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篇 3
经典诵读 3
临患不忘国,忠也。 3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5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7
敬业乐群。 8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10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1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
古今故事 22
使于四方,不辱使命 22
有公足壮海军威 25
用生命托起战机 28
尽孝篇 34
经典诵读 3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4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唯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6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37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9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0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2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44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46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所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 47
子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4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51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52
古今故事 54
香九龄,能温席 54
传奇将军跪拜慈母 57
带着妈妈去上班 59
明礼篇 65
经典诵读 65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65
礼之用,和为贵。 67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68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9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0
不学礼,无以立。 71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74
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 76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78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79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 81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82
古今故事 84
曾子避席 84
张之洞傲慢失礼逸事 86
丰子恺教子知礼 88
守信篇 93
经典诵读 93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93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94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97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8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00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2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103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104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106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107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109
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谓也。 110
古今故事 112
失信天下失了天下 112
晋商以信赢利 114
含泪坚强,一诺千金 116
自强篇 121
经典诵读 12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2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2
不怨天,不尤人。 123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125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29
志不强者智不达。 13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33
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 13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37
后生自立最难,一人力抵挡流俗不去,须是高着眼看破流俗方可。要之,此岂小廉曲谨所能为哉?必也豪杰之士。 139
古今故事 140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140
自强不息的数学家 143
隐形的翅膀 145
尚义篇 151
经典诵读 151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1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54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15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8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0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161
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 162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164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165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167
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但不致妨义耳。 170
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172
古今故事 174
义姑退兵 174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176
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179
厚德篇 185
经典诵读 185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85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86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88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9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94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5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19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8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9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00
古今故事 202
侠肝义胆,厚德可风 202
行善积德的韩鸿翼 204
28块钱的“钻戒” 206
崇俭篇 211
经典诵读 211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211
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213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215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孙也,宁固。” 217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219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221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223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225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 227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229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230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231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32
古今故事 234
季文子以俭为荣 234
雷锋叔叔的“百宝箱” 236
生活崇俭,精神求富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