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夏朝、商朝和西周:走出古代宗教 2
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2
原始社会的宗教 6
商代的宗教信仰系统 8
周朝“以德配天”的宗教伦理 11
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 13
《周易》的哲学思想 15
阴阳五行说 18
第二章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 24
整理六经 24
仁、义、忠、恕 30
中庸之道 32
闻道与知命 36
第三章 墨子:儒家的反对者 40
兼爱:墨子思想的核心 40
非攻:反对不义之战 42
尚贤:唯贤而不是唯亲 44
尚同:一同天下之义 45
第四章 道家:无为而治 50
老子论“道” 50
庄子其人与其书 54
逍遥是人的理想境界 56
齐同万物 59
处世的方法 64
《庄子》的深远影响 67
列子与杨朱 70
第五章 名家:先秦的辩者 74
名家简述 74
惠施的相对论 76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78
第六章 孟子:理想主义的儒家 82
亚圣孟子 82
孟子的性善论 84
仁政学说 86
第七章 荀子:现实主义的儒家 90
荀子生平 90
荀子的性恶论 93
“天人相分”思想 95
隆礼重法 96
第八章 法家:冷峻的统治术 100
法家的产生 100
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 102
法、术、势 104
韩非子与荀子的比较 106
第九章 汉朝:独尊儒术的开始 110
汉初的黄老学派 110
叔孙通制定礼仪 114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6
《白虎通义》 121
古文经学的崛起 123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 126
对谶纬之学的反击 129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儒释道鼎立 136
玄学的发生与发展 136
王弼的“贵无”论 138
阮籍:无边的孤独 140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143
郭象的“独化”说 146
葛洪炼丹 150
“大和尚”佛图澄 152
道安创立本无宗 154
慧远弘佛 156
寇谦之改造天师道 159
范缜的“神灭论” 162
第十一章 隋唐五代:三教合一 166
王通主张“三教合一” 166
孔颖达与《五经正义》 169
玄奘求法 171
禅宗的极盛 173
慧能受钵 175
韩愈的“道统论” 177
柳宗元与刘禹锡 180
第十二章 宋元:理学的繁盛 186
北宋新儒学 186
程朱理学 190
张王气学 202
邵雍的象数学 208
王安石与苏轼 211
陆王心学 216
第十三章 明清:心学与实学 222
程朱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222
王艮的泰州学派 224
“离经叛道”的李贽 226
注重考据的乾嘉学派 229
明清实学及代表人物 234
第十四章 近现代:西学东渐 242
魏源与《海国图志》 242
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 244
严复翻译《天演论》 246
章太炎“尊孔读经” 248
谭嗣同著《仁学》 251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255
熊十力“新唯识论” 258
贺麟的“新心学” 261
冯友兰的“新理学” 263
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