗日战争中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及其斗争的实质 24
34.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24
35.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战略地位 25
36.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危害 26
37.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6
3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和与顽固派斗争的原则 27
39.《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 28
40.关于百团大战 29
41.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 29
42.延安整风的方针及伟大意义 31
43.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31
4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32
45.抗战胜利后,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意义 33
46.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的两手 33
47.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4
48.打败美蒋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4
49.党的十二月会议。“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35
50.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6
51.《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37
5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38
53.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39
54.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40
55.建国初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严重经济困难 40
56.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的中心任务 41
57.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 42
58.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 42
59.镇压反革命 43
60.“三反”“五反”运动 44
6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实质 45
6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45
63.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46
64.我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46
65.《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47
66.党的“八大”的主要功绩 48
6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50
68.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51
69.一九五七年的经济工作是建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52
70.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和纠正 52
71.“反右倾”斗争及其后果 53
72.党领导人民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 53
73.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54
74.“前十年”的成就是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55
75.“文化大革命”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原因 56
76.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依据是完全错误的 57
77.党的“九大”指导方针是错误的 58
78.党的“十大”继续“九大”的左倾错误 59
79.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作的英勇斗争及给我们的启示 59
80.“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60
81.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61
8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头两年党的工作在俳徊中前进的表现和原因 62
8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3
8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63
85.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5
86.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66
87.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66
88.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67
89.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68
9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68
91.中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 68
92.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四项重要的政治保证 69
9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69
94.党的“十二大”历史使命和主要成就 70
95.党的“十二大”是“七大”以来一次最重要的代表大会 70
96.党的“十二大”确定的伟大纲领 71
9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71
98.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反对和抵制精神污染 72
99.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73
100.中国共产党对国际事务的基本立场 73
101.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确定整党的任务 74
二、政治经济学 75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75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75
3.什么是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 75
4.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76
5.什么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76
6.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76
7.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77
8.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77
9.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78
10.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78
11.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78
1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没破坏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79
13.当作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当作资本流通的货币的区别 79
1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80
15.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0
16.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80
17.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81
18.试用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批判“机器人创造剩余价值”的错误观点 81
19.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变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82
20.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82
21.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本质 83
22.资本积累的实质 83
23.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83
24.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83
25.工人失业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伴侣 84
26.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 84
27.从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 85
28.什么是资本循环和周转?学习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的重大意义 85
29.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86
30.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86
31.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87
32.学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87
33.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88
34.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88
35.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理论的重大革命意义 89
36.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是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 89
37.商业利润、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 90
38.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 90
39.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91
40.帝国主义的定义 91
41.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92
42.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看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92
43.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垄断利润的来源 92
44.垄断统治下存在竞争的必然性 93
45.什么是金融资本?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新作用 93
46.什么是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 94
47.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94
48.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和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95
49.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95
5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96
51.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必然出现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趋势 96
52.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危机加深的新特点 96
53.帝国主义寄生或腐朽性的主要表现 97
54.正确理解帝国主义的垂死性 97
55.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98
56.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 99
57.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形式、地位和作用 100
58.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形式、地位和作用 101
59.必须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102
60.我国现阶段个体经济的性质和作用 103
61.我国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性质和重大意义 104
6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必要性和我国实现新时期总任务、战略目标的意义 105
6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106
64.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途径 106
65.振兴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107
66.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 107
67.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108
68.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运用 109
69.“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110
70.正确认识和贯彻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110
71.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决不能等同于“一切向钱看 111
72.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112
73.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比例关系 112
74.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重要因素和选择最优比例关系的原则 113
75.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114
76.目前我国计划管理的主要形式 115
77.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116
78.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及其特点 116
79.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7
80.我国当前主要的商品流通渠道 118
81.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渠道和货币流通规律 119
82.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特点 119
8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和价格政策 121
84.社会主义社会的竞争及其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本质区别 121
85.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和原则 122
86.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同时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123
87.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和国民收入的分配 124
88.必须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125
89.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126
90.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126
91.必须反对劳动报酬上的平均主义 127
92.奖金和正确实行奖金制度 127
93.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任务 128
94.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128
95.劳动时间的节约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29
96.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实行经济责任制 130
97.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必要性 130
98.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主要途径 131
99.社会主义的盈利及其形式 131
100.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经济信息 132
101.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133
102.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133
103.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4
104.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 134
三、哲学 136
1.什么是哲学? 136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136
3.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37
4.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经历了哪些历史形态? 137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产生的根源 137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138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38
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139
9.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140
10.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140
1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41
1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142
13.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承认相对静止有何重要意义? 142
14.时间、空间,以及同运动着的物质关系 143
1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43
16.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144
17.从我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中说明从实际出发,遵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145
18.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6
1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47
20.“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理论基础 147
21.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如何正确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8
22.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原理? 149
23.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0
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51
2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以及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51
26.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方面,以及正确理解它们的作用和关系的重要意义 152
27.什么是质、量、度?掌握质、量、度有什么现实意义? 153
28.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以及掌握质量互变规律原理的实践意义 154
29.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155
30.怎样理解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155
3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 156
32.什么是新生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57
33.如何理解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你对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解决问题有哪些体会? 158
3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掌握必然性,注意偶然性,在实践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159
35.试用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实际问题。 159
36.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怎样?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161
37.怎样理解现实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如何通过现象把握本质? 162
38.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163
39.不可知论及其错误实质 163
40.社会实践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 164
41.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164
42.实践及其基本特征和形式 165
43.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65
4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66
4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67
46.怎样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 167
47.运用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68
4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169
49.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 169
50.试用真理客观性的原理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 169
5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及其辩证关系 170
5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171
5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72
54.试用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原理剖析“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 172
55.简要说明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 173
5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4
57.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主要缺陷 175
58.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理论形态以及唯心史观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深刻原因 175
59.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重大意义 176
60.社会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177
6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77
6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78
6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79
64.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79
6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剖析“人都是自私的”观点 180
66.从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81
67.试析“在社会主义时期提倡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是违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的观点 182
68.艺术的特点和作用 183
69.道德以及它和法律的区别 183
70.宗教和我们党的宗教政策 184
71.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185
7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客观性 185
7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86
7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 187
7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两者的关系 188
76.社会基本矛盾及其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 188
77.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9
78.试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90
79.阶级和划分阶级的标准 191
8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91
81.如何理解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192
82.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阶级斗争 193
83.国家的实质 194
8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194
85.国体和政体 195
86.运用关于国家实质的原理况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196
87.社会革命及其根源 196
88.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197
8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98
90.杰出人物和对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评价 199
91.热爱领袖和个人崇拜的根本区别 200
92.试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说明怎样才能切实发挥个人作用,提高人的价值 201
9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02
94.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关系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