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 就近入学政策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军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309383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转型,义务教育已经被定位为社会的公益性事业。这一新的定位需要相应的政策体系保障,就近入学政策就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我国的就近入学政策具有积极的价值。

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转型 1

(二)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择校”风的兴起 3

(三)国外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动向 4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三、概念、范围厘定 8

四、文献综述 12

(一)文献来源与收集范围 12

(二)对论文相关主要文献的综述 13

五、研究方法 26

六、研究内容和结构 28

第一章 国内外就近入学政策历史渊源及价值分析 30

一、国外关于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规定 30

二、我国就近入学政策的历史渊源 40

三、建国后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发展轨迹 43

(一)1949年建国至“文革”末期 43

(二)“文革”结束至1993年 48

(三)1993年至今 51

四、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主要价值 59

(一)就近入学政策体现了教育平等的基本理念 61

(二)就近入学有利于区域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63

(三)就近入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形成良性的青少年非组织性群落 64

(四)就近入学有利于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65

第二章 我国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 67

一、调查目的和内容 67

(一)调查目的 67

(二)调查内容 68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 68

三、访谈及预调查 68

四、编制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 68

五、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结构与内容 68

(一)家长卷 69

(二)校长卷 71

六、正式施测 71

七、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71

(一)关于家长人群归类 72

(二)关于问卷题目的赋值 72

(三)关于问卷信度 73

八、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73

(一)有效样本的基本情况 73

(二)问卷具体结果及分析 76

九、调查结论及问题描述 103

第三章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择校及流动人员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 106

一、择校问题 106

(一)择校现象的产生与发展 106

(二)不可否认,选择适合的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 109

(三)毋庸置疑,择校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112

(四)辨明视听,中外择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 118

(五)结论 122

二、流动人口子女的就近入学问题 123

(一)流动人口子女及其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基本状况 123

(二)流动人口子女就近接受教育权益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126

(三)流动人口子女就近接受教育权益缺失的原因分析 133

(四)结论 141

第四章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及原因分析(二)——就近入学政策自身的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143

一、就近入学政策自身的问题 143

(一)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的基本状况——基于地方个案的访谈 144

(二)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问题表现 146

(三)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问题的产生原因 154

(四)结论 165

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165

(一)教育投入总体不足 166

(二)教育经费内部分配不合理 171

(三)在基础教育经费比例偏低的情况下,其内部资源配置也极不公平 171

三、社会环境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影响 173

(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成为职业选择中的重要筹码 173

(二)“望子成龙”的思想依然强大,传统观念对人们仍有较强影响 175

(三)家长对其独生子女教育日益关注,教育需求不断提高 176

第五章 完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建议 177

一、恰当进行政策思想定位调整,将就近入学政策看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最低保障” 177

二、改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环境,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179

(一)依法增加经费投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181

(二)统一学校建设标准,实施中小学标准化政策 185

(三)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187

(四)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教师轮换制度 191

(五)进行制度创新,合理引导当前的择校行为 194

(六)变革原有招生制度,推行招生方式改革 197

三、完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与流程,保障政策的有效运行 198

(一)提高就近入学政策的法律地位,完整界定政策的含义与内容 198

(二)增强政策决策者的研究意识,促使其承担相应的政策研究责任 200

(三)保障公众参与政策过程,构建“协商”型政府治理机制 201

(四)加强政策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保证政策实施渠道的通畅 205

(五)健全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的监督机制,实现政策运行中的责任追究 206

(六)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形成二者新型的权利义务关系 209

尾声——从就近入学政策到教育政策学 212

一、教育政策往往是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 212

二、教育政策本身的能力是有限的 213

三、要关注教育领域政策行为的“超域效应” 214

附录 217

参考文献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