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自序 1
上篇 继统敷文奋武 平定准回二部 1
第一章 荣登金銮殿 2
第一节 生而神灵 2
第二节 秘密立储 4
第三节 登基大典 6
第二章 初涉政坛 11
第一节 继承父志 11
第二节 挑战旧制 12
第三节 初理朝政 16
第三章 和硕怡亲王 18
第一节 忠敬直廉 18
第二节 监理造办处 20
第三节 督办玉器制作 23
第四节 怡亲王病逝 27
第四章 宫廷制玉机构 30
第一节 内廷管理机构 30
第二节 内廷制玉作坊 34
第三节 京外“八处” 37
第五章 造办处轶事 68
第一节 造办处里的那点儿事 68
第二节 外来匠役 96
第三节 不该忘记的小事 99
第四节 奏事太监 106
第六章 制玉工作 116
第一节 工作流程 116
第二节 玉料分类 119
第三节 制玉工具 128
第四节 制作成本 132
第七章 乾隆的玉器情怀 136
第一节 初涉玉玩 136
第二节 修理 138
第三节 改做 139
第四节 设计画样 144
第五节 刻字刻款 146
第六节 活计分配 156
第七节 仿古做旧 158
第八节 配制修整 162
第九节 鉴定 164
第十节 设等定级 167
第十一节 赏赐 174
第十二节 痕都斯坦玉器 178
第十三节 残料处理 179
第十四节 严格要求 183
第八章 乾隆的玉器品位 187
第一节 玺印 188
第二节 册宝 203
第三节 册页 207
第四节 如意 213
第五节 馨 224
第六节 扳指 229
第七节 大玉瓮 235
第八节 “大禹开山” 242
第九节 “南山积翠” 244
第十节 观音佛像 246
第十一节 盘、碗、盅、碟 248
第十二节 碗 255
第十三节 暖手 261
第十四节 佩 262
第十五节 壶 263
第十六节 文房 266
第十七节 别子、轴头 268
第十八节 其他 271
第十九节 木器盛物 281
第二十节 翡翠 287
第九章 朝廷贡玉 289
第一节 玉石产地 289
第二节 贡玉成为制度 294
第三节 玉石大量进京 302
中篇 轸念勤政爱民 惩治官场腐败 311
第十章 送礼蔚然成风 312
第一节 清初朝廷进贡制度 312
第二节 清初皇帝的进献态度 315
第十一章 乾隆反对官员进献 322
第一节 乾隆对进献的态度 322
第二节 从自身做起 333
第三节 嘉庆禁献珍玩 342
第十二章 官场上的玉石诱惑 347
第一节 清初创设养廉银制度 347
第二节 官场互相排挤打压 353
第三节 官员藏贡玉被正法 357
第四节 严处兵丁偷换贡玉 359
第五节 官员抽换罚没财物 360
第六节 官商勾结走私玉石 364
第七节 轻处官眷私带玉石 366
第十三章 高朴私采玉石案 369
第一节 高朴其人 369
第二节 家族显赫 373
第三节 案件背景 376
第四节 案件过程 378
第五节 收缴玉石 398
第六节 官员问责 400
第七节 人员处置 422
第八节 新疆善后 426
第十四章 从严管制玉石市场 429
第一节 继续打击贩卖玉石 429
第二节 变价宫廷过剩玉器 431
下篇 至诚敬天法祖 归政体元立极 439
第十五章 制玉册,绘人生 440
第一节 西师成功,作《开惑论》 443
第二节 明理论哲,作《南巡记》 444
第三节 总结从政,作《为君难》 446
第四节 功成名就,作《十全记》 449
第五节 永不懈怠,作《自强不息》 451
第十六章 嘉庆亲政 453
第一节 乾隆归天 453
第二节 大智若愚 455
第三节 处置和珅 456
第四节 玉石新政 458
第五节 嘉庆护宝 468
第六节 清宫玉文化的衰落 470
第十七章 尾声 474
第一节 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脉络 474
第二节 玉的功能作用 478
第三节 大陆文化下的玉文化最终没能走向世界 487
结语 494
附录一:京外“八处”承做玉器名录 500
附录二:乾隆钦定玉器等级名录 530
附录三:乾隆钦定刻款玉器名录 543
附录四:乾隆钦定变卖玉器名录 549
附录五:乾隆谕令退还官员进献玉器名录 555
附录六:乾隆谕令接收官员进献玉器名录 648
附录七:乾隆朝宫中存贮物料品种名录 660
附录八:清代文武官员品级表 662
附录九:清宗室成员称谓 694
主要参考文献与书目 699
后记 701